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简介与于右任《〈呻吟语〉序》

已有 7172 次阅读 2019-4-6 13:3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霍松林, 诗词, 书法, 天水师范学院, 艺术馆

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简介与于右任《〈呻吟语〉序》

  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系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2010年是霍松林先生九十华诞从教七十周年。

  多年来,霍松林先生情系陇原故土,心牵家乡教育事业。2010年4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字画、音响视听资料、荣誉证书等赠予我校,以期嘉慧后学,造福桑梓。

  为永久性保存和利用好霍松林先生捐赠的图书等文献资料、弘扬霍松林先生心系桑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师院学人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我校决定在图书馆设立“霍松林先生艺术馆”,陈列霍松林先生的各种著述及捐赠的图书、照片、音响视听资料和个人收藏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并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

  霍松林艺术馆的建立,旨在展现霍松林先生在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方面所做的独特贡献及其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让我校师生和天水人民得以走近霍松林先生,直观了解这位学术巨匠、家乡娇子的学术思想及其文化创新精神,激发青年学子传承中华文化和热爱家乡的热情。同时创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文化交流空间,借以发挥天水地域文化的聚焦效应,促进我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霍松林先生艺术馆”必将成为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和激励后学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将成为全国研究霍松林先生学术思想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化中心。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http://tsg.tsnu.edu.cn/info/1061/1112.htm 


                        由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馆名


  安志宏先生回忆说:晚年的霍老多次谈到他愿意把珍藏多年的字画和部分书籍捐赠家乡,霍老说:“这些书在我这里是‘死’的,到了学校,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就能发挥一定作用就‘活’了。有些重复的书籍还可免费给贫困生。”在其弟子、天水师范学院副院长汪聚应和时任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的杜松奇先生努力下,各方最终达成协议,霍老将自己部分图书和收藏无偿捐给天水师范学院。2010年,天水师范学院收到了霍老给家乡人民的一份厚礼——为学校捐赠四千余册图书、一百七十多幅字画作品、五十四盒音像资料以及一百二十三本自己的各种证书等。这次捐赠的目的不仅是要让“死”书变“活”,更为重要的是践行他教育上要从青少年启蒙教育上抓起的诺言。……学校为保存和传承先生的文化遗产,特成立霍松林艺术馆,并将此馆作为研究霍松林先生学术思想的文化中心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2011年6月,天水师范学院举行“霍松林艺术馆”开馆仪式……这次霍老捐赠不仅数量多内涵丰富,而且质量上乘十分珍贵,有霍老题跋的任其昌为他父亲书写的“红叶村成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的楹联、“于右任书呻吟语序霍松林跋”手札及“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及学者题跋”影印件、霍老自己创作并亲手书写的书法作品十多件等等。(《追忆乡贤霍松林先生的乡情》)

 

 

  杜松奇先生回忆说:霍先生一生节衣缩食、不辞辛劳地搜购图书,可谓真正的爱书人、藏书人、读书人。日积月累,霍先生藏书甚丰,收藏了价值相当可观的书画珍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2010年)4月份,先生和我联系,要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图书、书画无偿捐献给天水师范学院,“这些书在我这里是‘死’的,到了学校,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就能发挥一定作用,就‘活’了。有些重复的书籍还可免费给贫困生。”这亲切、真诚的话语中包含着一位耄耋老人怎样宽广、无私的胸襟!今年“五一”前夕,先生将3000余册图书和价值上百万元的77件艺术珍品、100余盒音响资料捐赠我校作为永久陈列;以后还要将约上万册图书、几十幅珍贵字画、手稿、珍贵照片等捐赠我校。为了很好地保存霍先生所赠,学校决定专门设立“霍松林艺术馆”。这批图书和书画珍品,凝聚着先生毕生的心血,是霍先生留给我们学校、留给家乡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先生一生情系桑梓、关爱家乡,淡泊名利的最好见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霍松林艺术馆”建成后,所有参观、学习的人们,定会切身感受到霍先生宽广无私的胸怀、崇高伟大的人格、博大的奉献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情厚谊!(《殷殷深情系桑梓———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

留得诗书继世长——感记霍松林先生给我校的书籍字画捐赠

王元忠,李应中

  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学,霍松林先生都说得上是天水人的骄傲。沐先生恩泽,天水人出外学习或开会,也便常常因此而为他人所格外地敬重。当然,这只是事情的一面,而实际上先生对于家乡的感情和帮助远不止于这种声名的影响,譬如为本地作者出书作序写跋,培养学生,对麦积山、伏羲文化和《二妙轩碑帖》等文化资源所进行的主动挖掘和推介;譬如建言献策,提供思路,为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等等。“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是地震之后在甘肃天水籍人士举办的捐款活动中先生所说的一段话至今却依然为许多人所牢记:“家乡人民遭了难。我很难过。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转告家乡人民。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是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想家乡之所想,念家乡之所念,在我们学校因为快速的发展而凸显图书资料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情况下,最近,先生又主动为学校无偿捐献了一大批珍贵的书籍和书画作品。以充实我们的文献资料,也寄寓他对家乡文化事业发展的殷殷期望。

  先生这次捐赠的书籍总计2404册。其中古籍198册。细加梳理,其书籍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先生自己的著作。

  主要有《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诗词集》、《唐音阁译诗集》、《唐音阁鉴赏集》、《唐音阁杂俎》、《霍松林诗词集》、《青春集》、《霍松林》、《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与傅绍良合著)等。此类著作还可进一步分出两次类,一类如《唐宋诗文鉴赏举隅》、《唐宋名篇品鉴》、《历代好诗诠评》、《唐音阁鉴赏集》、《唐音阁论文集》和《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等,在鉴赏、翻译、诠评和研究之中,显见先生一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代诗歌的用心和成绩。另一类则如《唐音阁吟稿》、《霍松林诗词集》和《青春集》等,则基本上都是先生自己旧体诗词创作的展示。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总结其工作,他以为:“对于学中国古代文学的人来说,则在写好语体文的同时,还应该学会驾御旧形式的本领,会作像样的文言文和诗词曲等等。因为只有学会这种本领,有较多的运用旧的文艺形式从事创作的经验,才能准确地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相反,没有这种创作经验,讲起古典文学作品来,似乎头头是道。但实际上隔着厚厚的皮靴,全未搔到痒处。”(刘烽焘《文坛马帐传薪火,身教言传岂畏劳——霍松林教授访谈录》文,见《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述著书中大量赋、楹联、诗、词的创作。即是他自己主张的具体实践。

  第二类是先生自己或与他人合作校点、校注和编选的书籍。

  如《瓯北诗话》(清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原诗》(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唐宋八大家书系•韩愈卷》(王运熙主编,霍松林、霍有明选注)、《辞赋大词典》(霍松林主编,徐宗文副主编)、《白居易选译》(唐白居易著,霍松林译注)、《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唐诗精选》(霍松林选编)、《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霍松林、傅璇琮主编)、《唐诗探胜》(霍松林、林从龙选编)、《宋诗三百首》(霍松林、胡主佑选注)等。翻检这些书籍,一方面我们可以真切地感知先生在校、注、训、释等传统治学领域所具有的素养和功夫,领略先生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基础方法;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逐步了解先生选诗评诗的标准,从中体会先生对于汉语诗歌乃至诗歌本质的思考,为当下语境中汉语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建立某种难得的经验参照。

  第三类是先生所收藏的一些比较珍贵的古代典籍。

  如汉焦延寿所撰的《焦氏易林》、史游所撰的《急就篇》、戴德和戴圣所撰的《礼记要义》等。晋王羲之和王献之所书《淳化阁帖》,唐释道世所撰的《法苑珠林》、释道宣所撰的《广弘明集》、韦应物所撰的《诗法易简录》、元稹所撰的《元氏长庆集》、裴休所撰的《圭峰定慧禅师碑》、,范摅所撰的《云蹊友议》、冯贽所撰的《云仙杂记》等。宋陆九渊所撰的《象山先生全集》、桂万荣所撰的《棠阴比事》、邢呙所撰的《尔雅疏》、洪适所撰的《盔洲文集》、王禹偶所撰的《小畜集•小畜外集》、李刘所撰的《梅厅先生四六标准》、叶适所撰的《水心先生文集》、释慧洪所撰的《石门文字禅》、陆游所撰的《陆氏南唐书》、岳珂所撰的《柽史》和《愧郯录》、楼钥所撰的《攻娩集》、孔传所撰的《孔氏祖庭广记》、周辉所撰的《清波杂志》、马永清辑录的《元城先生尽言集》、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目录》、邵雍所撰的《伊川击壤集》、朱熹、张械、林用中所撰的《南岳倡酬集》、吕本中所撰的《东来先生诗集》、戴复古所撰的《石屏诗集》等。金赵秉文所撰的《闲闲老人滏水文集》、王若金所撰的《滹南遗老集》。元程端礼所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柳贯所撰的《柳待制文集》、欧阳玄所撰的《圭斋文集》、朱德润所撰的《存复斋文集》、戴良所撰的《九灵山房集》、余阙所撰的《青阳先生文集》、刘圜所撰的《静修先生文集》、张翥所撰的《张蜕巷诗集》、姚燧所撰的《牧苍集》等。明唐顺之所撰的《荆川先生文集》、宋濂所撰的《宋学士全集》、归有光所撰的《震川先生集》、钱谦益所撰的《牧斋有学集》、贝琼所撰的《清汀贝先生集》、吴宽所撰的《匏翁家藏集》、方孝孺所撰的《逊志斋集》、唐汝询所撰的《删订唐诗解》、张昱所撰的《张光弼诗集》等。清恽敬所撰的《大云山房文稿》、陈维崧所撰的《陈迦陵文集》、全祖望所撰的《鲒琦亭集》、钱大昕所撰的《潜研堂文集》、戴震所撰的《戴东原集》、汪中所撰的《述学》、马复安所撰的《止斋先生文集》、屈复所撰的《弱水集》、阮元所撰的《擎经室集》、黄生所撰的《唐诗摘抄》、胡本渊所撰的《唐诗近体》、金和注释的《秋蟪吟馆诗钞》、陈澧所撰的《礼仪.礼记.春秋》和《东塾读书记》、戴天章所撰的《广瘟疫论》、吴谦所撰的《医宗金鉴》、严江寄辑录的《喉证指南》、刘熙载所撰的《艺概》、陈梦雷所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张玉书所撰的《佩文韵府》、曾国藩所撰的《读书》并民国时的一些重要书籍等。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霍先生的学问,似乎主要集中于唐宋文学的区域,然而,通过上述藏书的例举。我们自是能够明白,任何具体的学问,若是要真有所建树,便需得将研究的话题置之于整个的学术史背景上,“博观而约取”,或者即如霍先生自己所言,将博览和精读结合在一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始才能将学问做通、做好。

  第四类是先生自己购置或他人所赠的今人编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学问的书籍。

  举其主要,如陈寅恪所著的《金明馆丛稿初编》和《寒柳堂集》、郑临川所著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和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毛谷风选编的《历代五绝精华》、薛瑞兆所著的《宋代戏剧史稿》、刘敬圻所著的《明清小说补论》、张安祖所著的《唐代文学散论》、杜桂萍所著的《清初杂剧研究》、刘再华所著的《近代经学与义学》、程千帆和徐有富所著的《校雠广义.校勘编》、霍有明所著的《清代诗歌发展史》、陈寅恪所著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戴南海所著的《版本学概论》、霍有光所著的《司马迁与地学文化》、张强所著的《司马迁与宗教神话》、陈桐生所著的《史记与今古文经学》、谢冈桢编著的《明清笔记谈丛》、钱仲联编选的《明清诗精选》、张秉成主编的《山水诗歌鉴赏词典》、章必功等编的《先秦两汉文学论集》、日本古田敬一著,李淼泽的《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吴小如所著的《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举要》、夏承焘等撰写的《宋词鉴赏辞典》、吴调公所著的《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易行编著的《中国诗学举要》、卞晓萱所著的《刘禹锡丛考》、美国倪豪士所著的《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所编的《古籍点校疑误汇录》等等。这一部分捐书,数量比较多,他们或来自亲人、弟子和同行朋友所赠,或是先生自己亲购,涉猎面极广。有专说工具资料的,有详论专门话题的;有个案研究,有整体论述;有针对文学的,但也有谈论文字、版本、校勘的;虽然都是今人的研究成果,但关注时间却横贯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谈及治学的方法,霍先生常常强调专才当首先进行通才修养,今人所进行的古典文学研究,有粗有细,或深或浅,先生乃中国文学研究之大家,于今人——特别是那些后学小子之论,原不必特别在意,然观先生藏书,可知他雅好古人但不菲薄今人,其泰山江河之高深,本自日常点点涓涓积淀而成。

  第五类是先生平时所积累的各类杂书。

  其中可绍介的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关于家乡甘肃和天水的,如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张津梁主编的《秦州风情:天水民俗和民间艺术》和《雕塑之宫:麦积山石窟艺术》、天水地方志办公室所编的《天水古树》、杜永东和杨清汀所编的《天水之旅》、政协天水市秦州区文史资料委员会所编的《天水历史名人》、麦积山石窟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麦积山石窟志》、王耀等著的《飞将李广》和《南郭寺艺文录》、李传永和雷华编著的《甘肃名胜古迹录》、李鼎文等著的《甘肃古代作家》、金枚编著的《甘肃古今书画名人考录辞典》、流萤主编的《甘肃近代名人——慎之先生》、王效琦所著的《王权评传》等;二是许多现当代人的旧体诗词创作的,如陈毅所著的《陈毅诗词选集》、毛代胜所著的《毛泽东诗导论》、臧克家所著的《臧克家旧体诗稿》、叶元章等所编的《中国当代诗词选》、易行主编的《中国当代诗词百家》、张荣毅主编的《吟坛名家录》、碰壁斋主等所著的《春冰集:网络诗词十五家》、袁第锐主编的《甘肃青年诗词选集》、效杰、原路所编的《甘肃十教授诗词选》、毛谷风选编的《当代八百家诗词选》等;三是各种艺术理论、文学艺术史、宗教文化、书法绘画等书籍,如日本户田浩晓等著,曹顺庆所编的《文心同雕集》、钱中文主编的《中外文化与文论》和《文学原理:发展论》、张居华所著的《文艺美学引论》、孙子威所著的《美学沉思集》、黄坤尧所著的《诗歌之审美与结构》、徐中玉主编的《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张文勋所著的《刘勰的文学史论》和《儒道佛美学思想探索》、孙昌武所著的《佛教与中国文学》、济群法师主编的《问道:与济群法师面对面》、赵晓鹏、李安纲编著的《圆觉经:佛教三经》和《心经•佛教三经》、西安大慈恩寺主编的《西安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楹联书法作品集》、陈滞东所著的《隋唐绘画》和《商周秦汉书法》、任汉平、赵钟华所著的《草字基本符号研究》、胡忌等人所著的《昆剧发展史》、山东美术出版社所编的《曹州牡丹专题书画选》等。考先生这类杂书收藏,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他作为一个甘肃天水人对于故乡的拳拳关怀之情,发现他对于生动、活的文学实践的敏感和兴趣,而且也可以明白先生于文学创作和研究上的成绩,既关乎他个人自觉的理论修养,也免不了其他艺术多方面的沾溉和帮衬。博闻才能强识,见多才能识广,刘勰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先生所为,即是最好的证明。

  书籍之外,霍先生还为学校捐赠了77幅107件书画作品,这些书画作品大多为先生八十寿辰时全国各地学者名流所为,有书有画,种类繁多。他们从一个方面具体地说明了先生的声誉和名望,先生在当代中国学界的巨大影响力。

  先生此次的图书字画捐赠,自然起自于他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热爱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热爱家乡的人,自然总是想着能为家乡做一些具体而有益的事。先生是一个读书人,一生的时光总在和书打交道,将心比心,他喜欢书籍,视其为自己生命的最爱和礼品,年事渐高,还报家乡的哺育恩情,他便选择自己所拥有的、同时也是凝结了自己心血和热爱的这些书籍作为感情的一种象征。除此而外。先生的选择,还与学校杜松奇书记并汪聚应博士的努力密切相关。杜书记原本热爱文学,于霍先生的诗词创作和文学研究多所敬意,担任地方领导期间,节来节往,对先生多有问候,来到学校之后,为谋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影响学校发展方向的大问题上,更是借用各种机会,向先生请教求方,视先生为学校重要的一员。汪聚应博士本自先生门出,曾亲聆他的教诲,多所收获,学成归来,饮水思报,平时在课堂内外,于先生的做人研究即广加宣传绍介,个人交往之时,对先生更是恂恂垂首,执之于敬礼。他们的作为,都于无形之中在学校和霍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因缘之桥梁。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霍先生是一个重恩情的人。2010年4月24日,当李应中馆长在我校教师霍志军博士的引领下,率一行四人去霍先生家接受捐赠书籍字画之时,先生不仅亲自指导大家下架、清点、包装,而且告别之时,更是专门叮嘱应中馆长:“你们回去之后,请转告杜书记等学校领导和汪聚应,我在搬家时,还会整理出部分图书,这些图书连带董其昌的1个条幅和我个人的部分书法作品,下次我想再捐咱们学院。”在许多人看来,出外几十年,先生已然是一个地道的他乡人了,但是,暮鸟归返,游子思报,几十年的他乡风雨并没有冲淡先生发自内心的一份真挚的绿叶对根的深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升本评估之后,在学校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支持以谋求新的发展之时,先生默然的言行,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更是一种行为的示范。翻阅、品读先生所赠予我们的书籍字画,想象和追摹先生曾经面对它们时的情景,我们不能不躬身反问:为了学校,我们还能也应该再做些什么?

@@@@@@@@@@@@@@@@@@@@@@@@@@@@@@@@@

于右任撰书:《〈呻吟语〉序》(天水师院霍松林艺术馆馆藏)


  《呻吟语》六卷,吕坤撰。坤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知县。有异政,徵授京职。出为按察使、布政使;擢御史,转刑部侍郎。为人刚介峭直,每与国家大议持正不阿。万历二十五年,疏陈天下安危。《明史》载三千三百余言,切中肯綮,语多锋厉,疏入不报,遂称疾乞休,家居四十年,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而以正心、诚意、慎思、明辨为依归,盖以身经忧患不敢任情。故从心头检点始也。是书本其平素思存杂记,类纂而成。三百年来师儒士子研读之者甚众。余少时在书房阅其书,徘徊不自已,叹其博大精深,不仅为性命修养之学,殆亦为经世致用之篇也。数十年来奔走国事之余,问学未曾一日去怀。友人吴君家元慨自大陆沦胥,故籍多付秦火,发愿重印是书,以为匡正人心,宏扬文化之助,问序于余,因就向之所知,志其涯并以为世之人介。中华民国四十九年六月于右任序。

 

于右任撰书:纪念黄花岗72烈士(天水师院霍松林艺术馆馆藏)


  一

  与曾孟鸣、黄季陆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十二年

  黄花岗下路,一步一沾巾,

  恭展先贤垄,难为后死身。

  当年同作誓,今日羡成仁。

  采得鸡冠子,殷勤寄故人。

  二

  与陆一、恺钟同谒黄花岗,十九年十二月

  招国魂兮思国殇,报国羞兮黄花冈。

  黄花满地天如晦,白首安能死战场。

  三

  谒黄花岗三十八年

  黄花冈上有啼痕,白首于郎拜墓门。

  三十余年真一梦,凭栏不忍望中原。

  四

  耘此方知稼穑艰,每思开国一惭短。

  人豪寂寂余荒垄,唤得英灵往复还。

  五

  越调·天净沙三十八年九月,谒黄花岗,刻碑立石黄花岗

  中原万里悲笳,

  南来泪洒黄花。

  开国人豪礼罢,

  采香盈把,

  高呼万岁中华。

 

霍松林撰书:《〈呻吟语〉序》及五首诗歌的题跋


(天水师院霍松林艺术馆馆藏)

  余早年有幸师事右老,承赐墨宝颇多,惜皆失于文革。两岸通邮后,老友冯国璘知余遭遇,特来函安慰,并转赠右老自书诗歌五首。一九九三年夏,国璘带病来西安,又以右老撰书《〈呻吟语〉序》相赠,谈有关情况甚详。返台后,复来信申述,略谓“右老八十后书法又有新变,但已很少为别人书写。自撰自书长达数百字者,仅此一件,自己亦极珍视。辞世前特意交我保存。我自知来日无多,家人又不懂书艺,难免遗失。反复思量,右老视你为忘年交,每年多次问你有无消息,思念至殷。故将此卷交你,右老地下有知,必谓托付得人”。展此手札,如见故人。怅望云天,百感交集。回想同侍右老于金陵、羊城,情景历历在目,而海桑屡变,已有不可胜有者矣!《〈呻吟语〉序》写于一九六0年六月,外柔内刚,出神入化,确系晚年书法精品。序文评赞《呻吟语》及其著者而归结于“匡正人心、弘扬文化”,激情洋溢,堪称散文杰作。念及右老亲赐墨宝,虽什袭珍藏而难逃浩劫,乃述国璘转赠右老书法之经过而谋精印传世,庶不负国璘之重托,而热爱右老诗文书法者,亦必如获至宝,受益无穷也。乙酉冬霍松林识。

 

钟明善:《〈呻吟语〉序》题记

(天水师院霍松林艺术馆馆藏)

  《呻吟语》系明代大儒刑部侍郎吕坤辞官归里后,平素思存杂记类纂而成之作。于右任先生是近代民主革命之先驱,激情满怀之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影响深远之书法大师,旷代草圣。应友人之托,为即将付梓之《呻吟语》作序,并亲笔以标准草书书写,文情书韵,正相契合。学林泰斗霍松林先生青年时代即得到于右任先生激赏奖掖资助,知遇之恩,先生时时深情忆起,得到同里同学(冯国璘先生) 转赠此卷,更百感交集。先生手书长跋,历述髯翁序文墨宝归藏始末,称右老赐序堪称散文杰作,晚年书法精品。吕文、于序、霍跋,文缘、书缘、情缘,当代文坛之佳话再续也。学生有幸于五十年前忝列霍老门墙,传道授业之恩终生难忘。先生以此卷嘱题,学生诚惶诚恐,谨以芜言勉为之记续貂之语,惭愧惭愧!癸巳年九月后学钟明善记。



参考文献

【1】王元忠,李应中.留得诗书继世长——感记霍松林先生给我校的书籍字画捐赠。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杜松奇.殷殷深情系桑梓———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吴卫东.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珍藏于右任书《〈呻吟语〉序》霍松林跋手卷价值探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3).

【4】安志宏.追忆乡贤霍松林先生的乡情.天水在线2017/4/3.

  休夸已过十八盘,一入天门眼界宽。

  更上日观峰顶望,始知天外有青天。

  

  水绿山青明月夜,花香鸟语艳阳天。

  无穷创造无穷乐,美妙神奇不羡仙。

  

  教学先教好学风,精研博览跨高峰。

  披荆勇辟新天地,致用须求济世功。

  

  育人先育品行高,金浪商潮不动摇。

  继往开来肩重任,勿谋私利损风标。



  山阴王字美,陇右杜诗雄。

  二妙传羲里,群贤赞宋公。

  访碑南郭寺,揽胜隗嚣宫。

  喜作秦州颂,冲霄舞巨龙。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天水诗圣碑林序

  中华诗歌蜚声四海,治中华诗歌者,无不注目唐诗。攻唐诗者,无不倾心杜甫,而读杜诗者,又无不向往秦州也。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然则杜甫秦州诗,实为吾邑之瑰宝而亟待弘扬者也。市领导有鉴于此,筹建诗圣碑林,筹建组诸公高悬书与诗媲美之标准,广求精选,不独王铎、何绍基、于右任诸家墨宝毕集,而湮没数百年之二妙轩拓本亦联翩而至矣,岂不异哉!二妙轩诗碑者,清初大诗人宋琬之所刻也。宋公官秦州,拜杜甫之祠宇而新之,复构一轩,捐俸集二王诸名家法书,摹刻秦州诗嵌于壁,诗妙字妙,后人因以二妙命名焉。沧桑屡变,刻石散失久矣,不意初拓本尚留人间,乘时而出,完好无缺,岂此物有灵欲助秦州大放光芒于五洲耶?诗以地名,地因诗显,天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建设,必将以诗圣碑林之建立为契机,突飞猛进,日异月新,拓乐土于西州,耀明珠于丝路也。余乐观厥成,因献颂词以为喤引。  公元一九九七年秋天水霍松林撰文并书于长安城南之唐音阁



  杜松奇先生说:正如霍先生《天水诗圣碑林序》云:“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

  天水“二妙轩”碑廊的建成,是霍先生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又一生动例证。根据历史记载,“(宋)琬在官时,重修杜甫草堂,集兰州《淳化阁帖》及西安碑林之晋人帖,书杜甫《秦州诗》勒诸石,时称‘二妙’。”可见“二妙轩”碑在清代顺治年间就诞生了。但世道沧桑,此碑已不复存在。上世纪90年代,天水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杜甫陇右诗文化,决定筹建诗圣碑林。霍先生曾说自己早年曾见过“二妙轩”拓本,可以跟踪寻找。根据霍先生提供的线索,几经努力,我们从漳县获得了“二妙轩”碑拓本。拓本发现后,霍先生又赴天水鉴定“二妙轩”拓本。先生详细论证了此拓本的价值,认为是天水一宝。在碑林建设过程中,先生又亲自为诗圣碑林察看地形、选择地址,甚至诗碑的选材,刻工的选择,霍老都倾注了心血,嘱咐要选取上好的石材、上好的刻工,方能与“二妙”相称。当“二妙轩”碑廊巍然屹立于南山之巅时,先生如释重负,赋诗称赞曰:“山阴王字美,陇右杜诗雄。二妙传羲皇,群贤赞宋公。访碑南郭寺,览胜隗嚣宫。喜作秦州颂,腾飞舞巨龙。”的确,没有先生的指点与帮助,“二妙轩”这一秦州胜景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建成,先生关心、支持天水文化建设的拳拳之情也使家乡山水倍增秀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1171767.html

上一篇:[转载]北京“母亲河”首次喝上“黄河水”,并不流经,为何这样补水?
下一篇:[转载]钟明善:吕文•于序•霍跋•文缘•书缘•情缘
收藏 IP: 219.245.130.*| 热度|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