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到博友xujing43210留言说:“人参归脾丸补心脾的,感觉偏峻补,容易上火。张老师给说说寄生丸吧,个人感受非常好,清补的,适合现在大多数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中成药介绍,学习中!”
今天,三火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千古名方——独活寄生汤(丸)吧!
一、出处
此方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方·偏风第四》,记载如下:
独活寄生汤
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诸处风湿亦用此法,新产竟便患腹痛不得转动,及腰脚挛痛不得屈伸痹弱者,宜服此汤除风消血。
二、药物组成及用法
1、汤剂:独活三两,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各二两。
上十五味为粗末,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风虚下利者,除干地黄。服汤取暖。是属于煮散的汤剂。
2、丸剂:独活、桑寄生、杜仲(盐水制)、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54、防风、川芎、党参各54克,甘草、当归(酒制)、白芍、熟地黄各36克。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110~130克,制成大蜜丸,即得。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甘而辛、麻。口服丸剂,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的1/2量。
3、颗粒: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估计药的力量要差多了,即使服用三次也不及原方的十分之一吧!)
4、合剂:15~20ml次,3次日。用时摇匀。(改造的现代剂型,差别更大了!)
三、功效与主治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风寒湿痹,是中医对痹证的泛称。《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痹,即闭,痹阻不通之意。痹症(Bi syndrome)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中医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五脏痹和五体痹。涉及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黄帝内经》中以病因分类,有风痹、寒痹、湿痹;以症状特点分类有行痹、痛痹、著痹。因为此病是因感受风寒湿导致肢体关节经络闭阻不通而引起的病痛,所以治疗时要疏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止痛,而独活寄生汤就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创立的方子。本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原则,方中在祛邪通经的同时,加以温养气血、扶持正气的药物(参、归、芍、草、地黄)。
四、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海鲜等食物。宜温服、取汗。
2、小儿、年老患者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
3、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必须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4、发热病人暂停使用。
5、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五、三火感慨
原方汤剂的用量很大,按照唐代用量比率,唐朝一两相当于今天37.3克,那也是相当大的一个方子,但是只用一剂,煎煮一次,分为三次服用即可。每次服一升,差不多是594ml啊!难怪古人用方用药见效快捷,祛邪更是刻不容缓的呢!正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所说:“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感叹今人临证治病用药战战惊惊、瞻前顾后、缩手缩脚,又不解病情药性,自然难以药到病除。要吃这个方子治病,首选是汤剂,其次是丸剂哦。
想到三火曾治疗武夷山老师的同事王老师,她就是患有风寒湿痹的人,多年失治逐渐加重。先服用追风透骨丸类,总是疗效甚微。后来,王老师到长春出差,我给她带回汤药,服用后初起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后来的疗效则稳定不前。就是因为现在三火已经不敢像孙祖先那样大剂量的给病人用药了!这几天,还要与王老师联系,准备让她吃一段时间独活寄生丸吧,不知道北京是否有卖的,若没有,我要在长春给她开方、加工成丸药后,快递给她哦!祝她早日康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