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肺癌患者为啥手术后还要偷偷吸烟?

已有 7553 次阅读 2007-11-14 16:45 |个人分类:保健时报重要文章选登

■    保健时报记者 吴玲娟

编者按:5日31日是世界无烟日。日前,保健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市肿瘤医院,发现这里每天都有几名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有吸烟史。令人震惊的是,有些患者都是在被确诊为癌症后,在医生的反复劝导下才开始戒烟的,有的癌症患者在手术前甚至还偷偷吸烟。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癌症预防与控制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小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指出,吸烟是一种生活习惯,戒烟就是戒除这种生活习惯。

  不仅是吸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被动吸烟也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危害。我国的吸烟者不仅仅是3.5亿烟民,还有不小于这个数量的妇女和儿童也正遭受着被动吸烟的危害。不仅如此,互相敬烟这种文化陋习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吸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曾经说过,戒烟可以降低由烟草带来的发病和死亡率。国外已经有很多实例证明,即使是在中年戒烟,也可以减少这一危险。你从现在开始戒烟,患病的危险就会开始减少。

  本报刊登此文,希望能让更多的烟民知道,戒烟是改变一种生活习惯,戒烟越早越好,即使是癌症患者。

 

当吸烟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戒烟就成了世界性的课题。戒烟也就是要从戒习惯开始

    “医生,手术完了,我还能抽烟喝酒吗?”今年69岁的林大庆半躺在病床上,一边向医生咨询,一边习惯性地摸了摸上衣口袋寻找香烟。当他满怀期待地将目光转向医生时,迎来的是医生责备的眼神,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林大庆患的是食管癌,据医生介绍,他患癌症与长年吸烟有很大的关系。林大庆的儿子林少杰告诉保健时报记者,今天是父亲入院的第15天,也是父亲戒烟的第15天,如果不是因为患了癌症,父亲绝不会戒烟。“他肯定是活到90岁,抽到90岁,可坚持抽烟的人,哪有活到90岁的?”林少杰看着父亲的病房,一脸地痛苦。

    林大庆是河北省唐山市遵化一所乡镇学校的校长,从20多岁开始抽烟,现在已有近40年的烟龄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深知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戒烟,也没有想过要戒烟。他把吸烟当作自己唯一的嗜好,每当妻子、儿子劝他少吸几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打趣道:“戒了烟,我的生活不就没有了乐趣?”

  一张宽敞的写字台,一盏台灯,几沓作业本,父亲手持香烟,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的情景林少杰至今还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每次晚上突然醒来,如果父亲还在备课,房间里肯定会烟雾缭绕。

  可能是因为工作辛苦,压力太大了吧,很多老师都会抽烟。这是林少杰对父亲抽烟最初的解释。渐渐地他发现,父亲只要静下来,就总爱去摸摸上衣口袋,随后掏出一支烟来吸。他这才知道,父亲吸烟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辛苦、压力大,更多地可能还是因为吸烟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俗话说:闷酒、闲茶、无聊烟。不少烟客认为,没事干抽支烟可以解解闷;上厕所吸烟可以解臭气;看书写文章,开夜车时,右手一支笔,左手就只能伸向衣袋摸烟了。林大庆就是因此而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早上起床肯定要吸2支,饭后要吸烟,备课要吸烟,看电视要吸烟,和朋友聊天要吸烟,晚上睡觉之前肯定也要吸烟。幸亏我爸不打牌,否则吸烟会更多,身体也会更糟。林少杰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林大庆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可这也没能让他改变吸烟的习惯。

  直到退休以后,或许是没有了工作压力,也或许是林大庆发现自己的身体的确已大不如从前,他开始慢慢减少吸烟。以前林大庆起床后就要吸2支,慢慢地,他改成起床后只吸1支,再后来,换成吃完早餐后再吸,就这样,通过减少吸烟次数的办法,他的烟量由1天1包减至了3天2包,甚至是2天1包。

  林少杰说,为了避免只要在家里闲着,就只能抽烟的情况,父亲空闲的时候总爱找一些事来做,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几年,父亲每天总会骑着自行车到处逛逛,锻炼锻炼身体。

  可尽管如此,林大庆还是没能彻底戒烟。“就连这次来医院手术的前一天晚上还是抽了1支才睡的。”

  让林大庆决定开始不抽烟是在2007年5月13日。林大庆被确诊为是食管癌,医生郑重地告诉他,你需要马上动手术,手术前7天不能吸烟,林大庆这才开始戒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通过对人大脑组织的不断刺激,让人产生生理依赖,所谓的烟瘾,就是尼古丁在作恶。通过嘴进入人体的香烟,里面有上百种有害致癌物质能从杀虫剂、地板清洁剂里找到。

香烟害人的“策略”是:尼古丁让人成瘾,依赖香烟,其他有害有毒物质再慢条斯理地用几十年的时间,戕害人的健康。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吸烟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戒烟就成了世界性的课题。戒烟也就是要从戒习惯开始。

 

当敬烟成为一种礼仪的时候,拒绝吸烟好像成了不礼貌的行为,戒烟的人反而不好意思。吸烟的圈子,就开始蔓延了

和林大庆一样,滕鹏也是一位长年吸烟的肿瘤患者。他染上烟瘾,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滕鹏出生在东北农村,在他们家乡,吸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就连50%左右的农村妇女也都吸烟。

滕鹏吸烟上瘾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工作休息期间,同事递给他一支香烟,说是抽支烟,暖暖身子。开始的时候,滕鹏还能以不会抽烟等各种理由拒绝,但时间久了,同事经常敬烟,他就不好意思不接,也不好意思不抽了。

有人敬烟,这是对你的尊重。如果你不接烟,或者接了烟又不抽,都会让人觉得你不太合群。一旦开始吸烟,就很容易上瘾,但老抽别人的烟肯定不行,渐渐地,你会开始买烟抽。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你买了烟,又得敬别人,就这样,抽烟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不抽烟的人烟瘾越来越大。滕鹏就是陷进了中国人互相敬烟的这个怪圈。

在国外,大家是不会互相敬烟的。烟草含有大量有害而且致癌的物质,吸烟将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提高患心脏病、中风、肺气肿等疾病的风险,怀孕期间的妇女吸烟,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吸烟的人若每天与吸烟者共处一室达1小时,患上肺癌的机会比20年长期处在含石棉尘的大厦里的人高近百倍。因此,很多外国人不会互相敬烟,即使是自己吸烟,他们也会躲在一个角落里去吸,而且不愿意让朋友知道。

有一位朋友去国外出差,一天,他去见他的外国朋友时,没有带上自己的香烟。而他的这位外国朋友恰巧也是一位烟民,见面聊天时,他的外国朋友掏出一个烟盒,他见了欣喜万分,琢磨着,有烟抽了,这位外国朋友怎么着也会给他敬一支烟吧。然而,这位外国朋友并没有敬烟,而是很绅士地问了问他:“我可以抽烟吗?”在得到他的同意后,才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

滕鹏的弟弟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认识逐渐增多,现在互相敬烟的现象在他们老家也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因为礼节的问题,亲戚朋友在一起,还是会互相敬烟,但他们绝不会再劝别人抽烟了。也因为这样,现在的年轻人中抽烟者也在逐渐减少,“我哥哥的儿子就不抽烟,我的儿子也不抽烟,他们身边的朋友抽烟的也比我们这一辈少了。”

 

戒烟越早越好,即使患上癌症后,戒烟也不晚

保健时报记者发现,在北京肿瘤医院,像林大庆、滕鹏这样,被确诊为癌症且有多年吸烟史的患者还有很多。据北京肿瘤医院胸一科护士长金岩介绍,仅5月21日一天,胸一科确诊进行手术的4位癌症患者中,就有3位曾经是烟民,其中2位的烟龄都达到了30年。不仅如此,胸一科长年吸烟的癌症患者中,还有不少都是因为患了癌症才不得不戒烟。

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行为科学部的主任Ellen Gritz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研究显示,帮助癌症患者戒烟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被确诊的时刻。如果医生努力说服已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戒烟,或者在临床研究中监测患者吸烟的情况,患者将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这时未做努力,有50%的癌症患者或会继续吸烟,或仅在短时间内戒烟。

医生劝导患者戒烟,这对戒烟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北京肿瘤医院的病房里,禁止吸烟的牌子非常醒目,患者及其家属也都曾听护士讲过在病房不能吸烟的规定,可即便如此,还有患者会不顾规定和劝导,偷偷吸烟。

其实,要彻底戒烟,归根结底,还得靠患者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意志不坚戒了几天烟,但禁不住烟友“就抽这一回,下不为例”或“逢年过节偶尔抽抽”等劝说,或碍于情面,或心存侥幸,轻易接过香烟,结果会前功尽弃。

林少杰告诉记者,父亲因为长年吸烟,肺的功能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手术之后,父亲恢复的速度要比不吸烟的患者恢复慢很多。

对于每个烟民特别是癌症患者来说,戒烟越早越好,即使是患上癌症后,戒烟也不晚。林少杰说,如果父亲现在能彻底戒烟,对他的身体恢复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能改善他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寿命。

(本文患者及其家属姓名均为化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0978.html

上一篇:理直气壮拒绝二手烟
下一篇:张晓林戒烟法受到推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