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网络时代——当一切都披上虚伪的外衣

已有 5582 次阅读 2016-1-8 17:15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造假, 虚伪

网络时代——当一切都披上虚伪的外衣

文/齐云龙


什么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危害?答案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把新闻解释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种说法被西方资产阶级报人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一直延续至今。

此经典透出新闻的一个特点:异常性、新鲜性、猎奇性。发现人咬狗的新闻需要有独特敏锐的眼光,所以,香港把一些记者称为狗仔队,这些记者的鼻子象狗一样灵,不惜用一切手段到处抢新闻。如英国默多克的新闻帝国为了抓到人们的隐私,甚至搞窃听等手段。

如果没有人咬狗的新闻怎么办?一些不良记者就泡制。

媒体和网络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造假:造假说得委婉一点就是人性中的表现出来虚伪!



善良,首先是没有欺骗,当善良被披上虚伪的外衣,我们便难以判断!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到有处有还无”。

尤其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真实……否则,造假就会酿成灾难!

 

我们的时代需要正能量,但是当用“假”包装的正能量出现,总难免有被揭穿的时候,何况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前不久的海南三亚厅官自制假新闻不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吗?

互联网中 真实比善良还要重要!

昨天,看到一则关于“曾经的浙大校友、退休教师、还曾参与《汉语大辞典》”的拾荒老人韦思浩的故事。消息在微信圈和网络上传播:《【鲁班征集令】情动杭城》《他名校毕业,教书育人,晚年却拾荒为生,遗产震惊世人》、《杭州将为“拾荒”捐学老人韦思浩立半身雕像》……


钱江晚报是这一系列报道的发起(始作俑)者:《简陋的房间里,只留下厚厚一叠助学凭证》、《我们替所有受助者感谢他》、《浙大教授提议——给他立个雕像,如何?》、《众筹,为他留下一座雕像》、《1178份心意,暖了这个冬日》……一系列的报道首先来自钱江晚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微博网络媒体纷纷跟进……

但是有网友对事件的炒作表示了质疑,微信公众号“倾故”发布了一篇题为《感动不应该被利用——让韦思浩老人安息》的文章,直指老人的学历和编写词典疑似作假,从而达到博眼球的目的——参考大江东在线的转载链接

对老人本身的义举无异议,而且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弘扬的。但是我本人对媒体的某些宣传有点不完全相信!看其中的资料图片,一张标记着“@人民日报”的遗传登记表是这样的!请注意填写人等等却被故意模糊了——试问正大光明又严肃的事情搞什么蒙太奇?



而下面这张图片上写着“本人十几年前就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洒江河<钱塘江及西湖>”让人觉得在时间上有些突兀,通常人都是考虑当下,或者未来,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去世,在这时提十几年前的事情,似乎不太合逻辑…… 



感动不分大小,敬佩不分高低,无论是韦老还是那些有名无名却做出贡献的求是人,我们都将记住他们的姓名。

但是倘若利用篡改事实,来欺骗我们真挚的感情,这样宣传和媒体本身,是不能够被容许的。

而我们在这样漏洞百出的感动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如此不经思考,被欺骗被利用,我们是不是要自我反思一下呢?

 

我们需要的榜样,不是虚无缥缈、无法达到的神一样的存在,不应是高大上,而是能接地气,离我们不远,我们每个人努力都够做得到的!

2015715日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截至目前已有两百多项各类职业资格被取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目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编辑专业职称评价工作。

当互联网编辑认证开始的时候,应该遵守这样的职业道德,最起码应该注明转接的出处!避免无谓的复制粘贴,所有的信息保持真实,才有利于源头的传播!

 

网络上处处充斥者造假的记者,编辑!为了博人眼球而不惜哗众取宠,造假惑众……在信息流飞速传播的网络里,我们看到的一层又一层信息,就如同给我们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纱布,我们的大脑如果不是寻根问源,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根本无从分辨一件事情的真假!

今天看到网络上还有这样的消息,请科学网的各位大神鉴定

……

专家称食用漂洗核桃可能中毒(链接

记者上网查询到,氨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工业氨水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易溶于水、乙醇,有毒,对眼、鼻、皮肤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使人窒息。

就锦绣东库两商户使用双氧水加氨水漂洗核桃的行为,12月30日,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副教授。

何教授说,氨水不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工业氨水就更不行了。像对核桃进行漂洗加工,是绝对不允许的。

氨水易于挥发,具有刺激臭气。氨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氨气挥发就越多。氨水为碱性,有强烈的腐蚀性,若过量吸入,对人体鼻、喉和肺有刺激性,会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

至于报料人说的双氧水,何教授表示,它同样有腐蚀作用,适用于环境消毒和工业漂白,严禁用于食品加工。

同时,双氧水渗入核桃里,不仅会破坏核桃仁的营养,人吃进去后,还会烧伤人的肠胃黏膜,甚至导致中毒。

……

我不禁被如此耸人听闻的“新闻惊到了;也有些纳闷,如果真有那么严重,这个问题难道不应该最就被发现了吗?请问何计国老师,这是您的原意吗?记者有否断章取义?据我所知,化肥中就有氨类的物质,那岂不是也会造成危害?如果忽略杂质的影响,两种成分的反应方程式,应该是这样的:

  NH3·H2O=(可逆)=NH3(氨气)+H2O(水)

  2H2O2==(加热)==2H2O(水)+O2(氧气)

试问,除了核桃,我想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干果,比如花生,无花果……又有哪一项没有经过类似的加工?而最初“发明者”难道不是“科学工作者”、“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吗?

造假本身似乎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人际交往却是需要成本的,而人际交往的成本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交网络里会无限增大,比如现在一个网站诚信登记认证费用便达5万到10万(5年或者10年)……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利益链!而各种交友征婚网站因为各种“托儿”、婚姻状况的随意造假,已经演变成为交易的场所和违法犯罪分子的工具……

 

求真,求实,应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首要原则,避免垃圾信息的无原则复制和传播应该成为网络编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我们所面临的诚信危机已经日益严重!看一看一向被看得很神圣的学术界:

2015 年的两起中国大规模撤稿事件8月,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 10 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 64 篇论文,其中 61 篇来自中国。3 月,英国现代生物(BioMed Central)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 12 种期刊上的 43 篇论文,其中 41 篇来自中国。

从如今的网络造假到现实世界生产厂家的产品造假再到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学术造假,再到政治家野心家们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愚弄大众……话说,马航客机MH370飞机是如何失事的?朝鲜的氢弹实验到底成功没有成功呢?——这些疑问谁又能说得清?

别的国家似乎还顾及不了那么多,但是可以预言,造假,如果不及时制止,将会毁掉我们自己整个民族的未来!

古人有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但是仅靠道德约束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法律能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此文最好的配乐便是阎肃作词,孙川作曲,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吧: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掏走云飞 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烦恼最是无情夜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休贴
你知哪句是真 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949048.html

上一篇:没有规划的人生不会最美(看脑图如何让我们脑洞大开)
下一篇:科学家是否需要形象代言?——在李小文院士逝世周年记
收藏 IP: 124.205.63.*| 热度|

11 李竞 武夷山 姬扬 璩存勇 侯成亚 胡想顺 胡志华 黄仁勇 马志超 zousu2010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0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