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癌症,全球性的死亡主因

已有 3706 次阅读 2015-3-23 16:11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人, 乳腺癌, 死亡人数, 结肠癌, 全世界

有数据显示:2007年全世界癌症的确诊病例高达1230万例,而2007年以来,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750万人,每天约有2万多人死于癌症,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是每年大多数癌症死亡的罪魁祸首。预计全球癌症死亡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到2030年,估计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

在北美洲,即使针对癌症的研发投入很多,但每死亡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死于癌症。2000年,至少有55万美国人死于癌症。这样的状况,与科研投入完全不成比例。

国内的癌症现状也让人触目惊心。近几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甚至可以用“滚雪球”一词来形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012年全球癌症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出现惊人的增长,而中国首当其冲。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新近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更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高达22%。全国35~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7.07/10万;40~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成高危人群,城市和农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同时,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也是肺癌,其次分别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27%。其中,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男性其他主要死因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其他主要死因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国家卫生部2007年公布的调查显示:2006年死因分析表明,城市65岁以下死亡人群中,27%死于癌症,农村则25%死于癌症。65岁以下被认为是一个非正常死亡(非天命死亡)的年龄段,也就是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这类死亡中1/4以上是死于癌症的。如果再考虑到老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更高,那么这个死亡百分比还会上升。

因此,癌症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然而,历史上癌症并不高发。

历史上癌症并不高发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或考古发现来看,癌症已经陪伴了人类数千年之久。高等哺乳动物中,也常常发现伴有癌症现象。因此可以说,一有人类,就有癌症。

然而,那时癌症并不高发。因此,尽管中西方早期的文献和医著中都谈到了恶性肿瘤问题,但都不占据主导,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里有一份不算很早的涉及癌症流行学的资料值得珍视。它是意大利人斯顿(R.Stern)通过调查获得的。他生活的年代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1760—1839),斯顿对当时意大利的维罗纳地区做了首个癌症死亡率的调查分析。他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该地区所有死亡情况,对150673例尸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人中死于癌症的总人数是1136例,也就是说,死于癌症的只占总死亡人数的0.75%,不到1%。当然,当时的死因归类应该说是存在缺陷的,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做详细的尸体解剖,可能会漏掉一些死于癌症的人数,但至少也表明在当时,癌症死亡率并不十分突出。

与斯顿的研究差不多时间,欧洲其他研究也记载了相类似的结果。根据格里夫斯(M.Greaves)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一书中的记载,两百多年前,英格兰、威尔士、巴黎和日内瓦的死亡统计分析都表明:癌症患者人数并不占据人类死因的前几位重要位置,常可忽略不计。

而现在,死于癌症的人至少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4,整整增加了30~40倍。并且,这一快速增长趋势还在强化之中。何以造成这一巨大变化,令人深思!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876668.html

上一篇:慎对高龄老人创伤性诊治
下一篇:癌从口入
收藏 IP: 116.226.2.*| 热度|

2 蔡小宁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