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为何简洁的理论模型通常靠谱? 精选

已有 13443 次阅读 2020-1-7 10:51 |个人分类:热点关注|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理论模型, 简洁

在最近的一次组会上【1】,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Abraham Loeb研究组的某位博士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理论模型是不是应该更复杂一些,这样我们对实验数据的解释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薄了。”Abraham Loeb对此非常震惊,纠正道:“简洁是一种优点,而不是一种缺点。作为物理学家,我们应当为数据寻求最为简洁的解释。这是物理学的立根之本,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他进一步解释道:“作为科学家,我们的任务应当是用最简洁的理论来解释某种现象,并且这个理论也应该能经得起更多实验数据的检验。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答案可以是简洁的,那为什么要将其变复杂呢?”

看到这里,好奇的童鞋可能会问:“自然界存在简单的演化规律吗?”

不妨先看看大师们的名言。伽利略建言:自然界总是习惯于使用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行事;达芬奇认为:自然界总是以最简洁的方式行动我觉得“最简洁的方式”应该这样理解:世界万物不管如何演变,其应遵循能量守恒原理和最小耗能原理,如此其本质演化规律可用简洁的理论模型描述。换句话说,若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时,建立的模型应是复杂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当触及事物的本质时,建立的模型应是简洁的。关于此,爱因斯坦提出了逻辑简单性原则,他认为:这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组成了理论的根本部分,它们不是理性所能触动的。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

任何自然对象的演化不仅受自身物质属性的影响,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往往呈现复杂的非线性行为。人们通过对这些行为引发现象的观察,采用理论、试验与测试分析等手段,想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困难重重。有的人被假象所迷惑而误入歧途,有的人被表面现象误导带入了“地沟”,有的人想面面俱到地考虑各种因素,即使能勉强写出描述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但常面临解法和参数选择的困难,仍然像面对“刺猬”般地干着急而无从着力。大家知道,越是复杂的理论模型,涉及的参数越多;而一个理论模型要与实际观测结果取得一致,通常需要调整多个参数才能实现。这样的话,模型对简单事实的解释能力就越弱。

如何突破理论研究的桎梏呢?我看还得走化繁为简的道路。以斜坡稳定性为例,影响其失稳的因素太多了,不仅对其本身的物质、结构等难以搞清楚,而且降雨、地震、剥蚀卸荷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亦难以量化,所以对斜坡稳定性搞了多年,仍未在稳定性分析理论上取得重要突破。然而,自2009年以来,我们认识到锁固段是主控一类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结构,只要锁固段不被剪断,斜坡处于稳定状态。锁固段损伤至值强度点意味着其被剪断,但要到达峰值强度点,体积膨胀点是必经之路。如果建立了两点的应变比联系,则有可能消除诸多环境因素、几何与力学参数的影响,使得问题大大简化,这体现了从万变中寻找不变的理念。按此理念,我们创立了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其通过了诸多锁固型滑坡案例的验证,且用其合理解释了位移监测曲线中的“多台阶”现象,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牛顿悟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是啊,不管事情如何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当我们抓住“宗”的时候,会恍然大悟,体会到“大道至简”之美妙。

参考

1】哈佛大牛科学家:走上科研巅峰,靠的是简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671357306517651&wfr=spider&for=pc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13207.html

上一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视频答辩注意事项
下一篇: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之随记与感想
收藏 IP: 59.109.153.*| 热度|

44 郑永军 胡绍鸣 孙长庆 王伟周 檀成龙 吴斌 苏德辰 曾杰 黄永义 王晨 陈波 郭奕棣 季丹 李毅伟 王卫 李卓亭 张坤 杨正瓴 李陶 卜令泽 徐志刚 刘永和 晏成和 张学文 郭新磊 肖瑞春 陈腾 杨立坚 罗春元 聂广 刘钢 罗祥存 丰成君 罗民 俞翔 段含明 高峡 周忠浩 石晓燕 姚远 杨金波 梁渠 zjafwangchong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