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南游记》澳大利亚印象之八——久违了,澄蓝色的天空(中)

已有 4112 次阅读 2008-7-3 23:00 |个人分类:南游记

二,久违了,澄蓝色的天空
??
??偶然回头张望时,我会常常发现很久没有注意到这天的蓝了,少年的我不时困惑着,不知道是蓝天越来越小,还是天蓝的时候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我去那小山上去寻找融化在蓝色里的感受,却每每失望而归,那漂浮的白色或者灰黑的云朵总是阻碍了我的视线,消灭了寻觅的意义。而山上只有清凉的风起,吹乱了少年早熟的心,在黛青色的山石间发散成匍匐的样子。
??对于蓝色的寻觅是我心灵间歇中时时考虑的事情,于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在学校里,在田野中,在小山坡上,在有限的时间里试图参透蓝色的意义,在徘徊复徘徊里,他逐渐长大了。
??但是这澄蓝色的梦想却没有如儿时一样同步增长,似乎已经不再击中心灵,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天空。
??其实,我的住处距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四周的房屋零零落落地散布在海边典型的高低不平的坡上,除了房子本身是直立的,甚至连房前屋后的大片草地都是依山坡而随意地倾斜着,这里应该算是城市的郊区(Suburb)或者干脆就是乡下的小镇了,常常走很久也看不见行人的痕迹,而荒草在野地里疯长着。
??在由住处去商业区的路上,我经常体会着这种没有喧嚣的寂寞,看风吹倒了长得太高的草,听不远处公路上传来汽车急驶过的摩擦声。高兴的时候我就吼起歌,有时很放肆,但是我知道,这些放肆只能回荡在旷野里,即使会有藏在草地里的鸟偶尔飞起,也只充当了抚慰我寂寞的自然回音。
??但是我感觉到我是在那蓝色里了,四望时,不远处有些静默的树,而覆盖那树的就是久违了我的澄蓝色的天空。我那少年时期的印象就一下子跳到脑海里。
??天蓝的特别纯粹。有时候,由近及远因为距离的关系而呈现出浅蓝和深蓝的不同意思,近处的浅蓝色逐渐向远处的深蓝色过度,看近处的时候觉得明快,这明快牵引着自己的视线向着更蓝处漫溯,觉得就象一种无法回避的诱惑一样,心思随着这渐蓝而沉醉下去,随着思维的丧失,然后全身就融化了;有时候,深蓝色会集中在头顶,浅蓝色则均匀地从蓝色的核心向着四周缓缓地浅下去,过度的如此自然,没有明显的边界,让人理解着和谐的最佳境界。
??其实,纽卡斯尔的天空以前不是这么蓝的,从我一开始登上飞向悉尼的空中客车A340就遇见了一个在纽卡斯尔呆过10多年的澳大利亚人,他告诉我说那里一度特别脏,主要是因为有煤矿的缘故,而且几乎都是天然的露天煤矿,后来政府注意到这个问题,挖煤的技术有所提高,同时也注意到了环保的问题,这样,煤灰色的天空逐渐还原成了澄蓝色的天空。
??幸好我到这里的时候就只见到美丽的让人心生无穷遐想的天空了,看着这蓝色,就可以回想起种种美好的事情和感情,少年时期那种试图贴近成年人心灵的怯怯的期望就又在怀中了。
??有时,从商业区归来时已经接近黄昏了,太阳在西北方的天空准备着沉下去,有云的时候红霞漫天浸润,没有云的时候,那红色的热乎乎的太阳发出的光和傍晚时的深蓝天空混合成一种古怪的颜色,在西天慢慢变淡。
??有时,雨会温和地落下,天空在酝酿雨的时刻象是由澄蓝色通过不断叠加而不是变色而成为更深的蓝,蓝得不可琢磨,正犹豫间,身边已是蒙蒙的细雨了,但是雨和天空一样,在你的身边不激起任何涟漪,只是轻轻的落下,温柔的给你寻找躲雨的时间,不过,却是很少人会躲雨的,人们多是继续优雅行路,甚至看不到一丝的慌乱,开始的我特别不习惯于此,一见雨来,匆匆跑去,倒是少了些当地人雅致的品雨乐趣了,后来发现雨的来临是如此的温柔体贴,似乎知道你只是个心灵干渴的旅人,它的细腻只是希望象融化你到蓝色里一样融进那无边的雨丝里而已。
??雨过后是瓦蓝的天空,比雨前的澄蓝多了些清新的味道,登高远望的时候,蓝色更加清楚,更加充满诱惑,让你的心发出“太美了,让我停住吧”的轻声的呐喊。
??看着这无尽的蓝色,我会想起那吟咏文森特-凡-高的歌,是一首关于布满星 星的夜晚和瓷蓝色眼睛的歌。胡里奥·伊格来西亚斯(Julio Iglesias)把它作为别人的口水歌唱过,不过,比 较原唱,我更喜欢他怪异的西班牙颤音。
??我有些困惑,不知道凡·高的瓷蓝色的眼神是否可以和我现在看到的澄蓝色相比,也许相比之下,瓷蓝色更加明亮,而澄蓝却有着非常明确的层次感和透明感。好在已经有人宣称了解了他盯着世界的瓷蓝色的眼神,这个伟大艺术家的灵魂也就可以安息在和他的眼神一样的世界里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1193.html

上一篇:《应急管理汇刊》第二卷第一期主编寄语
下一篇:《南游记》澳大利亚印象之八——久违了,澄蓝色的天空(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