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面对癌症,男人和女人的差异

已有 3529 次阅读 2010-1-12 14:49 |个人分类:何裕民谈肿瘤|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健康, 男性, 女性, 患者, 肿瘤

科学是讲究划一的、规律的;人文是讲究个性的、差异的。生存质量也同样。

在此,我们无法就个体差异,包括心理、行为、职业等造就的差异展开讨论,只能以有代表性的男女肿瘤患者的某些差异作些分析,以利于举一反三。

十多年前,我指导研究生做过一项肿瘤调查,结果从表面上看:肿瘤患者中女性生存质量、生存情况要比男性差。我问研究生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回答说提示女性患癌症要比男性要来得严重些。其实错也!这里面有着复杂的人文和社会因素,绝非表面上这么简单!长期的临床观察,使我们注意到同是患了肿瘤,由于男女的社会和人文角色不同,临床表现常大有差异,措施常需要因男女而异。

例如,就总体而言,男女的应对方法不尽相同。

以临床陈述言,女性患者往往会滔滔不绝地诉说很多症状和体征,常有明显的渲染色彩,为是的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以期能给予特别的关注。

男性患者却大都不然,他们的陈述少得多了。临床常见这种情况:医师问一个男性肺癌患者,有咳嗽吗?病家答“没有”,旁边妻子推推他,“还说没有,昨天吃饭时咳得那么厉害”,“噢,有时有点。”

  “有胸痛、胸闷吗?”,“没有”,“还没有哇,昨天临睡前还说胸闷得很”,“噢,有点。”

  关于男女肿瘤患者临床陈述的这一鲜明差异,笔者在1995年撰写的《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中已作了分析,认为和主流文化对男女的社会角色的不同期盼有关。对此不作展开,可参见该书。

  鉴此,在治疗时,注重人文关爱还要求兼顾男女差异。以及针对这种差异,在治疗上作某些必要的微调。这些微调涉及很多方面,在此只做简单的枚举:

  对女性患者,特别是初诊者,常须多加调整情绪、疏肝解郁之药,或可佐用些抗抑郁之剂……

  对女性患者的主拆,应客观分析,其潜意识中常带有渲染成分,故应学会甄别;问诊时也应注意:不可漫无目的,否则,根本无法下手治疗……

  对女性患者,特别是疑虑倾向明显者,判断病情或告知病情时,务必谨慎,最好有三分说一分;且多用正性的肯定口吻,而少用模棱两可的疑似性语言;千万别根据医学逻辑分析,“你的骨痛,很可能就是骨转移?”就这么一句话,即可加重病情,后果严重……

  对于男性,症状一定要问的细,男性易忽略自己的身体感受,并习惯于轻描淡写地陈述,潜意识里体现出自己的大男子主义的“无所谓”和“英雄气概”。故要根据医学逻辑,寻根刨底,千万别轻信男性对自己症状的轻描淡写。

  男性生了癌,许多人生活上还是不很注意,喜欢随心所欲,故临床务必常常叮嘱,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男人比较自立、散漫,症状稍一缓解,很多人吃药治疗就不认真,不像女性那样依从性强,故此时必须认真叮嘱,且可要求家属配合。

男性生了病以后,夫人一般比男人更急,常会管这管那。这时,医师要适作指导,既要告诉男性患者,妻子唠叨是为了你好;也要诱导妻子,少作无谓唠叨,要多学会有效沟通与管理。

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秘密,约束男性治疗与生活的方式最好的角色是“女儿。”我们常会通过“女儿”来指导男性肿瘤患者认真接受治疗,改变其生活方式。因为肿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对具体个体的特殊关爱,亦即人文关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286511.html

上一篇:请适当尊重患者的选择权
下一篇:冬令进补要对症下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