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博文

异秉,卤面,星巴克 精选

已有 9308 次阅读 2016-6-10 19:4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异秉,卤面,星巴克

曾泳春

1 异秉    

    汪曾祺先生写过一篇小说《异秉》,而其实这篇小说他写了两次,也发表了两次:第一次写于1948年,发表于一九四八年第十期《文学杂志》;第二次重写于1980年,发表于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雨花》。

    汪曾祺先生是我最推崇的中国作家,从大学时代起开始看他的作品,没来由的喜欢。喜欢那种淡淡的白描笔法,却让读者一个字都不想错过。汪曾祺的作品有两个焦点:故乡和西南联大。先生的故乡是高邮,介于江北与江南之间,与江南一样力求精致,却也多了些不同于江南的风土。印象最深的是他描写的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咸鸭蛋,那样的充满风土味道,那就是埋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童年味道。

    王蒙曾评价过中国作家并将他们分为两个群体,一是正能量群体作家,他们的使命大都是要把读者拉到推到煽动说服到与他们同样高的境界中来,他们实际上确认自己的知识、审美品质、道德力量、精神境界是高于一般读者的;另一批就是温柔的叙述者作家群体,我的理解就是林语堂、梁实秋、部分的谢冰心、特别是最近刚刚被拉到非常高度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他们不太涉及政治和正能量,但至少也相当有意识地强调着自己的文人的趣味、雅致、温馨、教养和洁净,他们的文学,哪怕不是志士与先锋的文学,至少也是绅士与淑女的文学。

    但我觉得汪曾祺与他们都不同。作为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敏感度的人,我一不赞赏志士与先锋文学,二不赞赏描写中国丑陋的文学,三对那些绅士与淑女文学充满警惕。所以我唯独中意汪曾祺的文学,从某年某月某日起,这个老人的文字与我一拍即合,心心相印。汪曾祺的文学谈不上有多大的政治意义,绝不让人热血沸腾,但也不刻意表现自己的高雅和洁净,他就是那个对故乡充满了感情、经历了西南联大和文革中的流放,却始终把人生的趣味放在第一位的作家。

    我忽然发现在这一刻,我对心目中的汪曾祺先生做出了最贴切的评述:把人生的趣味放在第一位。而先生的人生趣味包括了文学、书、画、以及我最喜欢的舌尖文化。

    这世界充满了自称的领袖、思想者、搬砖者和劳动者,而有多少人敢称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呢?我尊重有趣的人,也把做一个有趣的人当成我的人生目标。

    说回汪曾祺的《异秉》。《异秉》描写了一个摆熏烧摊子的王二逐渐发达的故事,故事的场景显然是在作家的故乡。第一次写这篇小说的时间是汪曾祺结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之后,他以回忆的手法写故乡的风土,在我看来这一稿远胜于他在1980年重写的那一稿。在1948年这一稿的《异秉》中,一个非常努力也非常谦卑的故乡旧人跃然纸上,对于王二的熏烧摊子,只有这样的描述:

    ——盆子钵子里是卤肚,蒸鱼,香肠,盐虾,牛腱,猪头肉,口条,咸鸭蛋,酱豆瓣儿,盐水百叶结,回卤豆腐干

    而到了1980年的“旧文重温“,汪曾祺把初稿进行了扩展,对王二的熏烧摊子,作家的描写变成了:

    ——“熏烧”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子,要什么切什么。入冬以后,他就挂起一个长条形的玻璃镜框,里面写了“即日起新添美味羊羔五香兔肉”......

    不知为何,我总是为这些关于舌尖文化的描写心醉。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你可以说它不够高雅(有些人认为吃火鸡很高雅),可是我认同汪曾祺说的:

    ——很惭愧,我是吃过的,而且老实说,味道很不错。吃都吃过了,赖也赖不掉,想高雅也来不及了

    这就是我喜欢汪曾祺的地方,趣味大于所谓的高雅。

    至于说到这个小说,原是说王二在那样各行各业都萧条的环境下能逐渐发达,从“王二摊子”发展成“王义和号”,是因为他有“异秉”,即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至于最后说到的王二的异秉,请读者自己去看吧,我就不说了,因为确实很不科学。

2 漳州卤面

    昨天端午节,我做了一道故乡的食物。

    离开故乡多年,我是渐渐忘了故乡的节日了。但妈妈总不愿意我忘记。在闽南这个“循古礼”的地方,妈妈是个“循古礼”的人,总会在每个节气告诉我要“循古礼”吃什么。这个端午节,妈妈执意要我学会做漳州卤面,她用刚刚学会的微信艰难地写了一大段漳州卤面的制作流程,我看了一眼就回复说:太复杂了,等我退休后再做吧!

    我说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我喜欢烹饪,但喜欢心无旁骛地烹饪,如果要我一边做教授一边烹饪,我就经常会浮躁,把烹饪当成做饭。

    在刚过去的五月,我经历了跨度比较大的公务旅行,包括在3天内两次飞越天山,回上海后喉咙哑到所有人一听我说话就忙不迭地说:你别说话了,太可怜了!在喉咙哑还没完全回复过来时,又飞跃太平洋去了西雅图,而西雅图之旅完全不是我的照片传达出来的轻松惬意。西雅图之旅后,赶着在31号(学生希望的最后期限)完成了一个博士生的答辩,还有本科生的答辩工作。

    这些工作结束之后,我已经筋疲力尽。偏偏这时妈妈出现了,要我在这个端午节学习做漳州卤面。我的回复当然被妈妈训斥了一番——从小到老都被父母严管,没有过自由!这在从前我认为是一种约束,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自己步入中年之后,觉得有父母这样的严管是一种幸福。

    总之,我妥协了。妥协的结果是按照妈妈的配方第一次在上海做了漳州卤面。很羞愧地说,所有的配料都是妈妈准备好从厦门寄过来的,如下所示,漳州卤面的配料包括:香菇、黄花菜、鱿鱼、虾米,全部切成丝。

    这些配料与切成片的腿肉一起,放入骨头汤中煮开,慢慢放入用水调匀的地瓜粉调成卤,最后加炸蒜丁和香菜,就做成了一碗漳州卤面。

    虽然面还远远比不上漳州那种在竹匾上晾干的熟碱面,但在外貌上已经可以回复妈妈了,就如当初找男朋友时胡乱地把男友最好的样子塞给父母看一样。

3 第一家星巴克

    为了寻找第一家星巴克,我在西雅图城里的大街小巷里走着。

    西雅图是个可以怀旧的城市,破旧的老建筑、热闹的海港,而那样的海港,让我想到了那些离开故乡绝望旅行的水手,他们心中唯一的慰藉就是war, wine and women.

    而星巴克却在此诞生了,成了离乡的人们心中的另一道港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983728.html

上一篇:贝尔维尤街景
下一篇:瑞尼尔山(Rainier)
收藏 IP: 114.94.7.*| 热度|

47 李轻舟 王春艳 武夷山 庄世宇 邵鹏 邢志忠 李升伟 季丹 戎可 杨正瓴 李土荣 张珑 刘光银 张越 谢平 黄永义 张鑫 张晓良 刘艳红 乔中东 罗汉江 刘立 韦玉程 应行仁 徐令予 陆绮 董全 史晓雷 刘钢 王启云 张士宏 冯大诚 朱晓刚 李笑月 王鹏 张文超 强涛 余昕 张丽娜 clp286 jiareng zjzhaokeqin jimiyg biofans shenlu zhongmiaozhimen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