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观与悲观,是最显而易见的不同生活态度,也是常见的价值取向差异。
生活中,谁都知道乐观者优于悲观者。但通常,并没有绝对的乐观者,也没有纯粹的悲观者。它们只是一种呈现为正态分布的有所偏离倾向:这种倾向既有一定的先天性——如果父母悲观,孩子通常也更多具有悲观倾向;也与后天经历有关——人文环境良好,则乐观趋向可以加强;且这种倾向性每个个体可以自我有所改变。因此,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通常只是游离在悲观与乐观之间——处在某中间段的较为偏离一侧的地方,且有周期性的起伏变化。
世上真正乐观者并不多见。实验证明,将动物和人置于绝望环境中,人为地让他们无法逃脱失败或惩罚,仍然有1/4的个体永不放弃。这1/4个体可以说是最乐观的。因此,人天生就存在着一定的悲观、乐观倾向性差异。
有资料进一步提示:人人都有乐观的天性。人的乐观倾向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固定在大脑里,成为一种本能反应,并不断地被强化。因为乐观也是促使人类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遗传学家认为,进化选择了乐观。原因之一在于积极的期望可提高生存概率。支持性证据之一就是乐观者更长寿、更健康。
悲观与乐观的差异及其对健康和人生的影响,人们做了很多研究。证明:乐观者的确不仅常常活得更好,且更容易成功,更趋向于健康。
例如,研究揭示:现代社会中,虽然个人能力和动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存结果,但同时更是个人的精神状态之较量;乐观者远比悲观者来得成功,更容易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以前,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力和动机欲望,如个人拥有天分且很努力地投入学习或工作,他就一定会成功。但赛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天分意愿都很充足时,失败也可能发生。而这很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这是个悲观的人。
悲观的人,总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过错;坏事一旦发生,一定会持续很久;且会毁掉人生的一切。而乐观者遇到同样厄运时,通常会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自身的原因;不完全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因素的后果;或者说,他们会想尽办法为自己找出开脱的理由,哪怕只是自我安慰性质的。比如,面对职业面试失败,悲观者往往认为都因为能力太差、形象欠佳,且意味着以后也不太会好;乐观者则每每认为“此山不留君,自有留君处”,他就会到另一家重新面试!就是这小小区别,决定着个体人生的幸福、充实、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身心健康,甚至,寿命上都体现出明显差异。
悲观者更容易被癌症盯上,这是很早就明确了的研究结论。塞里格曼指导了一个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给老鼠种植癌细胞,将老鼠置于不同环境中。第一组老鼠可以通过逃避(如抓碰开关)而成功摆脱电击(乐观组);第二组则在第一组成功逃避电击时再次被电击——因为碰到开关同时,接通了电击线路,它们无论如何逃避不了电击(悲观组);第三组老鼠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对照组)。结果,第一组老鼠患癌率只有1/4,第二组患癌率3/4,而最后一组患癌率1/2。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处在逆境,而是在于你怎么应对;积极有效地应对危险,可大大提升自我健康水准,包括大幅度降低癌症发生率。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乐观情绪能让人们放松大脑,舒缓压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心脏病患者中乐观的与不乐观的相比,其发病或复发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
深入研究揭示:乐观情绪是前额叶皮质与大脑深处皮质下区域沟通的结果。前额叶皮质是人类大脑最新进化的产物,人类的这一部分结构远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要发达得多,这是人类拥有许多复杂功能的核心区域。这一结论还与对大脑另外两个关键区域的研究结论相吻合:一是大脑的杏核体,它是大脑处理情绪的重要结构;另一个是前扣带回皮质喙部,是前额叶皮层中调节情绪和动机的区域。研究表明:越是乐观者,在想象未来时,这些区域的电化学反应越趋活跃;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正是这两个区域,每每是抑郁症患者大脑内活动异常之处。因此,激发、拓延乐观情绪,也是纠治与拮抗抑郁的妙法。
积极心理学家形容的“悲观者,就像是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他们推崇的“积极应对生活问题者,好比是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后记上日记的人。他可以快乐自豪地回忆日记中所有充实往事,那些他曾拥有过的生活。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也无妨啊?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不会为虚度的青春懊悔。他常会这样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乐观者往往稍带主观,有些“傻”。他们习惯于歪曲现实世界,当现实世界不利于他们所认为的现状,或有些危险时,他们倾向于人为地淡化或忽视危险,或缩小危险;常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天塌不下来,等等再说吧。
研究证明:乐观还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其机制之一是促进了积极的心身互动。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去激发、拓延人们的乐观情绪,并促使其在心身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乐观倾向是可以培养的。有充分证据证实:教育可以明显改变悲观倾向。
远离悲观,游近乐观有一整套的方法措施,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可以参照之。
我们的经验表明:肿瘤患者患病初期往往都偏于悲观,此时可努力纠正之。可采取的方法如下。第一,告诉大家事实真相:悲观和乐观只是个体自我的一种感受,只是一个过程;谁都有情绪低落时,就像是月圆月缺一样;在低落时尽可能正视它,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悲观很快会过去,月缺总有月圆时;别把消极因素放大了。第二,对问题应全面看,尽可能多地理解正面意义,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置为负面的,都往负面想:悲观和乐观者的一大差异是思考方式方法不同,一个是积极往上的,想着阳光,考虑明天会好的;一个是消极往下走,老想着明天更差,这需要努力纠正。第三,设置一些努力一下短期可实现的目标,情绪消极时,自我可找点简单的事干干,设定一个简单的目标:比如,体质很差,要活动,可出去走走,今天争取走三百步;走了四百步,就是很成功了;明天争取走个六百步,以短期的成功,激励自己,积极看待!
还可借助的方法包括经常和阳光者相处,多参与集体活动;多到阳光普照的环境中活动;在家里,则尽可能把光线开亮;因为光亮度和温度都会提高人的兴奋程度——越是阴暗阴冷的地方,人越容易消极悲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