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建议] 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每年刊登 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吧!

已有 6491 次阅读 2019-10-19 20: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科学评论, 科学通报, Science, Bulletin, 高争议

[建议] 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每年刊登 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吧!

  

   建议《国家科学评论 NSR,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学通报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和《Science Bulletin》,设立“前瞻”栏目,平均每年刊登 2篇左右的“高争议”论文吧!限制该类论文篇幅在 1~3 页。

  

   日本本世纪19年19个诺贝尔科学奖。

   我国诺贝尔科学奖将在2070年左右开始出现“井喷”现象。按照目前的状态,诺贝尔科学奖大多数获奖的时间滞后超过了20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为“我国将来的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大开绿灯!

  

   赫胥黎说:“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Thomas Huxley: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例如,1905年的爱因斯坦“奇迹年”:

   “而在这之前,爱因斯坦博士论文的后续工作,即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Annalen der Physik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 。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而作为理论编辑的普朗克(M. Planck)是很宽容的。

   

   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是保证1905年爱因斯坦“奇迹年”的核心因素。假如爱因斯坦被吹毛求疵的审稿人要求稿件改来改去,1905年奇迹年肯定不存在了。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这些论文有不少瑕疵。爱因斯坦自己后来也是改来改去。

  

   日本本世纪19个诺贝尔科学奖,最多时一年有3人获奖。假如NSR、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平均每年刊登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则每年一共有6项左右的高争议观点或结果发表。希望能把未来中国诺贝尔科学奖的一半成果给包揽过来。这些“前瞻”栏目论文,不采用通常的同行评审,而采用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殊评审。审稿过程要保证那些真正的原创工作得以及时刊登而不要吹毛求瑕,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要在稿件评审中予以纠正。

  

年刊登出的论文数量:

(1)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30篇/年,

   

(2)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600篇/年,

   

(3)Science Bulletin

272篇/年。

   

   所以,每年“前瞻”栏目刊登“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整个期刊的各种量化评价指标。

   何况“2篇左右高争议论文”的引用,不一定会很低。

   说不定会被“热骂”得引用量奇高呢!!

              

参考资料:

[1] 孟津,2018-10-09,《国家科学评论》IF奔10去以后的路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139752.html

[2] 赵明,2018-10-03,日本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是否真的可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1138658.html

    18 人的获奖工作有 17 人是在上世纪最后 30 年完成的。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的工作是 2005 年左右完成的。

[3] 科学网,2014-04-10,《自然》文章:时间滞后将威胁诺奖地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709.shtm

    诺贝尔奖候选人常常需要等上20多年才能得到这个科学上的最高荣誉。

[4] Benjamin F. Jones, Bruce A. Weinberg. Age dynamics in scientific creativ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11, 108(47): 8910-18914 (NOV 22 20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full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47/18910/suppl/DCSupplemental

[5] 2016-10-07,诺贝尔奖:出成果的年龄(已知)与发表的期刊(未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07183.html

[6]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7] 2016-11-29,爱因斯坦被拒授过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吗?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986c0a0c01279765d6878f0

    爱因斯坦博士论文的后续工作,即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5月11日已经被Annalen der Physik杂志收到,当年发表。这是1905年他完成的第三篇文章。8月,爱因斯坦将博士论文投给同一杂志,次年发表。他1905年的另外三篇文章是:第一篇关于光量子假说,第四篇关于狭义相对论,第五篇关于相对论质能关系。全部发表在 Annalen der Physik 。当时该刊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8] 施郁,2016-02-14,从引力波谈爱因斯坦的幸运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5-956018.html

    而1905年的爱因斯坦恰恰曾幸运地因为德国《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宽松而得以在该杂志发表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特别是看上去离经叛道的光量子和狭义相对论论文。当时该杂志的拒稿率只有百分之几 [9],而作为理论编辑的普朗克(M. Planck)是很宽容的。

[9] 科学网,2008-11-13,《探索》杂志: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197.html

  1.1905年: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论,在计算时钟同步过程上出现错误;

  2.1905年:错误估计迈克逊—莫利实验;

  3.1905年:在高速粒子的横向质量计算上出现错误;

  4.1905年:爱因斯坦在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计算液体粘性时多次出现错误。爱因斯坦通过计算液体的粘性,推导出分子的大小;

  5.1905年:在热辐射和光量子关系的认识上出现错误;

  6.1905年:首次验证质能方程E=mc2时出现错误;

[10] 中国科学院,2014-05-26,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追求卓越科学》宣言

http://www.cas.cn/xw/zyxw/yw/201405/t20140525_4126367.shtml

  中国科学要走向卓越,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科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不够,科学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科学原创自信心尚显不足,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科学走向卓越的深层次因素。目前,我国科学界浮躁现象比较严重,科学精神缺失、失范甚至不端行为屡有发生,都与追求卓越科学的价值理念相对薄弱、激励卓越科学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有关。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2618.html

上一篇:对不起!牛顿苹果树(第二代,天津大学,秋花,二次花,哥窑):卡片机傻拍2019(184)
下一篇:西府海棠的秋花(二次花),景蓬道:卡片机傻拍2019(185)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1 檀成龙 范振英 胡绍鸣 王俊杰 吕建华 郑永军 苏保霞 孙颉 丁克强 朱晓刚 张忆文 武伟伟 李剑超 秦四清 王从彦 徐长庆 宁利中 伍赛特 钟广法 段含明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