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为什么美国的癌症患者活得比我们长?

已有 4233 次阅读 2013-3-1 09:47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癌症, 化疗, 乳腺癌, 剂量, 治愈率

有网友在我的博客后面跟帖,质问:为什么美国癌症患者活得比我们长?发病率/死亡率开始下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有必要做出回答:

回答主要依据美国最近一本权威的书籍(获普利策奖)悉达多·穆克吉的《众病之王:癌症传》,当然,最后我会提出我的一些解释。(楷体字是该文节录)

1986年,一篇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几十年来的大剂量化疗,没有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除少数淋巴瘤、睾丸癌、恶性葡萄胎等以外);开始,这观点人们无法接受,90年代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这一点。

进入21世纪,“量变导致质变”。2005年,科学论文大量涌现,不约而同地传递出了同一个信息,美国的癌症面貌发生了微妙但根本性的改变。几乎每一种主要形式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都实现了连续15年的下降。这并非单一的一次性急剧转变,而是稳定和强大的持续性减少:死亡率每年下降约1%。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温和,但其累积效应是惊人的:1990年到2005年之间,确实由癌症造成的死亡率下降了近15%,这一降幅在疾病的历史上是空前的。癌症帝国的庞大不容置疑,仅2005年就有超过50万美国人死于癌症,但癌症正在由外及里地逐渐丧失威力。

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稳步的下降?没有单一的答案,这是多种因素构成的。促使肺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预防——多尔-希尔和温德尔-格雷厄姆的研究(揭示抽烟与肺癌明确相关),加上卫生局局长报告的推波助澜(强调上述结论);各种涉及禁烟的政冶运动(如联邦贸易委员会实施了警告标签制度);别开生面的诉讼(班茨哈夫和西伯隆尼对烟草商的巨额诉讼案件);医学宣传以及反营销(反烟广告),共同导致了吸烟者的减少。而结肠癌和宫颈癌死亡率的下降,几乎可以确定来自二级预防(癌症筛检)的功劳。人们能在结肠癌的早期进化阶段(往往是癌前状态),就发现这种潜在的威胁,从而用较小的手术治疗它。运用巴氏凃片技术筛检子宫颈癌,已被普及到全美各地的初级保健中心,并同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样,子宮颈癌可以用相对较小的手术切除。

客观地说,白血病、淋巴瘤、睾丸癌死亡率的下降要归功于化疗。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般能达到80%的治愈率。霍奇金病,以及一些大细胞性侵袭性淋巴瘤也同样可以治愈。事实上,治疗霍奇金病、睾丸癌、儿童白血病的时候,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化疗的剂量要多高,而是要多低:有试验正在研究是否把原有治疗规程按比例减小,用毒性较低的温和剂量施药,可以达到同等的治愈率。遗憾的是,这些癌症所占份额太低,对总体影响不大!

或许最具象征性的是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它集中反映了这些胜利具有累积和协作的性质,以及使用多种独立方式攻击癌症的重要性。1990年到2005年之间,乳腺癌死亡率前所未有地减少了24%。三种干预可能导致了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乳房X射线检查(筛检发现早期乳腺癌,从而防止侵袭性乳癌)、手术、辅助化疗(手术后化疗消灭残余癌细胞)。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统计学家唐纳德•贝瑞(Donald Berry)准备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做出回答:乳房X射线检查和手术后化疗各自为患者的生存贡献了多少?这究竟是谁取得的胜利?是预防的胜利,还是治疗干预的胜利?

长期以来,预防治疗的拥护者和化疗的支持者在这个领域一直争论不休;而贝瑞的答案则是期待已久的润滑剂。贝瑞用统计模型对各项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独立评估,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平分秋色:手术后加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死亡率减少了12%,乳房X线摄影术是12%,两者相加共减少了24%的死亡率。正如贝瑞套用《圣经》里的话所说,“没有人徒劳无功”。

也就是说:除了少数癌症,主要是预防起了决定性作用!

不可否定,化疗在某些癌症中意义重要。但多数常见癌症中意义一般!而且,即便如此,进入新的世纪后,美国用化疗的总体趋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化疗的剂量要多高,而是要多低;有试验正在研究是否把原有治疗规程按比例减小,用毒性较低的温和剂量施药,可以达到同等的治愈率。”换句话说:适度、小剂量,见好就收;而不是像今天中国的那样,越用次数越频;剂量越来越大;组合的药物也越来越多!

我们一直主张:所有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都可以整合在一起运用,包括化疗放疗等。但对某些明明已经明确毒性不小,意义一般的,试用时要多个心眼,善于“摸着石子过河”!

关于贝瑞用统计模型对乳腺癌的效果进行评估,有一个背景要交代:评估时美国肿瘤领域的化疗势力非常强大。美国从50年代末期一直到80年代末期,肿瘤领域治疗的话语权牢牢掌控在化疗界(在这前面,是外科占据绝对强势地位),只是1986年的经典的流行病学研究,动摇了人们对化疗的十足的迷信,但化疗界还是很强势!因此,贝瑞的研究,多少有点和稀泥,双方讨好。预防与治疗,功劳各占一半。而干预性治疗中,一般认为: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意义(指降低死亡率)在5~15%之间,远远低于手术(20~30%)之间,与放疗基本持平;因此,可以说是2(手术):1(化疗):1(放疗)。

特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是化疗的剂量要多高,而是要多低;有试验正在研究是否把原有治疗规程按比例减小,用毒性较低的温和剂量施药,可以达到同等的治愈率”的这一对化疗的慎重态度,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此外,有几点需要说明:美国人命看得比我们重,一有病就躺倒不干了!中国人太多的轻伤不下火线,稍微好一点又“革命”加“拼命”!

美国在社会支持方面,包括宗教呵护方面,走在我们前面,这很关键。

美国的自然疗法也很有市场(类似与中国的传统医学)。

后面一些对维持癌症患者的生命,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还是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告诫:对试错中发展起来的化疗,要谨慎的理由——其实,美国九十年代的反思中已经涉及这一点了——人们对于化疗所报的期望值太高了,就像买保险,总认为买得越多,越安全!其实大错特错!老百姓有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事实证明这是虚空的期望——被化疗所救的,与冤死于化疗的,完全不能打平!注意,我讲的是冤死于化疗的——不应该用而用了后致死的!

在美国,80年代末以前是这样;但别人改了!

在中国,现在开始这样,且似乎有越来越甚之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666145.html

上一篇:患者要求(需求)什么?
下一篇:慢性疲劳的饮食调养
收藏 IP: 180.173.18.*| 热度|

11 赵建民 武夷山 蒋迅 秦雪梅 施玉梅 陈冬生 赵宇 李土荣 王桂颖 ddsers liangqi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