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如何解决原创性工作发表难的问题? 精选

已有 7941 次阅读 2019-11-15 11:41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原创性工作, 发表难

尽管研究工作在学术会议上、预印本网站上与正式刊物上公布都算发表,但学界通常认为后者算正式发表。鉴于此,本文仅关注后者。

曹则贤研究员所著《一念非凡——科学巨擘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聚焦于多位科学巨擘们探索真理过程中灵光乍现的时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其中,在作者序中提到:“一部科学史,就是不多的几位巨擘挥洒天才的历史。 巨擘们依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做出了重大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纵观科学史,诸多巨擘们的划时代开山之作,在其诞生之初,不仅难以发表在重量级刊物上,不仅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反而被同行们认为是“胡说八道”、“痴人说梦”。

重大原创性(包括高创新性,以下简称原创性)工作难以在重量级刊物上发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咱想了两招以抛砖引玉,也请各位亲们提出更好的招数。

一、依靠有突出科学鉴赏力的刊物主编支持

大多数刊物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等,以下简称主编)对稿件命运具有“生杀大权”。优秀的刊物主编应具有突出的科学鉴赏力,敢于力排众议,一票否决编辑、审稿专家的负面意见,以从众多的平庸稿件中甄别出优秀的原创性稿件。

以下看看优秀的刊物主编是如何鉴定和支持原创性工作滴。

时任Annalen der Physik理论编辑的普朗克不仅具有“火眼金睛”的科学洞察力,而且对出乎预料之外的原创性工作相当宽容,这使得爱因斯坦撰写的4篇惊世核俗论文得以发表,从而成就了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石磊博主说:可能大多数读者并不知道,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Nature发表了那篇关于DNA双螺旋的论文,震惊世界,从此分子生物学时代开启了。这篇划时代的文章,并没有经过同行评审,而是经由某诺奖得主推荐,被主编直接接受发表了,因为主编担心‘它可能被拒稿’。”

周波博主提到:“在李党生任职Cell杂志编辑的两年里,多项年度十大进展都出自他的稿源,而且有些稿源是在他力排众议、无视所有评审人意见之后接收的。引用《琅琊榜》的一句话:“这份胆识,靠的不是无双的智计,又是什么。”

王晓钢博主举例说:芝加哥大学著名天体物理学家E. N. Parker当年提出了太阳风理论,文章提交给ApJ。当时ApJ找的几个referees都强烈地反对这个理论,但是ApJ主编在自己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决定发表。去年是太阳风理论提出50周年。美国物理学会专门邀请Parker出席做报告。这位老先生回忆起这段往事,不无感慨地告诉听众:写文章不要怕别人反对,往往越是好文章,被反对得越厉害。同样,一个好主编,需要具备当年的ApJ主编那样的慧眼和勇气,敢于力排众议,发表太阳风理论这样标新立异的文章。

估计这样的实例还有好多,博主们可把知道的类似实例列出来放到评论中。

二、依靠有深厚科学素养的“伯乐”推荐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如此,在学界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伯乐”还是有的。学者有了原创性工作,可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场合详解自己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初步证据,以争取某些“伯乐”的支持;稿件写好后,可请“伯乐”审查提供修改建议,并请其向重量级刊物推荐,以增加成功发表的几率。在此,建议我国有条件的重量级刊物开设“绿色通道”,只要有几位真才实学的知名专家(“伯乐”)推荐稿件,则无需审稿专家评审直接发表。

某些学者是原创性工作的启动者,而刊物是这样工作的传播者。原创性工作能极大地推动科学的进展,而这样的工作发表在某刊物上又能极大地提升其影响力,这样双赢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6269.html

上一篇:“爱因斯坦奇迹年”还可能重现吗?
下一篇: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地震区正在直冲红线
收藏 IP: 59.109.158.*| 热度|

26 檀成龙 郑永军 杨正瓴 李剑超 孙长庆 刘立 彭振华 晏成和 马德义 武夷山 王安良 梁洪泽 苏保霞 陈波 黄永义 郭维 姚远 王卫 张国宏 苏德辰 李培 厉彦玲 李毅伟 周春雷 郑强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