吴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信 中科院亚热带所

博文

博士“泛滥”,质量如何保证?

已有 4890 次阅读 2010-1-23 14:34 |个人分类:改革创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博士生, 质量, 保证

博士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培养质量涉及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影响国家的研发能力和学术水准的提升,引人关注。国内博士水平出现的信任危机。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博士生招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20%。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人,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授予5万人博士学位,博士生培养规模居世界第一!(据人民网消息)然而,与数量猛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士生质量日益下降,整体水平成下滑趋势。中青报报道:25年来博士数量年增23%,质量成问题。整体和平均水平不如欧美的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之高校研究生扩招、官场博士现象、导师水平参齐不齐、管理不到位等等原因,更是雪上加霜。著名学者丁东此前尖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士点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现在,中国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硕士生,能不能超过那时的本科生,也很难说”;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学校的体制结构,严格控制博士生授予单位数量。“学术行政化”和“行政学术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作为教育的博士培养,有意无意中被人为地权力化了,导致教育和学术自主权孱弱。
其次,要严格博士生学习质量管理,加大淘汰率,试行弹性化学制。因为读博士有十大好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170,所以很多学生难以摆脱的博士诱惑,纷纷去读博士。特别是还可以拿个证书,更多的人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专业,高兴不高兴做研究,都争着去读博士了。而从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过程中近乎零淘汰率,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对官员和老板考博更是一路绿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往往称博士生为“博士”,其实博士生距离博士还有距离啊。所以不管怎么样,读就读吧。我觉得随着博士待遇的提高,可能读博士也成为减缓就业的一个渠道了。那就是为了缓解压力,由于多年来大学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选择读博是为了继续留在学校,推迟就业。随着高校博士生待遇的提高,一些研究所也失去了以往的竞争力,比如我们单位之前的博士生待遇1200左右,报名和录取率曾经达291,今年大幅度下降,我想与待遇不无关系吧。
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导师上岗资格和招生资格审查。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也认为:“我们现在高水平的博士生不多,导师水平不够,这很麻烦”,“有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没有项目怎么带博士生,这不是瞎带吗?”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3名学生的比例。此外,还有诸如导师遴选制度的不合理——非学术出身、无学术建树的人纷纷被选任博导。而且每个导师的经费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愿做导师享受博士生的成果,而不愿承担导师的义务。
营造宽松学术环境,鼓励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精神;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坚决抵制在博士生教育领域中的学术腐败和各种不正之风。
从个人角度来说,到底自己适合去读博士不,需要好好考虑。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我建议要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成为科学家——华盛顿教授如是说”。
博士生要宁缺毋滥,扩招要有限度,切忌盲从扩招大潮博士生培养不能搞大跃进必须考虑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要加强对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要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促进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否则,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博士泛滥不仅是教育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民教育资源滥砍滥伐。
 
文献链接: 
中青报:25年来博士数量年增23% 质量成问题
20084月,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历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 
杨玉良说,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事实上,相比欧美国家来说,中国的博士教育起步很晚。1978年,中国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学,19826月马中骐等6人获得博士学位。这是我国自198111日正式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培养出的第一批博士。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加之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增多,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大,这为博士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1999年我国高校本科生开始扩招,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规模也随之明显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对博士教育规模的扩大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于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迅速地由研究生教育小国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据统计,硕士生招生数从1982年的 10778人发展到2007年的360590人,年均增幅为15.07%;博士生招生数从1982年的302人发展到2007年的58002人,年均增幅23.41%,大于硕士生招生数的增幅。截至2007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达24万人、硕士学位180万人。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指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对此,还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来形容,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层次,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博士泛滥不仅是教育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民教育资源滥砍滥伐。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3名学生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韦穗表示,这种现象势必影响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另外,由于科研项目数量有限,不少博士生从事的科研方向并不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工作,有的则长时间限于一些低水平横向开发项目上。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博也并不是为了学术和科研。由于多年来大学扩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选择读博是为了继续留在学校,推迟就业。而近几年一些官员也出于各种需要开始回炉读博士。 
教育学者熊丙奇曾撰文指出,今天国内的博士教育,其首要功能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而是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对博士头衔的畸形需要,这导致博士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因此,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博士教育只保留不起眼的学术功能,从根本上把大学还原为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只追求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 
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更印证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心。该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最近,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226日在《南方周末》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这十条意见分别是:
1
、废除自学考试制度;
2
、取消不合格的在职研究生学位;
3
、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4
、大学必须与所谓独立学院脱离关系;
5
、让成人教育回归职业教育;
6
、停止大学办分校;
7
、整顿大学的科技开发园和研究院;
8
、实行教授定编制;
9
、砍掉三分之二的大学出版社和学报,剽窃抄袭见光死;
10
、整顿大少爷作风,严查大学财务支出。
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中呼吁对高等教育进行一次彻底整顿。他指出,西方国家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淘汰率大约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对官员和老板考博更是一路绿灯。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 
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2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临床4个博士点被撤销博士学位授予权。 
对此,有人指出,扩招并不是原罪,是大势所趋,但博士生扩招要有限度,要宁缺毋滥,切忌盲从扩招大潮。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所言:必须考虑社会需求、科研投入、导师力量、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要加强对博士生教育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要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促进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86-289695.html

上一篇:学术届多门“华南虎”事件
下一篇: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收藏 IP: .*| 热度|

8 王涛 罗渝然 何学锋 吕喆 刘畅 李学宽 李永丹 吴锦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