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春季,沪台两大电视台联袂举办了一个公开讲堂,讨论怎样管理自己健康,我应邀代表上海专家做主题报告:强调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展,20多年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再延长15岁,达到近百岁。具体到每个人,只要平素加强健康管控,就可以在现在平均接近80岁的期望寿命基础上,多活15年。更多人活过百岁应该不是梦。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在直播的公开讲堂上,我形容说“生命只是瓷花瓶,需好生珍惜才是!”
所谓“瓷花瓶”,好看,但平素持有者往往并不十分在意。只有当不小心碰破了,甚至碎了,人们才格外后悔,痛心疾首。悔不该当初为何不小心谨慎!这是人们对待健康的常见态度。当身体良好,生命中有健康伴随着,疾苦征兆没有显现时,珍惜者不多。这也是历史上有过的通病。《黄帝内经》曾批评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故不知持满,不知珍惜“瓷花瓶”者,难以享受寿限,大多“半百而衰”。
当然,“瓷花瓶”碰破了(生了病),如破损一般,多数还可修修补补(通常借助医疗手段);摔碎了,散了架(像生了癌症这样大病)能否补好,是个问题,谁都不敢肯定。但就算是能够借助医学手段加以修复,修复后的瓷花瓶,毕竟不同以前,是个碎过了的花瓶,其价值大打折扣。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珍品及正品了,而只是次品及廉价物了。人生也同样!生过病,特别是大病后,许多行为都受限,许多做法都不被容许。否则,再次破碎,或许终将彻底遗弃(不救)。
其实,大自然是很宽容的,给我们大多数人的使用年限不算短。据研究,人的生物学年限在120~150岁之间,略有个体差异。对此研究结果及计算方法,我在《你会管理自己的健康吗》一书中已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可以参见。
换句话说,生命“瓷花瓶”的寿限在120~150年之间。然后,凡夫俗子就开始做“减法”。各种各样的伤害、事件、劳损、疾病,包括情绪剧烈波动等,就都在这个限度内被“扣分”。如有学者研究后认为每抽一根烟,减寿10分钟;醉酒一次,减寿7~15天;小感冒一场减寿2~4天;大病一场(如结核病),减寿3~7年;通宵熬夜,减寿1~2天;严重疲惫(若很快恢复),减寿2~4天;若持续无法恢复,则减寿更多;大吵一场,减寿2~3天;持续抑郁,则抑郁持续时间除以3,约等于减寿时间(如持续抑郁达一年,约减寿4个月)……,很公平。总之,在个体寿限内,越注意起居操行,减寿越少;可以活得越长。相反,则不断被“扣分”,可期待的寿命就越短!可见自身行为,关乎健康长寿。
故对易碎而有年限的生命“瓷花瓶”,可不善加敬畏、尊持、爱惜呼!
然而,现实是芸芸众生,醉死梦生,贪图一时之快,耗竭生命。著名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钟南山先生讽刺说:“中国人40岁以前,以命搏钱;40岁以后,想用钱买命!”钱能买回命吗?钱根本就买不回命,更买不回健康。
一次飞机旅途中,碰到一个同龄人坐在身旁,他年轻时到欧洲学习,如今回到国内发展。和我聊天时,他说:“我现在太不理解我那些老同学了,天天拼命工作,生了病也要干,我不知道他们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他们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吗?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吗?”一席话,令我沉思良久!
是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伤心事,促成我决意要写这本原非我专长的书。
2014年1月,寒假前几天,我的多年老同事兼老朋友,接近退休的沈老师突发脑血管意外,虽经积极抢救,仍撒手人寰,仅仅是一根血管破裂了。稍后,一位与癌症抗争了整整18年,没有任何先兆,只是因为重感冒,拖延了几天,肺部严重感染,因为抗生素过敏,也走了。正好59岁,应了民间逢九是关一说。
另一位东北的肺癌患者,在我的建议下,几年来冬天都在三亚待着,待得好好的,肿瘤控制了4年多,没有任何不适。因为赶回老家沈阳,参加女儿婚礼,准备婚礼后即回三亚。却路途中伤了寒气,到沈阳当天晚上咳嗽不止,一口痰梗阻在气管。急送医院,已窒息而亡。婚礼变成了葬礼,全家痛苦不已。
2014年年初,小马奔腾的董事长李明走了,走得匆忙,才47岁,他被称为传媒新大亨,正在成功打造影视大业,但只活了47年。几天后,另一位传媒神奇人物邵逸夫也走了,仙逝了,活了107岁。他打造了东方好莱坞,捧红了一批明星,更以乐善好施闻名。很多人对他充满敬意。两个人都是搞传媒且成功的,但生命却整整差了一个甲子——60年。如果李明还能够继续生存,他也许能成为第二个邵逸夫!真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此之前,令人更伤感的是,航母下水了,航母飞机起飞了,但就在这个过程中,让人揪心的是指挥罗阳走了,只活了50岁多一点。但同样搞航空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整整活了98岁……。这类事例举不胜举。
其实,老友沈老师之撒手人寰,只是脑内一根血管出了问题;罗阳不辞而别,可能也只是某根冠状动脉血管有了偏差;东北老患者之死,只是一口痰作祟;看来,这些都是太不起眼的小概率事件了,但后果却是剥夺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古人云:命悬一线!更可谓“一线悬命”,生命之精致、脆弱及易损,可不慎乎!
的确,中国人需要补上生命伦理教育一课,接下来再认真思考“怎么活”。
至少人人应该记住:生命是脆弱的瓷花瓶,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摔破。需小心善待她,把她放在第一位,至生命健康于先,学会敬畏、尊重、遵从生命,呵护健康,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就像悉心呵护瓷花瓶一样,这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