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做应急管理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牛单位牛机构的牛人们很难在一起合作,清华大学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至少有六拨人(我不知道的肯定还有),根据俺的了解,相互之间点头之交而已,貌似也偶尔在一起开会,但是一定是其他机构策动的,与清华自己的人关系不大。
同样地,北师大做风险应急的人也有至少五拨,也都忙着对外交流,但是相互之间和清华的情况也是差不多。
自从关注到这样的现象,俺就没了要和牛机构的牛人们认真合作的想法,他们自家人都合作不起来,外人要合作一把,肯定是面和心不和的,何苦来哉!
所以,我交下的朋友反而多是非牛单位的非牛人,大家至少可以坐在一起达成些共识,不至于鸡同鸭讲,相互不尿对方。
——————————
我自己有来自各个大学的弟子们,原因大家也知道,中科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名额比童子尿还少,教育部在研究生名额上欺负中科院是不隐藏的秘密,据说某年中科院的头领去国务院总理那里投诉研究生和博士生名额太少,一个导师一年都匀不了一个学生,直接影响中科院科研的进程安排,总理听后非常吃惊:居然会这样!抓紧找教育部的主管领导提及此事,教育部的头领们一看总理都过问了,抓紧表示办,然后次年多给中科院拨了几十个名额(还是一百多个?)平均到每个所增加不到一个研究生,中科院的头目鼻子都气歪了,而此时教育部下面的哪怕二本高校里每个导师都能每年招到3-5个研究生,一个导师的队伍就二十几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中科院依然被教育部这么继续欺侮着,至今都没有任何改观,再找总理,估计又拨几十个名额,或者说我们已经拨了,怎么中科院老提无理要求啊,云云。
中南海里的人哪知道其中猫腻啊!
——————————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曾经带过山东大学、长安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等大学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没辙的辙吧,但是始终不够稳定,人家学生们到北京来一趟,玩差不多了,说要回去了,你也没办法。
所以,尽管还是有学生坚持到底的,但是依然让人有浮萍之惑,后来也就没信心了,有几棵葱就炒几锅饭吧,也懒得主动再和高校联系了,虽然缺人的问题一直都是中科院研究员们的心头之患。
这些学生或来自985、211,或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经过粗粗调理之后,基本还是有所进步的。
我带兵的方式总是和人不同些,比如我召开各类学术会议的目的之一是练兵。
练兵除了让大家上台报告之外,会议开完之后我还会让大家集中评议一下讲演人们的学术和报告水准。
当然,是课题组内部偷偷进行的,不公开。
然后,学生们就会七嘴八舌地谈论报告人研究做的怎么样,以及讲演水平如何,如果自己讲这个内容,将怎样不同些,等等。
除了学生们纯粹因为知识的欠缺可能会以次为好外,以为某人讲的是自己的东西而其实不然,其他评述(包括整体的排队)基本靠谱,所以靠谱,也就是和我内心里的评价是差不多一致的(已经排除他们受我影响的可能或因为在我的团队里观点会趋同的可能性)。
也所以,我常说:即便是小研究生们,对于科研好坏的判断还是有一定客观性的。
所以,我始终对同行评议充满信心,“好”和“差”是个多么容易区分的东西啊,除非是猪油蒙了心,哪怕并没有太多的科研经验,在同场竞技的队员中进行一下优劣评价完全做得到。
——————————
也所以,做评价,对于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怎样让评价的人不至于“猪油蒙心”!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让评价结果亮相。透明计算的评议人究竟有谁?亮出来让他们丢下脸好不好?虽然有的人脸皮比较厚实,但是也耐不住不停地丢,丢上十回八回,估计脸就彻底没了。
稍微复杂一点的策略是让两拨人分别评价,然后比对究竟是谁“猪油蒙心”,用对方的具体评价结果羞辱猪油这一方就可以了。
当然,还可以有更复杂的管理策略,我这不是给科技部做项目,就不再细谈了,我甚至怀疑做评价管理的人自己是很清楚的,装糊涂而已,那就更没必要说下去了。
——————————
一方面,早发表晚评价;另外一方面,同行评议而非指标评议,第三个,同行要选那些尚未被猪油蒙心的同行,这样的人纵然不多但也还存在,只是不入官方的眼罢了。中国的科研评价客观性、公正性、冷静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