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思古通今,气势磅礴,其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怀时光流逝、纵论世事变迁,堪为千古绝唱。而这其中的 “大江东去”一句,也点出了本文的主题——华夏龙脉长江的沧海桑田、前世今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在上海市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度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成为中华民族的龙脉。地理学上的“大江”,包括了长江,也包括了金沙江。那么,我们什么时候知道长江包含了金沙江?长江又是什么时候包括了金沙江?长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贯通东流?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有“岷山导江”一说,后人将其理解为“岷江为长江之源”,这一观点长期被视为亘古经典。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知行合一,穷其一生,探江溯源,完成了地理科学上的伟大著作《溯江纪源》,提出“推江源者,当以金沙为首”的科学论断,否定了“岷江为长江之源”的认识,开启了长江地理科学研究的新纪元。
整整一个世纪前,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者丁文江循徐霞客当年的滇游路线考察金沙江。他怀揣《徐霞客游记》,每日“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以所见闻”。在元谋的环洲乡,他登高望远,俯看龙川江和金沙江之汇,发现“现在的龙川河的水量很小,不能冲出如苴宁平川这样的宽谷……我的意见是从川边来的鸦砻江,与龙川河、红河本来是从北向南的一条大江。以后鸦砻江的水被自东向西推进的扬子江抢了去了。”这段日记的主题是说,金沙江上游曾经南流入海,后来被下游袭夺而成如今的东流之势——这就是一个世纪以来广为学界研究和争论的金沙江“南流与袭夺说”的雏形,可谓是百年长江历史研究之开山之作。之后的百余年,众多中外科学家对长江演化历史进行过专门研究,对于“长江东流水系形成于何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一直存在重大争议,成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世纪谜题”。
“长江的前世今生”一文,回顾了百余年来中外科学家对长江演化历史的研究,提出所谓长江的“诞生”,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一系列构造和地貌单元,最终注入东海,形成统一的东流水系的构造-沉积-地貌演化过程。这一将长江演化置于亚洲宏观区域构造地貌演化的思路,有别于经典地貌学上特指的河谷地貌的发育或者变迁。
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盆地开展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揭示出在始新世时期区内存在大型的南流水系,在渐新世期间(或渐新世末期)南流水系转向东流,形成长江第一湾。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盆地的沉积记录也显示,长江上游物质在渐新世晚期就已经能够到达下游,表明贯通东流的长江水系从此诞生。
长江是超大型河系,其地质演化主要受到区域构造地貌控制。在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加厚,地表隆升;亚洲东部岩石圈持续伸展减薄,西太平洋边缘海扩张,导致中国西高东低的宏观地形格局逐渐建立,长江的发育与演化正是孕育在这样的宏观构造地貌背景之下。
[原文出处]:郑洪波, 魏晓椿, 王平, 何梦颖, 罗超, 杨青. 2017. 长江的前世今生.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 385–393, doi: 10.1360/N072017-00003
[全文PDF免费下载]: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Te/47/4/10.1360/N072017-00037?slug=full%20text
[相关文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2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