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即便是同一个学科,分枝也是多得数不过来,而我们在研究工作大多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科学或技术问题,对于一具体的研究个体很难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也无法创造多学科研究所需的条件。因此在学科相互渗透的今天,合作与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对此我深有感受,实际上我绝大部分工作是与别人合作完成的,脱离合作,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无法开展。
然而,我的交流与合作基本与国外进行的,国内虽然一直在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所谓团队作战,然而没有可行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很多合作和交流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基本是空的。这里面直接的原因是合作者的要求都太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合作中所做贡献,从而导致合作不能正常进行甚至流产。所以所需的政策或机制,就是能让合作者能客观评价自己在合作中所做的贡献。通常一篇论文或一个奖,只有一个第一作者或第一获奖者,正常情况下,合作中的贡献是有大小区分的,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出现很难区分的情况,然而中国的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的数量却日益增加,这不是一种好现象,这就是特有的中国科研合作机制的体现,它反映的内在问题是中国的合作机制不键全。
我的合作与交流基本上是与欧美西方国家进行的,我觉得人家的特点是只要你有idea,就可以进行合作,并且能客观对所作的贡献进行评价,这样不会产生诸如论文署名问题。比如我现在在美国Missouri做合作研究,合作的基础是我有想法,这里有试验材料和实验设备,尽管试验材料很重要,但是美国人完全认同Idea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发表论文时我作为第一作者是没有疑问的。尽管这样,美国合作者并没有消极对待这种合作,在试验条件上还是尽力支持和保障。记得有一项测试工作本试验室无法进行,我联系了Iowa 州立大学的一个试验室,试验试验室的Leader McClelland教授很高兴我来做,我给他的承诸是如果发表相关论文,他将作为coauthor; 然而Missouri离Iowa大约有500公里,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因为大家都有私家车,长途旅行则选用飞机和租车的方式,我要去一趟Iowa,交通问题很大,都是小城市,坐飞机也不方便,Missouri的合作者Keith教授最后决定开车送我去,由于我没有美国驾照,他坚持一个人开,一周后他又来接我回去,一个往返需要10多个小时,我真的很感动。这样的合作才是真诚的,他原意为我做事情,我也乐意毫无保留的为他做事情。美国人也不傻,虽然这次论文署名不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可是他们可以利用这种思想独立地开展以后的工作,也就是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难得这不值得吗?!
在国内即便有合作,合作者很难坦城以对,似乎大家都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排挤;我完全同意科研中也存在Competition, 需要必要的defense, 但是要确定是必要的defense,无谓的defense最终会限制相互的发展。国内合作难的问题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我很难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每个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方法,当合作成为常态的时候,我想我们的研究效率会大幅提高。
前不久,我要处理一批数据,需要计算机处理,但没有现成的计算程序,如果我自己编的话(Matlab),可能需要几天时间,且还不能保证程序正确运行,我请加拿大的一善于软件编写的合作者做,我只提供程序的功能和要求,没想到他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搞定,而且程序比我想的简洁高效得多。他说,这是他的专长,我们应该做我们善长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4710-440933.html
上一篇:
文献阅读与科学研究下一篇:
关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