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注意药的“全或无”定律

已有 5576 次阅读 2013-1-18 09:31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乳腺癌, 西药, 剂量, “全或无”定律, 治疗性药物

我在南京出诊时,南京某大医院有三个病人,三个都是医生,都成了我的患者,其中有一个是多发性肺癌转移,原发病灶不明的;两个女性,一个是乳腺癌,已经多发性肺癌转移,多年了,前期没有控制;一个是单纯的乳腺癌,情况良好,都在控制之中,无非就是雌激素与孕激素受体中有一个是阴性,有一个是弱阳性,其实并无大碍的。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感慨万千!先看诊的那位是单纯的乳腺癌患者,先生也是该院的一位资深的外科大夫,她告诉我:我现在没法化疗了;我现在又在用这个,又在用这个,又是胸腺肽,又是干扰素,还在用内分泌药物……此时,她先生插话说:我们没有办法用全身化疗药,只是在用“希罗达”。“希罗达”只用很小剂量的。对了,还有沙利度胺等……我朝他看了看,觉得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她的病比较单纯,内分泌药不一定需要用,而且,她已经化疗多次,量够多了。她的病是很单纯的!难道一定要药吃到身体完全受不了才肯罢休!她先生似乎发现了我的困惑,一再告诉我,让其夫人吃的“希罗达(一种口服化疗药)”,怕不好,有副作用,每天量只是吃一点点(不足标准剂量的20%)。夫人也自我解嘲说:“我每天只吃一点,我为了保险点……”我当时真的十分无语!

其实,所有的西药,特别是治疗性药物抗生素、化疗药等,都有着明确的“全或无定律”。这是药学书上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的!所谓“全或无定律”,这类药物要么有效,要么没效。到剂量了,可能会有效;不到剂量,不可能有效。不能说我用了20%的剂量,达到20%的疗效。我说:你这就大错特错了。真的像你夫人这种比较单纯乳腺癌,更应该简单处理,治疗肿瘤的药,绝对不是越多越好!你把所有药都用了,看上去很聪明,尽管短期内它副作用似乎也不是很明显;但你却把好机会都错过了!一则这些药不一定起的到效果,但却会导致慢性积累效应,最终会造成肝肾损伤;二则小剂量常用还会导致出现耐药,万一出了问题,你就没药可用了!你看似买保险,多多益善!其实是一点都不保险。他没有吭声,好像是虚心接受,但我相信他们夫妇俩并没有完全接受。我们早就注意到为什么医师患了癌,往往会活得更短些呢?原因常常就在于此。深怕出问题,多多益善,结果适得其反。著名肝癌泰斗汤钊尤教授讲到他临床查房,总是帮助患者减药,减去大量不必要的药物,道理就在于此。

紧接着她后面一位是我更老的病人,是和她同一个医院的,她是儿科医生,早年患乳腺癌,已经发现两肺转移得二三年了,化疗多次,无效,走投无路,找到我处,接受我的治疗,已经一年半有余,快两年了。前面那个患者也是她介绍来的。这次,她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发生奇迹了……原来,她刚刚在南京军区总院做了一个全新技术的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出肿块大小,而且可以测量肿块球体的大小绝对数值,11月份的影像学与6月份的做了个比较:原本肺内有70多个大大小小的病灶,绝大多数的小病灶消失了,有些稍微大些的基本看不见了,最大的那个病灶表面积从四百八十几竟然缩小到六十几。仅仅是五个月的时间,变化大大超过她自己、家人及医师的意料。原来,她来时有严重的抑郁,甚至不想活了,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我给她配合抑郁治疗,最初的四五个月病灶稍有增多增大;但趋势变缓;快一年时基本稳定;到今年六月时,仍旧很稳定,不再见增多增大;她那时候已经很满足了。想不到又过了五个月,奇迹发生了,双肺的情况彻底改观了!所有看过影像学片子的人都啧啧称奇。其实,近二年来她就是只用中药加上埃克信(因为客观上她也没有办法用其他疗法了),她非常兴奋地和我说:从约一年前开始起效,趋于稳定时,她就坚信稳妥点是上上策,因此,无论谁劝她,她都坚持不再化疗,现在结果出奇地好,她说这番话时前面的那对夫妻还在场,他们很是无语,两者反差其实真的很大、很大。

我还是坚持认为治疗性的化疗药物绝对不是多多益善,而要适可而止。能够用中医药控制,尽可能少用化疗治疗西药;特别是业内人士,往往对中医药存在着偏见,尤其要注意。而如果要用化疗等药物,则又应该遵循“全或无定律”,基本按照剂量要求来(当然应该按照体重、表面积等换算;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指导下,适当减少点剂量不妨)。不可自作聪明地每天一点点,看似治疗,实则误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654263.html

上一篇: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
下一篇:中医中药与免疫
收藏 IP: 180.173.18.*| 热度|

3 张伟 崔庆彬 董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