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广义生态工程学雏形理论中,文化有优劣,文明有优劣

已有 2803 次阅读 2016-6-5 22:4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广义生态工程学是一门基于尺度和系统视角、动力学与热力学工具、伦理预设基础上的广义生态雏形学科,通用于几乎所有学科,在对文明和文化概念上有特有的理解。


    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我三大关系出发,由于地缘、人均资源和机会、历史偶然性等原因,人类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积淀出了不同的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是多元性质的

    文化的结构是:超越层面(神性部分)、形而上层面、形而下层面、物态化层面、无定型层面、物化层面(人性部分)、自毁层面(兽性部分)。


    文明,则是一元性质的,广义生态工程学的文明伦理预设层次是:自然伦理、契约伦理、正义伦理、盖亚伦理。与之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运行中,与自然的契合原则,它严格遵循生态学法则的尺度和系统性而提升。


    文明毫无质疑地有优劣之分。 不同文明阶段的文化,依据资源与机会丰度、热力学和动力学、更高层面的伦理指向而永恒地存在强冲突,相同文明阶段的文化,依据资源与机会丰度、动力学与热力学而存在弱冲突。

    强弱冲突都有一个阈值。嘿嘿弱冲突的极致一般不带来文化的毁灭,但后果肯定不是渺小的个体、民族、国家受得了的。。。。。。想想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吧,看了都要尿~  。。。。。。。但伦理指向的冲突是持续而长久的,这恰恰是分析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制定各级政策首先需要搞明白的,把尺度缩小到一个国家内部,一个经济政治区内部。。。。。。都是有效的。当然了一样要搞清楚权重和修正。

   当然了文化之间的合作,同样是这么个分析法,别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


    在不涉及文明概念前提下, 文化有无优劣?按照传统文化学看法是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按理说通常认为文化是沉淀,是表象,应无优劣一说。相应地,也有认为文化的核心部分不同,有优劣的说法。当然了很乱,不过“同质文化”、“异质文化”的概念大家还是能接受的,而这里就会演绎出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差异来了,进而要求将文化和文明,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我基础出发 ,通过文化这个生态网络系统的节点设置与其运行效率,科学地去概念化。

   文化和文明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他的文化社会学概念也不预先厘清啥都混在一起,没法讨论和分析的,更没法所谓构建新哲学新文化什么的,搅屎棍做不得也,各位大人,我说,你们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呢?是真迷信起洋大人博尔斯的感情用事还是压根就一肚子坏水?


    按照广义生态工程学对文化的定义看,由于文化与文明存在强大的联系,因此文化依然有优劣,取决于其生态网络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状况,而非取决于文化的表象形式。而且很大程度上文化的响应模式与发展路径可以推演。

   形象一些说,你就当做热力学和动力学各自是文化的核心运行规则,人均资源和机会丰度是一个坐标,文明伦理是另外一个坐标,沉积出各种文化出来得了。。。。。。。对于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热力学和动力学体系肯定是有优劣之分的,在更高的文明伦理基础上看。


     纯粹是学术探讨,别他妈和我扯政治,政治是婊子的月经带,别拿来糟蹋学术。另外,懒得去理学棍的胡搅蛮缠,学棍不配做学术,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忙您的去。至于更低档的毛左和自由主义者极右派,您洗洗睡去,省的咱把你直接当猴子看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82678.html

上一篇:有兴趣请关注王兴民先生的贴。两位民间社科人员的深入对话
下一篇:SCI和影响因子可以用,但不能作为弱智管理和混混吃饭的借口
收藏 IP: 36.251.128.*| 热度|

1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