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外国年轻科研人员为何喜欢中国?

已有 3669 次阅读 2012-1-30 12:33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外国年轻科研人员

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一篇特写文章——《中国:大门已打开》(China: The gates are open),文章介绍了外国年轻科研人员在中国做科研的情况,并对中国的科研文化进行了分析。

文章说,受各种有利条件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科研人员选择在中国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们不得不面对语言的挑战和文化的冲击,但他们个人生活和职业上的阅历都将得到大大丰富。

点评:在N年前,俺看到过一个“钱多、人傻、速来”的故事,当时一笑了之。现在,咱中国更富裕了,外国年轻科研人员肯定喜欢来中国呀,这里金票、待遇大大的呀。在俺看来,只有那些洋傻子才不会来中国。

文章认为,对于外国科研人员来说,在中国固然会遇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的困惑则在于——中国如何做科研和管理科研。来自美国的冰河研究人员Daniel Joswiak说:“绝对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另一种文化如何做科研,包括经费管理、实验室及野外工作、会议组织等各个方面。”

点评:咱中国的科研体制确实存在弊病,但洋人们不用怕,有你们给用人单位撑门面,只要明白人际关系这个文化,不愁在中国混不下去。

文章说,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劲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国免疫学者、现工作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Andy Tsun说:“看到这里的人工作如此努力,令人感到羞愧。”他称,有时到了晚上78点后,全所还有一半的人待在实验室里。而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时,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不过,文章同时提到,辛苦工作并不一定能转化成创造力。工作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的Jannie Danielsen说,许多学生“没有受过足够的训练来用自己的知识创造新的想法,以及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他们工作极为辛苦,时间非常长。但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能够稍微缓一缓,思考一下实验结果。”

点评:科研嘛,光靠勤奋是不够的,还得有灵感,这个事爱迪生早就说过了。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还得有时间思考,没有new idea,可能会做许多无用功。

此外,中国的一些科研文化也让外国科研人员不理解。比如,中国科研人员在具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往往会得到所在研究机构的金钱奖励。曾工作于中科院贵阳地化所的Sarah Rothenberg表示,这种政策使得竞争变味,阻碍人们相互合作及交流想法,“科学在中国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游戏’”。(科学网梅进/编译)

点评:科研动力来自于科研人员探索自然奥秘的一种乐趣,而不是金钱驱动的利益机制。若钱多的确实没地花,也不要根据论文的影响因子发钱,还是根据成果的水平和价值发钱吧。该报道说的不错,咱某些国人玩科研创新确实外行,但玩“游戏”确实内行,不服不行啊。

备注:黑色字为报道原文,蓝色字是俺码的。

 

报道原文:

梅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1-30 11:35:58

《自然》特写:外国年轻科研人员在中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259041.shtm

更多阅读

《自然》报道原文(英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532674.html

上一篇: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该打50大板
下一篇:发生在辽宁营口附近的Ms4.3级地震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收藏 IP: 27.184.163.*| 热度|

3 曹聪 卢萌盟 孙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