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wind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untainwind1

博文

致李大侠——制约创新的最大拦路虎是“中到大试”支持严重乏力

已有 3392 次阅读 2015-1-7 09: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陆成果无数,但有效成果和无效成果无法区分。

   以我比较熟悉的陶瓷粒子原位固定胶态成型为例:自美国橡树岭注凝法出现之后,先后诞生了4-5个体系,近百个新技术,然而目前精细成型在工业上依然以注凝体系和胶态冷振注体系为主,注凝偏向工程陶瓷而后者目前主要在日用陶瓷用。你能说其他体系不好么?不能;你能说其他新技术不是创新吗?不行。你能说这些研究兑水么?还是不行。问题在哪里?

   1.中到大试支持严重乏力,各个技术的潜力开发不足,甚至很多可能是好的技术因没机会中大试而无法脱颖而出。

   2. 绝大部分技术一旦PK,则明显竞争力不足。可以脱颖而出的基本是无法取代的技术体系——例如这两个陶瓷体系的共性是生坯强度抗折均大于10MPA,注凝抗变形性最好而冷振注成本最低普适性最高,其他体系均介于中间因此难以在市场上生存。

   3.资源来源受限太大,不是我给自己打广告,我的胶态冷振注体系全靠民资一点点去努力,不像很多是靠千百万官资去支持,起点天差地别,要不是靠韧性和朋友们根本无法进入工业阶段。

 

   OK,将心比心,在理论界不也是这样吗?一个理论出来,就是要推导出一系列子理论孙理论,这个就是理论的中试和大试。但是,经费支持都用到哪里去了?不语。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成果,可否系列化到多个方面,可否竞争出头,才是衡量“创新”的唯一标准。你发100篇SCI,但这SCI比同行的质量无显著优势,则你只是个计件工不是技术员;你获得30个发明专利(和SCi的比例差不多吧,按照现在的统计数字),和其他技术相比无显著优势,你同样还是一个计件工不是技术员。疯子我成果很少,按照当前科研管理方法来说和谁一比都算垃圾,为啥有底气敢靠一个本科生学历+高级实验师职称在这里乱跳,原因就在于我是技术员,有那么2-3个体系自信或被推导或被验证国际领先,我不可替代。目前大陆科研管理体制贪多浮躁,须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实际价值恰恰在“不可替代性”而非数量,管理思路尚未理顺,无数的原料堆在矿山中,谈何排序?

   进一步说:高等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要让马出来溜,得有马场。要进行优质种子选种,得有试验田。我读书的时候国家就在大叫缺乏基础应用研究了,至今还是如此。经费全拿去买饲料和药品,还不如把马场建起来为重。

   要排名,要经费支持,先把马场和试验田建好,给个一二十年溜溜,才有基础再说,大侠老哥千万别浮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857162.html

上一篇:新年新气象,地方小高校还有疯子没有,都来疯啊~
下一篇:新年的一点记录
收藏 IP: 36.251.132.*| 热度|

20 姬扬 武夷山 吕乃基 李土荣 张骥 郑永军 吴世凯 王增利 李学宽 徐晓 褚昭明 张伟 蔡小宁 周可真 汪晓军 韦玉程 杨正瓴 蔡庆华 zzjtcm ybyb392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