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国内期刊编辑要具备一定的学术鉴赏力

已有 3623 次阅读 2020-7-24 11:03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编辑, 学术鉴赏力

近些年,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要办好国内学术期刊,除提升管理运作水平外,吸引优质稿源、刊登优秀论文是关键。

作者把稿件提交到期刊编辑部,先要通过编辑审查,编辑有决定稿件是否送审的权利。在决定哪些稿件值得送审时,必然要求编辑有一定的学术鉴赏力,起码能大致判断:看问题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提出了新概念、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等,突破或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结论是否可靠。若具备了这样的学术鉴赏力,编辑就能独具慧眼、披沙拣金筛选出适合期刊刊登的稿件。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耳闻诸多作者常有抱怨之处,大致归纳为:(1)编辑不以创新性、科学性和重要性为宗旨做出判断,常以莫须有的理由直接退稿;(2)看人下菜碟。

百闻不如一见,下面举一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例子吧。

我培养的某已毕业博士,基于博士论文工作主笔撰写了一篇文章,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锁固段损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分配原理、破裂事件的震级表达式与震源参数计算方法,论证了CBS比与剪切应变比的等效性,进行了实例验证,从而澄清了以前的某些错误认知。这是一篇从能量角度揭示地震产生过程的基础研究文章。从文章的初稿到终稿用时约4个月,我参与了每次修改。在我看来,这是一篇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读性较强的文章。

我从不关心期刊的级别,因为文章发表在何种级别的期刊,只是传播力度的不同而已,与文章质量关系不大。然而,找一家与文章本身“门当户对”的期刊发表,我从不排斥。

考虑到新原理涉及到能量守恒,是物理学关注的对象之一,于是我们把稿件提交到国内某物理学大刊。过了两天,收到退稿通知:“文章缺乏足够的物理内容,不适合《XX学报》,建议改投其他专业性更强的刊物。”看到这样的退稿理由,我们不服,写了一封语气委婉的申诉信详细说明该文章符合学报的征稿范围,且物理内容相当丰富。然申诉信发到编辑部后,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

既然如此,只能改投他处。我们把稿件投到另一刊登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方面文章的国内牛刊,过了几天时间,收到如下退稿通知:“您的来稿‘锁固段损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分配原理’反映了所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但遗憾的是我刊版面有限,建议改投其他更相关的专业性期刊。”若从正面(非客套话)理解,既然编辑认为是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最新成果,起码要送审做进一步的确认才是正确选项;再者,若经过专家评议确认属实后,这样本不多见的成果应优先发表才对,不应受版面所限。

为何该文章两次被拒呢?我也深入想过原因,其一或许是编辑对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二我们是非“大牛”;其三是文章牵涉到地震预测的敏感话题,编辑怕发表这样的文章有风险。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无论地震预测还是滑坡预测,都属于科学问题,不应区别对待;只要是从机理出发研究之,且文章符合科学范式并具有高创新性,都应予以支持和鼓励。是啊,刊登跟风论文确实没啥风险,但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微乎其微;反之,刊登高创新性尤其是原创性论文必然要冒一定风险,正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所指出的“Facebook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在进行抉择时不害怕风险,因为不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国内大刊、牛刊不接受,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就投一般期刊吧。我们后把稿件投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经送审后顺利接受且已于本月发表。由此看来,编辑的学术鉴赏力与期刊级别无关。

感兴趣的人士可下载阅读以评价论文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也欢迎质疑讨论。

文章链接:

锁固段损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分配原理

http://xuebao.neu.edu.cn/natural/CN/abstract/abstract11265.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3373.html

上一篇:科学解读西藏尼玛6.6级地震
下一篇:天才如何为发表铺平道路
收藏 IP: 59.109.149.*| 热度|

17 武夷山 杨正瓴 郑永军 檀成龙 段含明 王启云 曾杰 黄天明 高友鹤 杨金波 刘山亮 朱林 李兆良 梁洪泽 苏保霞 孙长庆 张国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