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编自《急诊医学精要》一书,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为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
我国急诊人才稀缺,急诊科医生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在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上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培养急诊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培养有岗位胜任力的急诊科医生,还要培养面向未来、引领急诊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为促进我国急诊专科医师优质高效的培养,北京大学急诊医学专家马青变教授、熊辉教授积极组织具备良好英文素质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急诊科的专家翻译了此书的第二版。译文准确流畅,是一本高质量的急诊医学译著。
急诊科全新临床力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荐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推荐
ISBN: 9787030598943
定价:168元
责任编辑:高玉婷
长按左边二维码可购买本书哦~~
《急诊医学精要》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急诊科患者的一般症状,分别从要点、给全科医师的特别提示、处理、特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为各系统急症、儿科急症。本书内容详细,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权威性,非常实用。
本书可作为急诊室轮转的医学生、急诊室外轮转的低年资医师和全科医师的参考手册,同时也适用于高年资护师及高学历护师。
《急诊医学精要》紧密结合急诊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引用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文献;对于急诊常见疾病,从解剖、生理到病理、生理,从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均有简明扼要的阐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读者能非常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临床容易犯错的地方加以提醒,为临床医师提供明确、清晰的指导,是一部高质量的急诊医学参考书。我非常愿意将其推荐给大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詹启敏
细细品读由北京大学马青变教授和熊辉教授牵头翻译的《急诊医学精要》一书,该书结合急诊医学实践需求及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内容翔实,主线清晰,简单明了,可读性好,突出的特点是非常便于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查找并记忆,它将会成为急诊医师案头的重要参考书。《急诊医学精要》中文译著的出版正值急诊医学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相信此书的出版一定会让很多读者从中获益,也会极大推动急诊医学理论和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陈玉国
马青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女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等。2013年度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营管理奖等。曾主译的著作有《Braunwald心脏病学》《牛津临床急诊手册》等。
编辑推荐
■ 《急诊医学精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院士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推荐。
■ 第一版原版重印9次,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6000册。为急诊科不可多得的实用著作,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 本书最重要的特点是简明扼要,足够全面。
(1)给全科医师的特别提示:这部分内容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提示内容简明扼要,综合性强,查阅方便。
(2)本书主要根据患者主诉症状(包括典型症状)鉴别诊断,如一般情况下患者不会主诉心脏病发作、脑卒中、肺炎等,相反他们表述出的是胸痛、虚弱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本书详细阐述了这些内容,避免了一些“不能错过”的鉴别诊断。
■ 主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马青变教授。
■ 百余个病症,每个病症都带有给全科医师的特别提示,对全科医师容易出现的错误给予了重点标识。并针对临床常见状况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
目录
第一部分
第1章 成人患者的一般症状 ………………… 1
第一节 意识障碍 ………………………… 1
第二节 上消化道出血 …………………… 3
第三节 异常阴道出血 …………………… 5
第四节 视物模糊 ………………………… 7
第五节 急性呼吸困难 ……………………10
第六节 腹泻和呕吐 ………………………11
第七节 发热 ………………………………13
第八节 晕眩 ………………………………14
第九节 咯血 ………………………………18
第十节 头痛 ………………………………19
第十一节 过度通气 ………………………21
第十二节 下肢水肿 ………………………22
第十三节 腹痛 ……………………………24
第十四节 急性胸痛 ………………………27
第十五节 关节与关节周围疼痛 …………31
第十六节 腰部疼痛 ………………………33
第十七节 阴囊和阴茎疼痛 ………………35
第十八节 心悸 ……………………………39
第十九节 中毒总则 ………………………53
第二十节 红眼 ……………………………61
第二十一节 癫痫 …………………………62
第二十二节 休克/低灌注状态 ……………65
第二十三节 喘鸣 …………………………70
第二十四节 晕厥 …………………………73
第二十五节 多发创伤,初始治疗 ………77
第二十六节 急性尿潴留 …………………82
第二十七节 暴力与虐待 …………………83
第二部分
第2章 气道与复苏 ………………………… 85
第一节 气道管理/快速气管插管 …………85
第二节 过敏症状/过敏反应 ………………92
第三节 心脏骤停治疗标准流程 …………95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 104
第五节 神经源性休克………………… 105
第六节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 106
第3章 心血管系统急症 …………………… 109
第一节 主动脉急症 …………………… 109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 ……………… 112
第三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 118
第四节 其他心脏疾病(心包炎、心肌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肌病)…… 124
第五节 急性心力衰竭 ………………… 129
第六节 高血压危象 …………………… 134
第七节 急性肢体缺血 ………………… 141
第八节 肺栓塞 ………………………… 142
第九节 静脉系统急症 ………………… 146
第十节 心动过速 ……………………… 149
第4章 呼吸系统急症 ……………………… 156
第一节 哮喘…………………………… 156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9
第三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 160
第四节 气胸 ……………………………164
第五节 急性呼吸衰竭………………… 166
第5章 消化系统急症 ……………………… 169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 169
第二节 急性肝性脑病………………… 171
第三节 肝胆急症……………………… 172
第四节 肠梗阻………………………… 175
第五节 缺血性肠病/肠系膜缺血 ……… 176
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 178
第七节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不良 ……… 180
第八节 肛周疾病……………………… 181
第6章 内分泌/代谢急症 ………………… 184
第一节 酸碱失衡的紧急处理 ………… 184
第二节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189
第三节 水和电解质紊乱……………… 190
第四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 高血糖状态 …………………… 194
第五节 低血糖………………………… 197
第六节 甲状腺急症——甲状腺危象 和黏液性水肿 ………………… 200
第7章 泌尿生殖系统急症 ………………… 204
第一节 肾脏急症……………………… 204
第二节 尿路感染……………………… 208
第三节 尿路结石……………………… 209
第8章 神经系统急症 ……………………… 212
第一节 脑膜炎………………………… 212
第二节 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 215
第三节 脑卒中………………………… 218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221
第五节 颞动脉炎……………………… 223
第六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24
第9章 传染性疾病 ………………………… 226
第一节 21世纪新型感染性疾病急诊 处理新规范…………………… 226
第二节 登革热和奇昆古尼亚热 ……… 228
第三节 疟疾 ……………………………231
第四节 针刺伤/体液暴露 ………………233
第五节 破伤风………………………… 234
第10章 血液系统/肿瘤急症 ……………… 236
第一节 急诊科血液制品管理………… 236
第二节 肿瘤急症……………………… 238
第三节 华法林过量…………………… 242
第11章 皮肤病急症 ……………………… 245
皮肤科急症……………………………… 245
第12章 老年急症 ………………………… 266
老年急症 …………………………………266
第13章 中毒 ……………………………… 269
第一节 酒精中毒和其他醇类中毒 …… 269
第二节 苯二氮 类药物中毒 …………274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275
第四节 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277
第五节 地高辛中毒…………………… 281
第六节 有机磷中毒…………………… 284
第七节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87
第八节 水杨酸盐中毒………………… 289
第14章 中毒(包括咬伤) ………………… 291
本文摘编自《急诊医学精要》一书,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为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期编辑:王 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