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古代先哲的睿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三火 承传文明 启古纳今

博文

也谈中医治未病

已有 7181 次阅读 2009-12-12 15:22 |个人分类:生活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医, 治未病

        今天,看了丛远新教授的博文上工治未病,知难,行更难!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571有所感慨,现在诠释中医的人怎么这么多了呢?而且真是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了,就连不是学中医出身的丛老师都看不过去了。丛老师的言行,让我感动,令人敬佩。在此,特将“《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一书中关于“治未病”方面的阐述摘录于下,希望借此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真正内涵。

(一)中医治未病的内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强调指出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发生才开始治疗,而是在未病之时,就应该加以防御。就像治理国家一样,不要等到出现暴乱时,才开始研究平乱的方法,而是在未乱之前,就制定出各种防止暴乱发生的策略。由此而提出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反映出《内经》以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治未病,首先要求人们适应自然气候,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其次,如《灵枢·逆顺》所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是指当发生疾病以后,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防止疾病发展。《难经·七十七难》中以肝病传脾为例,指出:“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种根据五脏相乘而传的规律,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突出了既病防变,有病早治,掌握疾病传变规律,截断其传变途径,使疾病得以及时治疗的积极思想。《难经》提出“上工治未病”,是对《内经》“治未病”的补充和发展,《内》《难》“治未病”内容互补,构成了中医学完整的预防思想。这种早期治疗原则是基于对疾病全过程的审查而建立的。历代医家在精研《内》、《难》二经的基础上对“治未病”进行发挥,继承了《内》、《难》的治未病原则,并注重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使治未病的理论在指导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切实的运用和发展。

“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几层涵义。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顺应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在未病之先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可选择贴敷穴位、推拿、气功导引、练太极拳、食疗调理及丰富多彩的“自然疗法”等,使人从中受益,增强体质,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或传变。当代中医学家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为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的内涵提供了借鉴。受此影响,后世医家乃至今世学者,对“治未病”的早期治疗原则,都普遍高度重视。

(二)人类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Berkman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第三状态”。1998年美国疾控中心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了正式命名,此病成为亚健康人群中的新成员。在国外,尚没有“亚健康”这一称谓,我国学者王育学首先使用了“亚健康”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

亚健康概念,进一步拓展了中医学术新领域。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 ( 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这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又存在频繁出现的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现代健康的新思维、新理念。现代医学认为,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饮食不规则,结构不合理,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人体自然衰老等。因其涉及多学科、多系统,故对其诊治颇为棘手。

中医未病学与亚健康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内经》提出的未病学理论,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等,均当属亚健康状态。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和疾病则是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中医历来强调“形神合一”,重视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方面所起的作用。亚健康概念的介入,开拓了中医学术新领域,开阔了中医诊察疾病的视野,解除了许多人对于有症状而无疾病的困惑。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症状、评估标准及亚健康状态的生理生化检测等均已进一步明确。国内已经有多家中医院设有治未病研究中心、治未病诊室,北京还开设了专门的治未病医院。

可以断言:有效干预人类亚健康状态,使人们摆脱困境,及时杜绝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医的主要任务。运用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结合中医体质学说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正确认识及准确防治亚健康状态,中医学在这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

(三)树立“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就是:

第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健康理念。

第二、通过亚健康检测发现人体隐潜信息、从而评估组织器官功能状态。

第三、采用多种干预手段使之恢复最佳机能。普及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理念,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医治未病的重大意义和强大优势,真正实现 “发现疾病于孕育之初,消灭疾病于萌芽状态”的理想境界。

总之,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包含着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医学思想,体现出《内经》重视生命的生存质量,提倡预防保健的科学主张。

治未病,是指上工,即医技非常高明的医生所掌握的医疗水平。是指在病人还没有感觉到有病时,就能提前发现身体内的细微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疾病发生。即所谓的“见微得过”,不是一般水平的医生能够做得到的。而有了病之后,再找到医生去治疗,已经是已病的状态了。现在的人,多是已经病了很久或是西医治了很久再也没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时,才勉强找到一个中医去诊治。而所遇到的中医,不一定就是个真正的中医,也许其水平连粗工都算不上,也许就是一个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每当看到现在中医的衰落,都会悲从中生,感觉到愧对祖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278061.html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出版了
下一篇:习医心悟选录
收藏 IP: .*| 热度|

7 王号 陈国文 吉宗祥 杨正瓴 丛远新 ligang168168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