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耍小聪明难以做出卓越成果 精选

已有 18558 次阅读 2021-2-24 09:08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前天,我和某地学少壮派才俊通过微信聊天时,我问他近期在做啥,他说:“我这段时间在看顶刊(NS为主)发表的地质事件成因文章。地质事件的成因往往涉及到大范围的时空尺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这是地学同行的共识。然而,这些文章往往基于小范围的样品分析,几乎考虑单一因素,且未明确其是主控因素,然后根据该因素与该事件的经验或统计关系,肆意推理得到某种漏洞百出但吸引眼球的结论。”我答曰:“我也有同感。我看过在顶刊上发表的有关地震机理文章,有的稍加分析就知违反基本力学原理,有的是孤证不立,有的看问题角度太过局限,若让我审稿肯定得毙掉;然而,因为这样的文章标题和结论另类有噱头编辑往往喜好,再加之学术鉴赏力不高的审稿专家也支持发表所以其能闪亮登场。”他回复道:“由此看来,不能简单地认为顶刊文章是顶级成果,须看文章内容才能判明成果质量。做研究,尤其是地学研究,科研人员耍小聪明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只有靠大智慧且耐得住寂寞才可能揭开谜团,做出可传世的卓越成果。”我立马回复了一个大大的赞。

关于此,2018年诺奖得主本庶佑曾指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论,因此不受人待见,评审专家会提很多负面意见使你的文章上不了顶刊;迎合时代风向的文章比较容易被接受,否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认可。

在我看来,科研人员从长远和全局的眼光看待利益,且具有独辟蹊径的思维能力和超人的创造力,可谓之具有大智慧;反之,从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出发,以多出和快出所谓的成果为目的做科研,以至于使自己的创新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则可谓耍小聪明。

纵观科学史,科学大师往往淡泊名利,以好奇心长期深度钻研,才做出了体现大智慧的卓越成果。这样的成就不仅令同代人望尘莫及,而且是后代人学习效法的榜样。当代典范如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他瞄准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长期攻关,在2002—2003年发表了3篇网络论文,成功破解了该难题。然后,他拒绝了一切奖项、奖金、媒体报道,继续沉浸在数学王国中遨游。嗯,佩雷尔曼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大智慧的人。与之相比,我等凡夫俗子何等汗颜呐!

在长期浮躁的学术环境影响下,我国诸多科研人员患上了“小聪明症”,其以跟踪模仿、捡漏补遗为研究导向,以绞尽脑计发顶刊文章进而快速获得名利为追求目标,把小聪明体现的淋漓尽致。若不及时纠偏,其聪明才智难以用到正途,到头来几乎不可能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库增添有价值的贡献,也基本不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念想。

大智慧不是小聪明的简单叠加,而是知识、经验、创造力在正确价值观指导下的丰富和升华。以大智慧为攻坚克难的驱动力,才能做到思想大气、胆略大气、境界大气、格局大气、成就大气。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73602.html

上一篇:如何厘定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的边界?
下一篇:以“三大成功定律”攻坚克难
收藏 IP: 59.108.15.*| 热度|

54 王从彦 陈新平 檀成龙 梁发云 杜学领 张卫杰 赵志宏 卜令泽 李双双 毛善成 刘用生 信忠保 杨正瓴 黄永义 史仍飞 姚远 梁洪泽 张坤 李坤 王飞 周阿洋 左小超 杨顺楷 彭美勋 杨顺华 赵鹏 郭远 高友鹤 尧中华 吕健 蒋敏强 宁利中 姚伟 胡大伟 向左甫 康建 黄河宁 朱鸿源 杜占池 钟定胜 郑强 孟利军 王安良 郑永军 叶建军 鲍海飞 孙长庆 刘全生 晏成和 吴斌 章雨旭 农绍庄 简小庆 姚新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