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当小提琴女大师遇到意外【下】

已有 3956 次阅读 2008-6-24 23:16 |个人分类:艺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四、迟到一分钟的惩罚
    
  我选择了一条非常错误的路去家走到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于是,本来应该20分钟的步行路就变成了50分钟,而因为猫要去厕所,又耽误了一分钟,正是这一分钟的耽搁使得我们再想进去的时候里面演出已经开始了,门外的服务员和来帮忙的一个小伙子说,要在演奏的间歇才可以进去,以免打扰了伟大的艺术家们的发挥。他们给出了一个等待时间:15分钟。
  还好,此时的我也倒不是脾气很大的人,也就和猫一起坐在外面的椅子上等,一会就等的有点不耐烦,就跑去了双号的入口看同步录象,因为录象机就在门上的位置,所以我看了一分钟觉得脖子挺得很累,再加上只有图象而没有音乐声,自己都觉得无趣,就去了单号门外坐着耐心等。
  后来,我们旁边座位上又来了一个中年女人,也是晚到的,一会儿工夫,单号的门口已经有了几十人,看来都是晚到的,有几个人和门口的家伙还吵了几句,不过门口的家伙好象道理很足,也就很快归于平静。
  过了一会,门里有人出来,门口就立刻骚动起来,门外的几个就想趁着这个机会进去,结果又被很客气地拦住了。此时,我们座位左边的女人开始不满,刚好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小伙子则为她解释着。不能随时让听众进去的理由大致是:会引起骚动,影响大师们的发挥,即使大家声称在进去的时候万分注意也不行,而不让随时进去更主要的出发点则是为了保障大多数人听众的利益。
  有人的意见是有人出来不也影响大师们的发挥吗,怎么剧院就能许可?解释说,大师们演奏的再好也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喜欢,而且人有三急,总不能把大家全部限制在座位上,所以,当有人不感兴趣或有不得不出来的理由时,是不好阻挡的。尽管这样确实会影响在剧院内其他更多观众的情绪,也不得不做。
  我回家后又考虑了一下,觉得理由也还算到位。不过很糟糕的是,听到小伙子的解释,一位刚进来在边上溜达的老太太过来插了一句,怎么还会问这样的问题啊,这不是很显然的事情吗?我转眼看那坐在我们左边的女人脸色,明显地难看起来。

  这类帮闲角色其实是最可恨的,尤其是这种自以为高明的帮闲角色,我估计那女人当时心里会恨不得把这个老太太一脚踢出去。小伙子继续着他的解释,此时我都没有兴趣听了。如果我成心吵架的话,他有一万个理由都抵不过我的一个理由去。只是今天我的心情不错,不想和这群小子纠缠,就继续耐心等着。
  我骑车带猫的时候就被警察抓住过,此时,肯定地会有几个闲人在一边起哄,我有时候都觉得奇怪,大路口的,怎么就会聚集些闲人专门看这样的热闹呢?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想把这群家伙直接踢到沟里去,倒是对罚我10块钱的警察没有什么恶感,这个显得很有文化经常看音乐会的老太太就是这样的闲人一个,其本质和那些在街边看热闹的人没有什么差异。
  过了几乎有25分钟的样子我们终于可以进去了,中间还有别人从门里出来,然后就跟着一阵骚动,最后终于算是可以让我们进去了。这不管怎样,都是一种对于迟到的惩罚了。

  五、记返场的三个曲子

  这次三重奏的返场就没有我原来看过的交响乐要显得做作而隆重,仅仅是大家的一阵热烈掌声就让三个女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就开始演奏返场的曲子,这次的返场曲子都是很讨巧的,第一曲就是蓝色多瑙河,猫一下子就听出了这首中国人普遍熟悉的调子,而我却还迟疑了一下。
  据说这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斯特劳斯1867年根据卡尔-贝克的诗作《蓝色多瑙河》的意境写成的,里面充满了维也纳乡土之情。它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由引子、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构成。
  尽管这是管弦乐作品,但是我听的三重奏却好象并没有因为缺少了管乐而影响到其表现能力,开始的部分在小提琴的抖弓下,确实可以直接感受到河水荡漾的轻波,这就是这首乐曲的神奇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喜欢它简单明快的曲调。
  第二首返场的曲子则是中国的传统民乐改编的,可是糟糕的是,我居然不知道究竟是哪一首,后面有个女人还跟着哼唱起来,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不知道,但是,倒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传统民乐的意思,
  第三首也是很讨巧的曲子,《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老斯特劳斯的作品,动感太强,难怪叫作进行曲,确实适合在欢迎凯旋的时候使用。
  于是,大家都不断地跟着这段进行曲鼓掌,让我觉得很好玩。
  三重奏的表现力还是很强的,从圆舞曲到进行曲,再加上中间演奏的那些本来就是三重奏的或者改编了的曲子,都还显得和谐而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音乐会真让人觉得值。

  六、曲终人散的时候

  三次返场一般都是极限,所以,在进行曲演奏完后,大家都站起来最后一次表达情绪,三位或胖或守的演奏家也频频鞠躬,可惜最后送花的三位姑娘明显是讲堂的三位服务员,穿的完全是服务员的打扮,让人觉得有点沮丧。
  大提琴家也最后提起她的大提琴向后台走,每次她离场时都带上自己的家伙,如果说小提琴家带上自己的家伙也可以理解的话,这么重的大提琴也要不断提来提去的实在让人觉得不应该,也没有必要。也许因为老练重体力活的缘故吧,大提琴家是三个人中间最胖的,呵呵。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舞台,发现完全是音乐厅的样子,想了一下,知道这必然地是为了这场演出而搭建的,当然,设备肯定是早就准备好的,需要音乐会的时候就拉出来,需要演电影的时候就换上银幕。一厅多用,也就肯定地不太专业了。好在我来本来就不是来听音乐会的,是来看热闹的,也就不去计较这些细节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0242.html

上一篇:从老陈的眼光看渡边淳一《失乐园》
下一篇:《海上钢琴师》三段比试可堪与郭靖欧阳克桃花岛相比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