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 欲罢不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okscent 其实,我是一个编辑。

博文

《激荡三十年》:在远景和近景之间

已有 4382 次阅读 2009-3-28 16:55 |个人分类:开卷有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阅读, 历史, 改革开放, 回顾, 个人经历

在我的个人记忆中,过去30年的主线就是学习、工作,解决没完没了的各种问题。说平淡吧也有波折,每一年的结果都始料未及;说坎坷吧,又觉得那不过是常态,谈不上轰轰烈烈。最难忘的人,最刻骨铭心的事,最喜欢的书,等等,似乎都和“改革开放”的主题无关。
 
个人经验往往和主流文字所描述的“国家的事”大相径庭。想想看,如果你被疾病夺去了健康的肢体,或是在地震中丧失了爱子,所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能还原你陡然而逝的幸福感吗?
 
我时常在想,这就像远景和近景的关系。个人只是一个特写,是局部中的局部。个人的知觉与记忆所能触及的范围是很小的。所以,哪怕是刚刚经历过的历史,你也只能通过阅读来见识更为广阔的景观。
 
然而,我们真正能读到的资料总是那么千篇一律,太远景化,像教科书,所有的事件都是那么逻辑分明,所有的成就都是按部就班的结果。我相信,事实绝非如此。社会发展充满着即兴、偶然、歪打正着、矫枉过正、冒险与赌博等等,大家在你推我搡中不知不觉地成长起来了。
 
这种认识使我特别想看到那样一种历史描写,它不太远景化,也不太个人化,最好是介于两者之间。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算是接近了我的期望,虽然也没到火候。在这本书里,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改革开放这30年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哪一年是平平稳稳度过的,一个问题赶着一个问题,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既非最初设计好的,也未必是所有参与者都期望的。这正是历史的真实。
 
从这一点上来说,要回顾改革开放30年,这类书比有些官方读本更值得一看。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实在没有功夫去啃这部70万字的大书,建议你去读它的图文精简版,只有6万多字且配有大量图片。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06-223061.html

上一篇:《科学年表》的N种读法
下一篇:出版专栏(1):个人时代的最后一瞥
收藏 IP: .*| 热度|

2 李小文 CHAOGER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