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东游记2】神鬼之间——靖国神社漫谈(上)

已有 3922 次阅读 2011-10-24 17:57 |个人分类:东游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命, 佛教, 神社

 
  一个人的死亡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对于每个人必将面临的死亡的各种维度的认知是人类必须获得的知识,而实际上我们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何面对死亡这一巨大的终极问题。
 
  而人类必须面对的大面积死亡,一则由于自然灾害,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一则为战争,可能一次战争过后,数十万人就失去了生命,而且是被同为人类的另外一拨人夺去的。
 
 
  虽然同是死亡,但是死法各有不同。还记得有一个对话,其中一个海员被问道:你爸爸是怎么死的?回答是在海上遇难。你爷爷在哪里死的?回答一样。于是问者颇有优越感地说:那还是从海上回到陆地吧!
  海员反问道:你爷爷和爸爸在哪里死的?回答道:床上,还是床上。
  海员感慨道:那就离开床吧。
 
  虽然对话很有哲学意味,但是我想大家期待的死亡地点应该还是床上,床上,床上。毕竟,那样的死亡地点不会有过多痛苦。可是,天地之大,谁又能够知道自己将命归何方呢?
 
 
  玉树的地震在当地人的心灵上没有激起如汶川那般的波澜,究其原因,其实是当地多为藏传佛教的信徒,觉得一个生命消失了,会在另外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或者,死亡是通往用生的入口。
 
  我看过太多的泰戈尔的诗,里面传达出来的佛教意味让人迷醉:在诗人的笔下,死亡本身和过程如此充满魅力,似乎真的应该是大家向往的能够承载灵魂的最后的家乡。
 
  如果你也看过《吉檀迦利》,我想你应该知道最后的十多首诗都是关于人类终极归宿的。
 
 
  日本就有太多的寺庙了,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当我进入明治神宫,我发现其实这是为明治修建的一座庙宇,巨木组成的门幡(日语为“鸟居”,就是牌坊,但是我觉得更象幡),沉寂幽静的树林,风吹过,有凉凉的气息,人的心里就肃穆起来。
 
  在大阪,我还去看了四天王寺,在中国,四大天王是在山门里面呆着的,有时候替代了横哈二将的角色,算是看门的地位稍显底下的神灵,但是,在日本,可以有专门的庙宇来供奉这四位先生。
  除了四天王寺这样的庙宇之外,大阪还有很多神社,而当我最后到得京都,更是发现神社和庙宇交错而存在,几乎是个遍地可寻的所在。
 
  也许,对于日本人来说,用于纪念亲人祖先的神社,和用于奉养神灵的庙宇有同样的作用吧——人逝去了,就在一个神圣的地方寄放他的灵魂。
 
  而到了东京,参观完明治神宫之后,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去看一下在中国人耳朵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靖国神社。
 
  日本的很多神社有家庙的性质,但是,在首都的这个也叫做神社的地方却算得上是国庙了,因为里面供奉的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士兵,或者将军。
 
 
  当我从地铁里走出来,一眼看到的依然是一个立着的巨幡,不过,和明治神宫的巨木幡不同的是,神社的幡虽然样子很大,却是混凝土做的。
  我不由地摇摇头,其实,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天皇制的国家来说,天皇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他死后的家庙就可以使用难得的巨木,而日本有史以来的各种战争中死去的士兵们,也就配使用混凝土罢了。
 
  其实,这应该就是巨大差距了,而日本人似乎对此安之若素。
 
  正在上坡的过程中,发现一群穿了校服的小学生成群结队地从那巨幡下对着我走来,莫非这附近有学校?我问自己。后来进到靖国神社的里面,才知道这群孩子肯定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来参拜神社了。
 
  “靖国”、“靖国”,应该理解为为国家而靖难的意思吧,我想它存在的意思应该类似于我们国家天安门广场上树立起来的纪念碑。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按照碑文上的写法,应该是至多上溯到1840年左右的鸦片战争中死难的烈士,而日本的这个神社是在明治2年(1869年)建好的,10年后被命名为现在这个名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00516.html

上一篇:【陈氏微博】今日霜降: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太寒冷
下一篇:【东游记2】神鬼之间——靖国神社漫谈(中)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2 曹聪 niming007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