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 教育 责任 快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xh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胸无大志,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当淡出三尺讲台时,没有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即可心满意足喽!

博文

评霍金之“200年内地球毁灭”

已有 4996 次阅读 2010-8-29 18:42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类, 地球, 毁灭, 霍金, 200年

前几天就看见这个霍金200年地球毁灭的预言,没在意。刚才无意中又看了涉及该内容的帖子,又专门查了一下,但没太仔细看,想说两句。

有人之所以愿意信,是因为说者是霍金,可以说是当今科坛掌门人之一;当然也有人嘲笑之。俺不嘲笑,但不信,只把霍氏预言当作给人类的一个警示而已!

不知道老霍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推算出来的,还是预感,反正称之为“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俺没查英文的网站,说不定有些中国人故弄玄虚,也未可知呀】;还进一步说:“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老霍的理由是: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着“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1]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根据人类、动物、植物、有机物、无机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来看,人类理应比地球短命。不过现在好像没有迹象表明地球上的动物界要玩儿完。人类依靠智慧与有意识的劳动成为地球的主宰,所以人类的自我调整能力应该是很强的,我们之所以关心、讨论、探究这类问题说明人类是理智的——或者说自私、贪婪、疯狂之后会有理智的。

如果按照“单打独斗”的规则,许多人连一条中等大小的狗都打不过,可为什么能够统治地球呢?而且已经有人到天上、其它星球上“玩儿玩儿”,这说明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范围内人类一定会凭智慧生存下去。当然当遇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也会“理智”下来——这个“理智”之所以加引号表示“人类有时不得不被理智”下来。比如身体不出任何状况的时候,一个吸烟成癖的人戒烟很难,但一旦查出问题,“几乎不用戒就戒了”,此乃“被理智”一例。这说明所谓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之动物属性是可以被人类的人的属性克服掉的!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实际上是不对的。按照人类正确的善恶标准来说,应该是“人之初,性本恶”。这个“恶”就是动物属性——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没有成长为真正的“恶人”——纯动物呢?就是人类繁衍生息、言传身教中输入了属于人类特有的“善”的基因,或者发生了基因突变。比如说,在极度饥饿但不一定饿死的情况下,一只老虎遇到一个小孩是肯定要吃掉的,而一个大人99.99%的情况下是不会的;但这个人如果遇到一个动物,那这个动物估计只能服务于人类啦!

至于老霍的挽救人类的绝招儿——“移民外星球”——就更不靠谱了。现在可以吗?人类有这个能力吗?没有怎么办?还要继续发展高技术吧?发展高技术是不是又会继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一个“能源危机”就给世界搞成这个样子啦,还人类大搬家呢!不用说200年内解决不了,就是2000年也未必!想一想有文字记载的人类飞天梦想,从明朝的万户,到人类中的一个也就是到月球上“走了”一遭、外加在“空中楼阁”里的数百名宇航员(瞎猜的!),竟用了600多年的时间!!!

那面对“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的威胁,人类应该怎么办?俺的回答是:不怎么办?啥意思?没啥意思,就是连想也别想,想了也白想!

如果实在要想,实在要办,那就这么办:改变观念!人们到底追求什么?根源性的答案应该是“幸福、快乐”吧?那谁是世上最幸福、快乐的人呢?最富有的吗?最有权势的吗?他们根本不是最幸福、快乐的,他们是“被幸福快乐”的!有人说了,我们毕竟居住条件、生活水平比从前大大提高了。是吗?我们的混凝土大楼与原始人住的山洞有多大区别?我们吃了许许多多的转基因食品与草根树皮有多大区别?【请不要找俺抬杠,俺说的是观念,不是行为】

别人怎么感觉俺不知道,反正俺是已经退化了不少:小时候在农村一到夏天,孩子们都是赤脚大仙,泥里来雨里去,炉灰渣子石头子,刀山火海也敢闯!现在呢——皮鞋里一个沙粒、一个线疙瘩都让俺痛苦不堪哪……

不必惊慌,把霍氏预言当作警示还是理智的选择!

[1] 新华网:别嘲笑霍金“200年内地球毁灭”预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745-357358.html

上一篇:记2010年一次接受学生记者的“采访”
下一篇:方舟子被袭受伤——这是轻的!
收藏 IP: .*| 热度|

6 阎建民 陈安 侯成亚 陈辉 鲍海飞 王随继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