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我和某地学少壮派才俊通过微信聊天时,我问他近期在做啥,他说:“我这段时间在看顶刊(NS为主)发表的地质事件成因文章。地质事件的成因往往涉及到大范围的时空尺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这是地学同行的共识。然而,这些文章往往基于小范围的样品分析,几乎考虑单一因素,且未明确其是主控因素,然后根据该因素与该事件的经验或统计关系,肆意推理得到某种漏洞百出但吸引眼球的结论。”我答曰:“我也有同感。我看过在顶刊上发表的有关地震机理文章,有的稍加分析就知违反基本力学原理,有的是孤证不立,有的看问题角度太过局限,若让我审稿肯定得毙掉;然而,因为这样的文章标题和结论另类有噱头,编辑往往喜好,再加之学术鉴赏力不高的审稿专家也支持发表,所以其能闪亮登场。”他回复道:“由此看来,不能简单地认为顶刊文章是顶级成果,须看文章内容才能判明成果质量。做研究,尤其是地学研究,科研人员耍小聪明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只有靠大智慧且耐得住寂寞才可能揭开谜团,做出可传世的卓越成果。”我立马回复了一个大大的赞。
关于此,2018年诺奖得主本庶佑曾指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因此不受人待见,评审专家会提很多负面意见使你的文章上不了顶刊;迎合时代风向的文章比较容易被接受,否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认可。”
在我看来,科研人员从长远和全局的眼光看待利益,且具有独辟蹊径的思维能力和超人的创造力,可谓之具有大智慧;反之,从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出发,以多出和快出所谓的成果为目的做科研,以至于使自己的创新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则可谓耍小聪明。
纵观科学史,科学大师往往淡泊名利,以好奇心长期深度钻研,才做出了体现大智慧的卓越成果。这样的成就不仅令同代人望尘莫及,而且是后代人学习效法的榜样。当代典范如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他瞄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长期攻关,在2002—2003年发表了3篇网络论文,成功破解了该难题。然后,他拒绝了一切奖项、奖金、媒体报道,继续沉浸在数学王国中遨游。嗯,佩雷尔曼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智慧的人。与之相比,我等凡夫俗子何等汗颜呐!
在长期浮躁的学术环境影响下,我国诸多科研人员患上了“小聪明症”,其以跟踪模仿、捡漏补遗为研究导向,以绞尽脑计发顶刊文章进而快速获得名利为追求目标,把小聪明体现的淋漓尽致。若不及时纠偏,其聪明才智难以用到正途,到头来几乎不可能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库增添有价值的贡献,也基本不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念想。
大智慧不是小聪明的简单叠加,而是知识、经验、创造力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丰富和升华。以大智慧为攻坚克难的驱动力,才能做到思想大气、胆略大气、境界大气、格局大气、成就大气。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