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g主人按1:清廷秘闻总是中国人最大的好奇,因为共和国的历史太短,所以秘密还稍微少点,而且我们大家因为生活在当代,都可以了解和理解,而清朝距离我们有了点时间间隔,神秘感也就强了点。】
【Blog主人按2:慈禧太后究竟有没有西洋情人?俺的推断是这个结论太惊世骇俗了,实际应该是没有。要知道,中国的朝廷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弄个老外情人在内廷的,即便你是老大也很难做到。所以,这本书大致是瞎掰,不过,百姓喜欢这类瞎掰。一个太后很龌龊,这样的事实其实不过分——她们确实有很大可能龌龊。对百姓的“公生活”上是这样,个人的私生活上也会如此,尽管龌龊不见得会龌龊到床上去。】
【Blog主人按3:看电影《垂帘听政》时,里面有一个镜头,是慈禧指挥太监把皇帝儿子少年时的黄色图片读物收缴,太后一翻,发现竟然是这样的书,大怒。太监小心翼翼道:太后,这个据说是名家作品,你可以批判地审阅一下。太后没说啥,默许地把名作留下了。那电影是80年代初期拍的,说到这个还是有点隐晦。】
【Blog主人按4:再后来,俺们听说荣禄也是慈禧的情人,后来又听说过英国某爵士也是,呆了。这样的传闻不见得有历史证据,但是符合历史的逻辑。信与不信都有道理,不过意外的是,这样的书竟然能在我国翻译出版,可见,我们的舆情尺度的确在放宽,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好事。】
手稿尘封68年 惊世骇俗是主线——英伦爵士曝光与慈禧6年情史
记者:欧阳春艳
慈禧太后不仅有一名地下情人,而且这位情人还是位英国驻清外交官?昨日,记者从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悉,晚清年间寓居北京的埃蒙德·巴恪思爵士所写的《太后与我》将于明年元旦面世,作者在书中自曝曾与慈禧太后有6年缠绵情史。
巴恪思1873年生于英国约克郡列治文市,祖上是曾经显赫的奎克家族,身为长子的他承袭男爵爵位,就读牛津大学。1898年巴恪思来到北京,身为语言天才的他,除母语英语外,精通日文、拉丁文、俄文、汉语、满语和蒙语等多种语言,很快成为《泰晤士报》以及英国外交部的翻译。1903年,清政府擢升他为京师大学堂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他成为英国外务处专员。
1944年1月,寓居北京46年的巴恪思逝世。去世前一年,他完成了自传体回忆录《太后与我》。书中,他以自己的宫廷奇特见闻为主轴,揭露诸亲王与军机大臣、后妃之间的种种情爱,以及29岁的自己与67岁的慈禧之间维系多年的情史。巴恪思身故后,《太后与我》的手稿由其友人贺普利医生转交给牛津大学博多莱安图书馆并保存至今。
《太后与我》中的众多惊爆内容究竟是巴恪思的疯狂臆想,还是确有其事?多年来,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所以此书迟迟未能面世。而此书的译者、小说家王笑歌向记者表示,“惊世骇俗”这4个字是这部作品的主线,同时也是它半个多世纪不能问世的根源。
经过几番波折,今年初,这部尘封了68年的手稿终于在香港率先出版。台湾作家骆以军看过此书后评价:“我没有资格和能力胡说此书是真是伪。它作为史料的辩诬与可信度并不那么重要了。这是一本伟大的小说。如果全书是巴恪思瞎掰的,那他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
巴恪思是个臆想狂?
他掌握了许多清廷“秘密”
在《太后与我》中,巴恪思称自己见过许多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并与他们同床共枕,如奥斯卡·王尔德、奥布里·比奥兹利、保罗·魏尔伦,以及索尔兹伯里首相等,他们几乎都是同性恋。而巴恪思更是称,自己仅有的一段异性恋情,就是与中国一代专制统治者慈禧太后。这样的描述,让许多看过其手稿的人,都认为他这是疯狂臆想。
然而,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巴恪思不仅确有其人,而且他手中确实掌握了许多清廷的“秘密”。1910年,巴恪思与《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合著《太后统治下的中国》一书,出版后旋即风靡世界。该书首次以独特视野,向读者展示中国帝制史上最后一位强权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摇摇欲坠的清朝形象,此书文笔平易,引人入胜,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内幕,被传为旷世之作。翌年清朝灭亡,作者声名如日中天。今人对慈禧皇太后的间接印象,或多或少都与巴恪思的介绍有关。此后,巴恪思与布兰德又合著《北京宫廷回忆录》,在学术界颇受称颂。
在大家眼里,巴恪思又确实是一个颇为古怪的人物。他的朋友描述他言语阴柔,谦恭平和,风度迷人,健谈风趣。但他却又是个十足的“隐士”,他在北京生活了46年,远离使馆区保护,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完全中式,竭力避免与西方人接触,前往某地之前,总遣仆人先行打探,确保没有洋人在,他才起步。
作为巴恪思最亲密的朋友,贺普利医生曾写到,他相信巴恪思的回忆录《太后与我》“并非纯属想象,而是基本上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但他补充道,“这些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因记忆混淆而歪曲,在多大程度上加入了想象成分,只能留待以后判断,在研究完所有的资料之后再作评论。”
四十几岁时的巴恪思
为何尘封68年始见天日?
内容极富争议性
《太后与我》这样一部具有轰动效应的奇书,为何在尘封68年之后才始见天日?昨日,此书的编者和译者揭开此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1944年1月,71岁的巴恪思在北京病逝。巴恪思临终前一年,在好友瑞士人贺普利医生资助下,以回忆录形式写就在欧洲的年轻时代的《往日已逝》和晚清寓居中国经历的《太后与我》。贺普利是两部书的编辑,并写了后记,但因战争等因素,加以内容极富争议性,使得书稿迟迟难以出版。于是,贺普利将手稿复印多份,分转给伦敦英国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学院图书馆。贺普利1973年逝世,友人将其中一份手稿赠给巴恪思生前喜爱的牛津大学博德莱安图书馆。
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科教观察》节目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首次披露慈禧有过持续6年的跨国恋。2008年第12期《文史月刊》上也刊登了向斯先生在《中国第一女人的奢侈生活》中揭露的一个惊人的资料,慈禧在六十几岁的时候,曾有一位英国情人。于是,众人的视线首度集中到埃德蒙·巴恪思这个人身上。
今年年初,经过华人编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太后与我》终于在国外和港台地区出版,受到文化界瞩目,引起巨大轰动。日前,对部分情色细节进行了删减的《太后与我》在大陆问世。
此书译者王笑歌向记者表示,作者被指责为“骗子”、“色情狂”,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话。然而,就因为不信,而拒绝一部著作的出版,拒绝给后面的几代人研究、判定其真伪的机会,是否公平?更何况,本书最大的亮点,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史料的价值。
上世纪40年代初的“北京隐士”巴恪思爵士
书中曝惊天秘密
慈禧被袁世凯枪杀 光绪被下旨勒死
传统历史书上,大多记载慈禧是因病而死。但巴恪思却在《太后与我》中爆出惊天秘密,即慈禧是被袁世凯枪杀的。而光绪是被慈禧下旨勒死的。
巴恪思在书中写道,1908年,袁世凯和铁良私下求见慈禧,要求她退位,改由他们二人共同摄政。这惹来慈禧大发雷霆,她愤怒地叫道:“你们这两个贼子,我要送你们到刑部去受审!”这时,袁世凯掏出一把六连发手枪,向慈禧连发3枪,打中其腹部。随后,慈禧因血流不止身亡。
巴恪思称,袁世凯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庇佑,所以这段真相被深深隐瞒下来。普通百姓听到的消息都是慈禧因重病而死,这实乃历史被篡改。
有关光绪皇帝之死,一直有“病死”和“毒死”两说。可是,巴恪思在《太后与我》中却提出,光绪皇帝是在慈禧太后下旨后,由太监崔德隆和毛克勤勒死的,而传达懿旨的人就是李莲英。
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谋害过程。巴恪思的记录,据称是根据李莲英和崔德隆亲口讲述。据李莲英说,最开始是他们用砒霜慢慢将光绪帝毒死,砒霜是放在光绪帝喜欢吃的发糕中,但后来由于英国的医生要来为光绪帝体检,慈禧太后不得不改变了计划,下令将光绪帝勒死。
巴恪思说,开始他和大家一样,以为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直到听了李莲英和崔德隆讲述的事实,才明白事情的真相。而且,巴恪思1921年读了光绪帝的日记,就更加确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