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登山记

已有 2701 次阅读 2016-6-5 14:4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登山记

我老家的村庄附近没有高山,更可惜的是十八岁前没有攀登过一次家门口延绵千里的长白山。当年妈妈和姥爷一起在外打工,在长白山的野山上待过数月,我无法想象那是什么地方,只是听同行的人说哪里是只有男人才能待的野山:白雪皑皑,可以末及大腿,每一步的移动都充满艰难,棉靴子里的汗冷成冰水,再结成冰,再化成水,再结成冰,几天下来人的脚掌、脚踝、小腿乃至腰部开始酸痛。冰冷的天气让人无法停下脚步,更不能停下来休息,那样肌肤表面的水也会变成冰(抗战和援朝那会儿想必更甚)。在那种山坡上清理枯亡的树枝,可以想象这种体力劳动需要多少付出。还记得姥爷拿回来的那个菜板,他的直径将近一米,那还有更大的菜板原料,只是没有办法拿回来。这就是那里的树木,所谓的原始森林,所谓的野山,这种野山或许更适合来攀登。

家乡没有这样的环境,在外登山的机会很少,可是登高远望的景象却一直吸引我,这也是我喜欢登山的原因之一吧。再有的可惜就是没有机会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登高,独自登山其实毫无乐趣可言,也就是看看风景,听听脚踏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的几幕还是在Heidelberg和朋友出行那的几次(在此要感谢Dr Yang Liu的帮忙,是他给我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受到自然森林里的小路是多么美好、怡然、柔软,这也是我期盼带着丽丽和凡凡过去看看的动力。远离喧嚣,驰骋原野,在生活之余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动人的回忆没有爱人相伴就是欠缺,虽说攀登的数小时以内几乎看不到人,虽说能看到小野猪们结队奔跑,虽说能看到规整、茂密的森林,可是没有合适的人,总是让人伤感。

这是一杆尺和几个动物,你能联想到什么?

机会终于来了,也算是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我们终于有机会一起出游,一起登山。这一次我是以家属的身份和她一同前往山区,不知她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我敢肯定的是她的内心中一定没有我这样大的兴趣来爬山。路上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们的目的是驶离市区、奔向山区。想到北京周边的地形图不难想象帝都几乎三面环山,海岸边有津门守护,南下直通中原,多少能感受到这里能成为历史国都的原因,可也正是这样的地形限制了如今的发展:雾霾无法排放,人口无法扩散,如今真的到了几乎饱和的年代北京自身的问题也就是日益凸显。她周边的山区也是一样,只要被开发,就无法阻挡人流的穿梭,没有一个地方会是净土,奔向这里的人实在是太多。

一路的奔波终于来到山脚下,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带着她到达山顶。她在路上一直问我“为何一定要到达山顶?”,其实我也没有想过那么多原因,我想爬山不仅仅是为了出汗,也不是为了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也不是告诉别人我来过这座山,也无法获得高级的干净的氧气,这都是虚的、是假象,我的内心只想到达最高点,让自己冲出树木的阻挡,能够看的更远而已。也或许到达一座山,一个世界级地质文化公园,未能登及顶峰终有遗憾。不过到了入口时我已经打消了这种想法,因为时间不允许,10:30左右入园,需要在12:00再次回到集合地,也就只能在山坡下面走走了。

沿着缓缓的河流,我们来到了栈道的入口,让我傻眼了:入口窄的到只能同行两人,而且时而有下行人群,这样就意味着只有单人行的通道,而且拥挤。速度非常缓慢,游园的人又很多,入口处已拥堵成群。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特色,不知印度是否这样?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走吧,总不能在第一个口就放弃吧,多少要走过一少半的时间,登到11:15再返回还来得及。就这样,我们踏上了这条类似“不归路”的栈道。

一路上看到下行人渐渐增多,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要么是游园的另一条通路拥堵或是维修或是封闭,要么是顶峰很高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攀登。无论是哪一种对我们而言都是不利的,因为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大约一刻钟的时间,我们走到的一半路程的时候下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人群中多有吵杂,有人抱怨山区的路线涉及不合适,有人抱怨下行人为何不走另一条路,有人抱怨为何中国人哪都那么多,而我关心的是另一条下行路的情形如何?前方道路怎样?时间是否来得及?不管怎么说这些看起来下行的人们登过我们未能到达的上方。渐渐的上行人群中渐生退意,时间不足。我们也不是没有担心,可我本能是拒绝的,我不喜欢走回头路,虽说不是好马,可我一样不喜欢回头草。我想试一试,赌一下,至少要冲到顶峰再乘坐缆车下山(这是我头一次计划乘车下山,实在是无奈之举)。内心中计划时间,到达顶峰的时间,缆车排队的时间,下行的时间还有缆车出口到达停车场的时间,结果是:有希望,但不富裕。

我没有征求她的意见,虽说她多次提醒我再不下山真的会来不及。其实在上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个小伙伴FeiFei,这也是我们遇到的唯一一对登山的同事。后来我们加快的了速度,也就没有继续和她们同行。每过五分钟我都会check一下时间,可是过了11:20的时候我就已经彻底的放弃了原路返回的想法,这就好比赌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根本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时候反而简单了不少,因为目的地非常的清晰:山顶+缆车。到达中上方的时候可以俯瞰山沟中的情形,有人上山,有人下山,也能感觉到身边下行的人们渐渐少了,上行的人群也稀疏下来。我知道我们即将到达顶峰,也就是一刻钟的事儿。这个时候再有人说顶峰很远、或是很近,我都不在乎,因为过去的一路很多人们说法各异,特别是看爱来疲倦的人们,他们说出的话语不值得太多相信,反而是冷静、坚决的人们,他们的消息中透露中信心和希望。就在别人说还有10分钟的路程时,丽丽紧张了一下,10分钟?时间够吗?真的10分钟就能到?我怎么看不到顶?这个时候有劳累的想法很正常,我们一路没有休息,在过了中点以后我们一直是加速的状态,不断的超越他人。她有些累了,我也累了,可是顶峰就在上面,无论如何也要继续冲上去,到达顶峰的缆车入口处再做休息。

就这样,我们一直冲到了山顶,也就3分钟而已,拐过那个山口就看到的目的地,信心满满,忘记了一切疲倦。就在我们以为看到希望的时候,山顶处并没有缆车入口,只有一个500m的牌子,指示缆车的位置,而这个时候已经接近11:40,心算到达缆入口5min,再排队买票、等候上车,12点估计是挡不住了,看来我们不得不做一次拖后腿的人啦,可惜啊!我这个人不喜欢等别人,可同样不喜欢被人等,而且是被那么多不熟悉的人们等,心中实在有愧,在此说声抱歉!我不忍独自一人先行下山去买票,谁知她下的也很快,正当我买票后打算回去迎她时,她已经来到我的面前(开始还有点不敢相信)。内兄中多少有些心疼,询问她是否奔跑?是否着急?她却说没啥,一路下来的而已。这就是我的老婆,总是给我惊人的行动,这也是我佩服她、相信她的原因之一,这点辛苦对她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即使这样,实际的时间比我预测的还是迟了10min,坐在缆车里已经是11:50,缆车运行620m,高度差230m左右,估计到达山下要乘坐10min,再到停车场,看来不得不走浮桥啦。下了缆车,我们一路奔跑,在追赶时间,我想大家12点集合、点数、车子再移动,估计需要10min左右的时间,我们只要快点下山应该不算太晚。就这样,我们跑着跑着,没有停下,到了浮桥也是一路奔跑过去,毫不在乎整座桥的晃动(主要是我们踩的,哈哈)。她在前方,丝毫看不到减速,我也暗暗的称赞这位“女飞人”,看起来柔弱的女子总是有让人佩服的、坚强的一面。可是一出游园口她的原型就露出来了:不分南北,找不到方向。


到了车上她还一个劲的抱怨我,怨我为何要登顶,怨我为何不中途折回,怨我让她那么辛苦,更怨我迟到,让那么多人等(我也是没有办法,时间紧张了些)。就这样,90min左右的时间,我们在东湖港里紧张的游玩一次,也不虚此行。于她而言仅仅是一座山而已,估计她心中也知道这种一同出游的机会不多,只是不言表而已。于我而言,这算是特别的旅行,紧张中夹带兴奋,比较爽!后面的烧烤、竹筏、漂流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我们在一起慢慢的享受着时间,缓缓的看着日落,坐在高山面前聊着天,看着《山海经》,等着回家。

看来我是对的,只要有她在,去哪里都是美的!只有能和她一起出门,即使爬山坡也是好的!估计是这种来自不易的感觉,才会让人格外的珍惜。若是想去哪就去哪,能出发就出发,估计那时我们会习以为常吧,同样一件事,味道却已经不一样了。我还是那么的赞赏她的毅力,曾经和她踩着一夜的大道,我们可以在夜里走过北京的八条大街,当时我已经走不动了,是她一次次的鼓励,才到达目的地。小老百姓有着普通的生活,这里充满挑战,也有甜蜜等着,这和登山有些像。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攀登,充满机遇与风险,机会有很多,看你想抓住哪一个,前面的岔路口总是要选择一个,却无法假设另一个路口将会通向哪里(不知有AI的时候是否可以模拟?可以预测?)。


闲时无聊,天气闷热,坐在电脑面前敲打着昨天紧张的经历,还有闺女在一旁陪伴,应该算上一种放松、休息,因为我感觉幸福!有时总会试想,面对同一件事,他人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人是多样的,经历、阅历、思想、逻辑、彼此的珍惜等等都是不尽相同,面对同一件事本就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着没有信仰、没有共同信念(同志)的人群。我们又何必在乎别人心里是如何想的?人们真的会在意彼此间的感受吗?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有道是“唯心而以,又何必在乎道是在庙堂还是民间”。之所以我会有这样的疑问疑惑,因为我潜意识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久而未达。就好比这次登山,其实现实中充满了太多的假象,让人琢磨不透,而我是一个不喜欢玩弄心术、鄙视虚伪、只看行动的人。我喜欢简单、真实、直来直往,对于不习惯我的人我都会敬而远之,免得打扰他人。

打字中间包了饺子,现在也该吃饭了。收尾加一个笑点:凡凡撒完尿回头看了看,兴奋的喊着“L——L——L”,姥姥听了几次才反应过来,原来地上尿的形状近似“L”(哈哈)。看着凡凡突然之间会骑小车、会扒苞米、会啃苞米,着实很开心!

走起,吃饺子……

TJ 泰河园

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82590.html

上一篇:3 yrs…
下一篇:A story of MCF-7
收藏 IP: 101.254.233.*| 热度|

1 姚卫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