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里的岁月,尘封了很多往事。再回乡村,如同翻旧书……那些渐行渐远、模糊不清的事情彷佛就在眼前……
01“鸡头”的传说
大雨突致,前来参加婚宴的人们都躲进了屋里。
雨一直下,屋里的人们渐渐有点烦乱。因为,按照习俗,新娘应该在午前(12点前)来到婆家,进入洞房。
新娘家离这里很远(20里路的样子),着急的婆家已经派出带雨具的人去接送亲的人……就这样,没有车(新娘乘坐手推车),没有通讯工具(记得周围几个村只有一部固定电话),没有时间(大雨遮挡了日头)的一场婚礼在雨中进行着……
渐渐的,人们埋怨起了新郎:是不是小时候偷吃鸡头了?新郎家里人极力反驳,没有没有!也许当工人了在外吃鸡头了?没有人吭声!也许吧,大家的表情就是这样!
原来老家一直有个传说,小时候吃了鸡头,长大了娶媳妇下雨。娶媳妇下雨对接待客人太不方便了,那时吃饭都是在外面临时搭棚子,场景你可以想象……
前几天回老家,在餐桌上看到鸡头,不禁想起了这个童年往事。场景中的新郎,一个大哥的婚礼---家住孔白阳。
02 “鸡头”去了哪里?
小时候,所谓的庭院(圈起来的住户)里几乎都养着数量不等的鸡,靠近水的人家还养着一些鸭或鹅。
养鸡的目的是为了鸡蛋。那时候,鸡蛋是硬通货,有时候可以直接到供销社的店铺换盐什么的,还可以到定期的大集(自由市场)去卖。自己的家人很少享受鸡蛋的味道,除非有人生病或生孩子。
公鸡存在的价值除了每天打鸣外,好像就是为了传宗接待。其实,公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团队首领。白天几家的鸡混在一起在外觅食,到了晚上,公鸡会招呼其它母鸡回家,几乎没有一只鸡是走错门的。
来了客人或重要节日,成年公鸡就成了待宰的对象,而母鸡只有在不能下蛋时才有公鸡的待遇。
所以,餐桌上的鸡绝大多数时间是公鸡或老母鸡!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无论是烧、炖、还是煲,都要体现出整鸡的样子,特别是鸡头要放到盘中的显要位置。
对于盘中的鸡,鸡头和鸡爪客人一般都不会动。其实呢,就是当客人走了,盘中也许只剩下了鸡头和鸡爪了。
在没有足够的肉类供应的时候,谁会舍得把鸡头和鸡爪扔掉呢?
那么,鸡头去了哪里?
03“鸡头”的味道
多年之后,关于“小时候吃鸡头,长大了娶媳妇下雨”的传说,谜底才显露出来!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老人们的很多经验是一生选择的凝炼。凝炼出了一些后人看来十分智慧的东西,这个“鸡头”的故事就是例证之一。
因为物质贫乏,体现在餐桌上的事情首先是吃饱,而后才是现代人所谓的合理营养。例如,买的猪肉都必须是带有肥肉的,因为可以出油,所以,那个年代,“穷人“不吃瘦肉,吃的是榨去油的肉,亦非炸肉……
至于鸡肉,也就剩下鸡头和鸡爪可以给家里的老人来用了,这纯粹是上有老下有小那代人的唯一孝心了!
渐渐的也就有了鸡头或鸡爪由长者食用的说法。从现代营养角度来看,鸡头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组成。鸡头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其营养价值相对较高。适合肾气不足的人调理身体,改善身体疲劳、虚弱、头晕、头痛等症状。如此看来,老人食用更为合适。
所以,那个年代,人们从没有向生活缴械,也没有向现实投降,而是进化出了一个“小时候吃鸡头,长大了娶媳妇下雨”的故事或传说,一个代代相传的善良谎言!善良的谎言平衡了营养,多么的不易!老人们的智慧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是文化。
文人笔下,多数情况是文字能打动人就行,能打动人的文字都出自文人吗?未必。一群文盲,他们关心的是真相,有时候还要把真相合理的埋藏起来,但不密封。用一个合理的故事或传说把埋藏的真相解封,这是何等的智慧?所以,老人家说:人民只有人民!
在后喻时代,老人们的很多经验难道很难在未来起作用了吗?年轻人的乐观和自信是好事,如果是未历沧桑的浅薄如何承载文化的传承?
无意中,这个善意的谎言也保护了儿童,因为现在知道,鸡头或鸡冠可能是诸如裂头蚴等寄生虫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04“鸡头”的路在何方?
鸡,作为六畜之一,伴随着人类走过了近万年,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进化出了一些与鸡关联的好的与不好的语义或语境。以鸡为模板进化出的这些语义或语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和想象空间。例如,西游记里面的“公鸡”---昴日星官。因此,人类赋予它凤凰的象征与龙成为十二生肖中唯二能飞的属相,并把每年的正月初一称作鸡(吉)日。
历史的齿轮转到现在,埃克塞特大学的Naomi Sykes教授说:“吃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人们认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它们“(DOI:10.15184/aqy.2021.90)。现代人开始追求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生活方式。例如,鸡头有六香,做法各异,食客中的美食家们也是争相品尝与推荐……然而,没有鸡头和鸡爪的一份食品,也是不完整的。
过去的家宴,客人走后,鸡头和鸡爪孤零零地留在了盘中……
现在的堂食,当人们离开餐桌后发现,鸡头和鸡爪也孤零零地留在了盘中……
2024-1-17于济南
如鸡,一鸣惊人;如凤,一飞冲天!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6326-1292145.html
1/1 | 鎬昏:3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