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院士杨乐——
科研的“质”比“量”更重要
作者:《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1日 03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3/11/nw.D110000gmrb_20120311_4-03.htm?div=-1
提要
没有良好的道德和学风、没有学术诚信,科研的基石就不稳固,科研的目标也会落空,因为你根本无法判断一个成果究竟是原创的,还是剽窃的。
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原创性,这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不能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原创性从何而来?我们常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必须鼓励独立思考。
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风骨。科研中有很多乐趣,但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搞科研,要有能攻坚克难的决心,要耐得住寂寞,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没有科学精神,科研不可能出成果。
衡量科研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更偏向量化科研成果,将其作为衡量和考评的重要标准,甚至目前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就使部分科研人员更重视科研的“量”,而非“质”,比如动辄以发表了多少SCI论文为荣,我认为这样容易导致科技工作者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
原文
杨乐: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函数论中的整函数、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在解析函数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成果。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依然被列入2012年主要任务之一。报告中提到“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近些年来,您一直积极参加科研诚信的宣讲活动,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杨乐:我非常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表述,这四句话对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良好的道德和学风、没有学术诚信,科研的基石就不稳固,科研的目标也会落空,因为你根本无法判断一个成果究竟是原创的,还是剽窃的。
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原创性,这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不能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原创性从何而来?我们常说,在基础研究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必须鼓励独立思考。
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风骨。科研中有很多乐趣,但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搞科研,要有能攻坚克难的决心,要耐得住寂寞,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没有科学精神,科研不可能出成果。
去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开展了科研诚信和科学精神的宣讲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科技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焦点,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杨乐:衡量科研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更偏向量化科研成果,将其作为衡量和考评的重要标准,甚至目前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就使部分科研人员更重视科研的“量”,而非“质”,比如动辄以发表了多少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论文为荣,我认为这样容易导致科技工作者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
代表委员中有不少人从事科技工作,有些同志在这些方面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光明日报是知识分子的报纸,希望能在光明日报上看到更多相关报道。
记者:教育与科学人才培养直接相关,也是您一直非常关注的领域。
杨乐:的确,今年两会召开之前,我一直关心着2012年教育投入能占到GDP的多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这让人很振奋,真希望这一比例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长期保持稳定的投入,才能有所收获。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择校、入园、农村中小学布局、校车等都有所涉及。公众关心的问题,中央政府也看到了,在尽最大努力解决。我们现在的教育的确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说如何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城乡间、地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稳定西部农村及边远地区的教师队伍。我想,通过增加投入,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改善。但是教育经费的使用,一定要提高效益。
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不断努力下,“教育”这个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民生主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本报记者 齐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