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tj

博文

3 yrs…

已有 3123 次阅读 2016-5-28 16:38 |个人分类:凡凡|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3 yrs…

岳母、老婆和闺女都已睡下,今逢结婚三周年,也想留下一些文字:

我们相识十一年,结婚三年,女儿满两岁,我们还很年轻;普通家庭,努力学习,追求幸福,不辞劳苦;一路之上,相识后异地千里,再到一墙之隔,终成眷属;辛酸苦辣,共同承担,从未退缩;你想疯,我陪你疯;你想闹,我陪你闹;你想玩,我陪你玩;你想哭,我…不好意思…但能让你靠;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幸运的、幸福的!

感情不必掩饰,爱情更不必拘束。敢爱敢恨,不应该是年轻人的主流吗?这三年来我确实发现自己激情较当年少了很多,倒是柔情连绵。不知是现实生活所迫,还是我们的心态变的平淡,还是女儿让我们慢慢地“变老”?小的时候听说每个家庭都是一本念不完的经,才仅仅走过三个岁月,好像已经可以预测日后生活的节奏,却无法预测如何生活。不过我知道过去的这段时间欠她许多,女人确实该好好呵护,谁让我回到家中就可以放下每日的工作,享受到另一番感觉呢!谁让是她让我看到美好就在身边,只待有心人来摘!谁让她赐予我们一个美丽的天使,得以让我再年轻一次!

听到一首歌《半壶纱》(刘珂矣),这类的节奏和词曲是我所爱,会让人静静的思考,回想过去的瞬间:错失、无礼、冲动,同样有兴奋、喜悦,让你忘却尘嚣,脱离红尘,有一种洒脱,淡然。我想老人之所以看淡一切,是因为他们经历无数,人生有起有落,见过生离死别,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生活想要多一些幸福,貌似应该心宽,还真的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理解的词句,不知为何要在儿时学习,难道是人们长大以后没有机会接触这些经典?还是我过于迟钝,该早些顿悟?

其实今天的日子并没有特别之处,是曾经的经历让这一天有了色彩,我们还是稍稍“庆祝”了一下。早上八点带着凡凡和丽丽骑着自行车缓缓的驶向南海子公园,今天的天气也“显得”格外明朗,路上没有其他行人。宝宝坐在前面,老婆坐在后面,若是能在乡村的道路上行驶将会更完美!我喜欢儿时的生活,我的爷爷奶奶一样怀念儿时的生活,这样考虑能让凡凡儿时有个丰富多彩的生活将会很有意思,这些都是她一辈子不会忘的过去。小凡凡的双手随着我的大腿有节奏的浮动,好像在为我助力!宝妈在后面扶着宝宝的双臂,微微的晨风有丝丝凉意,看见一个个疙瘩贴在胳膊上,可是宝宝丝毫感受不到冷,她知道,再过一会就到公园了。两天前宝宝在家和姥姥突然说了一句:妈妈只带宝宝去过一次公园。姥姥说周末可以去啊,宝宝答道:妈妈周末上班,赚毛爷爷。孩子好像有更长的记忆时间了(虽说日后还是会忘记)。今天吃饭时间比平时上班还要早许多,等着宝宝睡醒、洗涮完毕、喝了奶粉就朝公园进发了。

到了东门,我们沿着花卉园走到湖中心,牡丹谢了,月季还在,小黄花这时便显的格外新鲜。试想,若是牡丹还在,会有人注意这些小黄花吗?走着走着,来到了曾经几次顿足的麋鹿观望台,却从未想过是否能进入麋鹿苑。今天有时间,和宝宝一路走到苑里,真的看到了那些麋鹿、梅花鹿、孔雀、山羊、鸵鸟,小岛上不知是否停留了许多水鸭子,凡凡的注意力也从台阶转移到这些小动物身上。我们走的很慢,看到许多小哥哥姐姐,这时才能显出凡凡是长大了,可是看到稍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吐字清晰、更热情、更有礼貌,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凡凡在接下来的一年会发生很多变化。所以不要着急,孩子的成长远远要出乎我们的意料。如今的一点知识和信息对于她们而言,皮毛而已。当我们决定返回的时候,已经走了2个小时,这个时候傻眼了:因为麋鹿苑离出口最远,更何况我们已深入内部。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凡凡还未显出疲倦,是该收手了,撤!就这样,我们沿着另一条路,走遍了所有的栈道、水上桥,整整绕着公园一周,回到了花卉处。凡凡的睡意流露出来,就在我们想挖些土回去的时候凡凡看到了公园喷水口,里面缓缓地流出凉水,瞬间睡意全消,一个接着一个出水口的玩,竟然还敢淋浴!直到最后自己陷入泥中,无法自拔,走不动,才想到爸爸,哭着让抱抱。

就是这样,只要她喜欢,总是停不下来,世界这么大,有太多的东西来不及让她接触,就快长大了,直到我们现在,为人父母。今日的视频看到了我的奶奶、舅爷、舅奶,有些人确实少见,几年能见到一面。时间总是过的很快,如何让他变慢?好像不可能,曾经爱因斯坦也讲过“时间、空间、物质”在相对论中是不可分割的。前几天看到了人们研究时间的始末,从公元前的人们关注日夜星辰,到后来有了国际标准时间,到现在手表的多种多样,让我觉得时间只不过就是一个单位、是度量、是提醒。人生的精彩不要受制于时间,能够让自己觉得珍惜了每一天,日后无悔,已经接近完美。人的欲望,从来就无法填满,过去数千年中的社会的人们如此,我们这一代也不会例外;如果说追求公平,我只能说这种公平也是有范围、有限制的相对公平,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中有理想的公平,如今的社会亦然如此;过去的一个月中见到两位有历史的人物离开世间,我也只能说人之功业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这一生很是关键,普通的生活也会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是对个体而言,差不多够了。

扯得有点远,但这里流露着我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我感觉自己幸福指数高的原因之一,这源于对家人的爱,对家人的情,源于和她们一起生活的时间。我曾经和她提到:如果你默默的心理念叨你喜欢做的一件事,用不了多久,你真的会喜欢上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解释其中缘由,这来自于心理暗示。不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你有所改变,而是潜移默化中你已经加强了对某件事的印象,久而久之,你会不计较烦恼,留在记忆中的是美好,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觉得喜欢了。但这并不坚实,经不起大风大浪,关键还是要骨子里喜欢(本性)。我知道自己有许多缺点,只要别人不讨厌我就已是万幸,她陪了这么多年,而且过去的十年我并未帮助她什么,反倒是她照顾了我许多。如此际遇,我能遇到如此优越的爱人,难道我不该珍惜吗?我们有争吵、有争论、也有冷战,不过从未有过危险的结果,因为我知道我们在一起的美好远远大于失落,这得益于自己对感情真实的认可。

自2005年高考前两天我们相识,之后进入本科学习,我就能感觉到自己每一年都有变化,无论是相比同龄人还是和自己的过去,都能清晰的看到每一年的变化,时至如今的工作。性格还需要打磨,人情世故还要熟悉,可是有些特点确实难改(莫非本性真的难移?),致命的是很多地方我还没有发现,阅历太浅,估计这也是人们需要多多经历的原因之一。换个角度,这也是自己成长的空间,也是自己动力的源泉。其实人生本没有如此复杂,杂念不要太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至于能做到那种地步,也不必过于强求,免得入魔丢了自我。

闲话少说,趁着大家还没有睡醒,再敲打几个字。估计是她们上午走的太远,真的累了,为何我一点也不辛苦?还让凡凡骑脖颈走了那么远呢(从麋鹿苑到东门估摸也有1km吧)。所有的辛苦和丽丽独自一人怀胎十月(那时我在实验室)、独自一人带凡凡出月子(那时我在欧洲)、待业陪凡凡度过七个月份(那时我在Pharmaron)、半夜醒来照顾凡凡等等相比都显得不值一提。这样优秀的母亲,还要强求她为你付出什么呢?能感受到她对女儿的爱,这更遗传自岳母。这就够了,生活其他的事情可以慢慢解决、一步步实现。之前未曾静静的思考过,现在想想照顾一个家并不难(至少目前觉得是这样)。结婚时还有过担忧:父母们老来久病缠身,妻儿在身边急需照顾,好像自己真的不得不成为顶梁柱!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我常引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也是有背景的。人生就是每个阶段有着独自的任务,只是有人稍早些,有人稍晚些。对孩子不必强求,对自己更不用勉强,妈妈常说的“尽力而为”便是这个道理。

曾经我的动力是老婆,为了让她心中踏实,知道我这个肩膀值得靠,我不懈的努力,最终真的有幸来到她的身边;如今女儿是我的“监工”,只要我哪里做的不好,她就会跟着学,这是要很小心的,稍有不慎便会中招,让她得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简称“同理”)。话说我们老了,因为看到公园中心湖的波纹,如果将一片叶子放在上面,我们会分析这片叶子是否会漂到岸边?若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如何?波纹的震动方向如何?错觉如何?哈哈,无聊吧!可是,这一切的一切日后会被孩子重新提出来,之所以近期自己在疯狂的“补课”,期望能了解自己能掌握的所有事情的原委,为的是能够教会凡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给出各种各样的解答和猜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孩子真的是厉害,她如何能记得住26个字母?如何能用象棋自己拼字?如何又能看出我所拼出的图形?如何能看到荷叶就能想到数字“0”和“8”?她喊了许多遍我才理解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如今如是,日后如何?难以想象,我只能尽力而为了。见的多了,心中还真有一种感觉:有什么事是学不会的吗?太离谱的当然不用考虑,可生活中也不必有太多惧怕和怀疑,做事要有信心。

大家还不醒,这是不想让我停下的节奏啊!可惜我胸中墨水已尽,不得不手笔了。近期深感笔下无力,急需补充养料。对书卷的追求之情更甚,我想这也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吧。若是没有诸多的重复,有怎能发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呢?看着别人写的书,所关注的细节已不再如往前那样只看大概情节,细节方面也会稍加留意:笔误、用词、逻辑、思路、中心等,这些我从不关心的地方多少属于初高中的语文范畴吧。当时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有机会敲打文字,有情意抒发内心的情感。仅此一面,我也能推测后续的生活中还会有更多的新奇和发现,这是必然,对于有心人来说,总是充满了希望。

好了,听到那声啼哭,不得不停下了。看着母子俩的相片,心中宁静的笑着,有她们真好!执指之手,与子偕老!祝福我们自己吧!


Nanhaizi Park

有道是:

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

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一笑尘缘了。——《半壶纱》

TJ 泰河园

2016年5月28日星期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1539-980857.html

上一篇:A short history of Mitochondria (II)
下一篇:登山记
收藏 IP: 101.254.233.*| 热度|

2 陈海燕 梁庆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