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和张老弟聊天时,他说“重大科研突破一般都是颠覆性的,初期会遭到激烈反对,文章也难以发表,是这样吗?”咱答曰“然也,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通常就是继承性的改进工作,不能称之为突破。一个学科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是以解决本领域一个或几个科学难题为前提滴,否则就是吹牛!”
科学家伙们发表论文要通过杂志审稿人的同行评议,这个是必须滴,否则诸如homework、滥竽充数、胡编乱造甚至违反基本物理定律的所谓研究,也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大雅之堂,若没有门槛任其发表,后果不难想象。
然而,已有不少清醒人士指出,同行评议仅适用于评价“中不溜”的创新,对颠覆性创新并不适用,若不信请看:
2017年4月27日,《自然》发表 Blinkered bybibliometrics,表明: 高创新性论文也倾向于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上。目前依赖短期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将大大低估这些具有更高的、更长期的影响力的研究。
。。。。。。。。。。。。。。。。。。。。。。。。。。。。。。。。。。。。。。。。。。。。。。。。。。
杨正瓴老师对此发表了一个挺好的综述,见: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这是为什么呢?
若某项研究推翻了已有认识,否定了前人在该方面数十年的研究积累,可能会因:(1)同行完全看不懂;(2)同行的认识已经错到姥姥家了,但评审论文时会根据已有的错误认知鉴别其正确性与创新性,进而得出错误判断;(3)利益冲突。这都会导致颠覆性创新被扼杀在摇篮中。
对此,丁肇中先生有过精辟论述: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真理嘛,有时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又强调,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所以说,对越重大的原始创新,尤其是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亟需的颠覆性创新,同行评议往往会成为创新路上的“绊脚石”,用杨老师的话说,就是用落后限制先进!
那么,如何评价颠覆性创新呢?虽然唯有“实践”或“时间”能给最终出答案,但在论文评议时同行应有前瞻性的科学洞察力和深厚的科学素养,对有冲突、有争议但符合科学范式的研究,不能因“偏见”轻易否定,反而应推荐其优先发表!同行评议应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的“推手”,而决不能成为“拦路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