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说的?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的确如此!当读到Intellectual Humility(IH)这个词时,才知道它叫智性谦逊、知识谦逊或其它什么的(个人认为前者比较好,因为有知识未必有智慧)。当读到智性谦逊概念的基本框架后,好像明白了一点“逻辑”思维的厉害。根据心理专家们创建的智性谦逊思维路线图,智性谦逊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乔治·萧伯纳曾说:“知识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但只有当它与谦逊相结合时才是真正伟大的。”中国老话早就说过:“虚心使人进步。”琢磨着,这里的“谦逊”或“虚心”都有智慧的含义,因此,在一群知识分子里,有智慧也懂得谦逊的那部分人,必定走的更远。看看<<亮剑>>里的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也许能明白点什么是智性谦逊?也许看到了天赋(智慧)的厉害!
01
目前,关于智性谦逊的概念界定尚无一致定论,但包括Haggard和Leary等人在内的许多心理学家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智性谦逊的自我报告量表来研究智性谦逊。尽管这些量表(如L-OIHS、CIHS、IH Scale)对智性谦逊的成分有不同的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描述,智性谦逊指的是: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的能力,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的能力,非防御性地表达自己的信念的能力,以及在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时愿意改变自己的信念的能力。
如前所述,当看到A-F的内容时,“逻辑”思维来了。正如杜克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Mark Leary博士所说:从“一点也不像我”到“非常像我”。 当然,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大家都已经成为信息的终端,都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亦应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审慎和理性态度。
假如是你,当看到A-F的内容时,是否是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我,到一点点非常像我?
02
当一个人处于专业环境中时,例如,站在麦克风前,或坐在听众席上,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充满信心,这与自以为无所不知是两回事。假如你转到另一个非自己专业的研讨会时,就应该多听多问,而不是自信地坚持自己那些也许是高度无知的观点。
医学、技术或文化领域的任何重大突破,都来自于一些人承认自己对某些事情一无所知,然后带着好奇心和谦逊的态度去热情地追求知识。进步需要承认你不知道的东西,并寻求学习新的东西。
智性谦逊与学习新信息的愿望有关。智性谦逊高者的认知好奇心得分较高,这是他们追求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动机。他们更高的好奇心似乎是由于他们喜欢学习新信息的事实以及当他们缺乏信息或不理解某些事情时感到的痛苦所激发的。智性谦逊高也与人们享受思考、思考问题和解决智力问题的程度有关。高智商的人比低智商的人更喜欢思考。
教条主义的人们通常相信他们的信念是正确的,自负是教条主义的一个方面,因此,他们的智性谦逊程度很低。然而,人们可以合理地确定自己的信念或态度,而不必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其他所有信念都好。例如,一个医生可能认为他对于治疗某种疾病的信念优于所有的替代疗法(他的信念优越性很高),即使他承认他所偏爱的疗法最终可能不是最好的,并且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他愿意改变他的信念(他的智性谦逊很高)。
教育可能会增加智性谦逊的总体水平,但是有两种相反的方式。一方面,人们学得越多,就越能看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逐渐意识到知识是异常复杂、微妙和无穷无尽的。另一方面,人们学习得越多,他们就越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他们发展专业技能的领域。一个专家显然应该比一个非专家对他们在这个领域的信念更有信心。
03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我赞成进步,但我不喜欢改变。”这句话简明扼要地强调了人类渴望成长的倾向,同时也对随之而来的工作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智性谦逊可以让你更准确地看待自己,有助于个人成长。当你能够承认自己的局限并承担责任时,你就可以在你有成长空间的领域寻求帮助,并且对信息更加敏感,例如文献追踪。当你限制自己只做你一直在做的事情时(例如,对某种技术情有独钟不愿意更新换代或者不愿意做交叉学科的发展),你就错过了无数的成长、扩展和新奇的机会——那些让你敬畏的事情,让你充满惊奇,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有意义。
一路走来,看看你失去了什么,从失去中学到的东西会感到真实。越不想学习太多的东西,以至于你可能会失去信念。Hope College的Tongeren博士说:我们越早打开我们的停止抵制改变,我们就能越早找到谦逊带来的自由。例如,科里或实验室来了一些新人或新博士,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想法或技术,你是接受抑或是反对或者无所谓?要知道,智性谦逊它有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在自己内心,智性谦逊包括意识到和拥有你所知道的和你如何知道的局限性和偏见。这需要你愿意根据强有力的证据修改你的观点。
不能容忍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也可能扼杀公开和诚实的讨论。例如,不接受不同观点的领导者会阻止团队成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可能会阻碍创造性和有价值的想法。相比之下,智性谦逊低的领导者对不同的观点持开放态度,这可能会激励其他人为讨论贡献更多的想法。
04
智性谦逊是一件好事ーー谁不想拥抱开放的思想、好奇心、学习的欲望,以及在学习新事物时改变自己的想法呢?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优势可能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负担。换句话说,在某些情况下,谦逊有一些重大的成本。
对自己信念的准确性考虑太多可能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在做决定时效率较低。智性谦逊程度较高的人可能会比智性谦逊程度较低的人咨询更多的信息来源(包括其他人),更仔细地考虑信息,权衡更多的选择。由于在得出结论时需要在速度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智性谦逊低的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出决定。同时,他们也可能更准确。
尽管智性谦逊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们对自己信念的私人评价,但它往往表现为对他人观点的开放,以及对自己的信念和观点缺乏刚性和自负。相比之下,智性谦逊低有时表现为毫无根据地坚持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并且无视持不同观点的人(看看你周围,这样的人少吗?)。当人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忽视或贬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时,会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因此,智性谦逊低不仅仅是人们信念准确性的问题,而且还会产生人际冲突、对意见分歧的强烈反应、基于错误信息的自信决策,以及不愿谈判或妥协。具有讽刺味道的是,“万事通”似乎并不知道其他人不喜欢“万事通”。
有专家怀疑,智性谦逊低的男性在处理分歧时,往往表现出比智性谦逊低的女性更毒辣的风格。
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无数的选择中做出决定,并承受这些决定的后果。当我们焦虑不安地试图决定大学选择什么专业、追求什么职业、结婚对象或住在哪里时,我们就会看到这种情况。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考虑到我们日益减少的选择和生活在这样的决定的后果时,这可能会成为遗憾。
你若想得到他人尊重,就必须展露你的实力,可要展露实力和天赋,就难免遭到小人嫉妒。
05
我们都经历过需要更多自信的情况ーー在课堂上、运动场上、工作中、舞台上或社交生活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老师、教练、朋友都试图帮助我们更加自信。
心理学家Scott Plous指出,过度自信不仅是困扰人类思考和决策的最普遍的偏见,也是最“灾难性”的,因为它会导致错误的决定和其他负面结果。对过度自信偏见的研究表明,人们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知识和信念。例如,当研究人员询问人们他们对事实问题的答案有多确定时,人们的自信总是超过他们答案的实际准确性。
事实上,许多人们相信真实的东西是不完整的,或者更糟和完全不正确的,即便如此,人们往往对自己信念的准确性有很大的信心,而且信心往往超出了正当理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处理过度自信的第一步是让人们意识到他们相信的很多事情实际上可能是不正确的(停下来问问自己: 在你和别人的分歧中,有多少比例你是对的?)。那些智性谦逊低下的人知道他们的信念和观点是容易出错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的信念所基于的证据可能是有限的或有缺陷的,或者他们可能没有专业知识或能力来理解和评估证据。当然,我们很少觉得我们的信念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表现得好像我们的信念是真实的,否则我们会被不确定性和优柔寡断所麻痹。但是,那些智性谦逊高的人记住,他们所相信的任何事情都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他们可能需要在任何时候修改自己的观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大家在智性谦逊上的程度各不相同。有时候会意识到(甚至可能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有时候即使证据有点站不住脚,也会强烈地捍卫自己的立场(例如一言堂或某些学术权威)。但是,大家都时不时地会表现出低的智性谦逊和高的智性谦逊。
幸运的是,人们可以通过个人决定在智力上更加谦逊,以及通过帮助人们面对智力上的过度自信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自信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智力上的谦逊。
当然,人们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观点或行为,除非他们觉得这样做有好处。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到,以一种更为理智的谦逊方式来接近世界,既是理性的,也是有益的。
下一次当你对某事感到确定时,你可能会停下来问自己: 我会错吗?
06
Tenelle Porter和Karina Schumann的一项研究发现,智性谦逊较高的人更有兴趣理解人们不同意他们观点的原因。这些以及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智商的人更加关注支持和反对他们信念的证据,并且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别人不同意的信念。意料之中的是,那些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人比那些认为自己在大多数事情上是正确的人更倾向于考虑自己信念的准确性。
智性谦逊不同于仅仅不确定自己相信什么。例如,缺乏自信的人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信念,不是因为他们在智力上谦逊,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重要的信息,或者他们可能没有专业知识来理解或评估证据的各个方面。
因此,智性谦逊高的人会更仔细地考虑他们的信念所基于的证据,警惕他们可能错误的可能性,考虑其他知情人士的观点(包括那些观点与他们不同的人),并在证据确凿时修正他们的观点(中国老话“听人劝吃饱饭”的哲学含义)。
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独特的、现象学上独立的体验为标志。没有人知道做自己是什么感觉,我们也不知道做别人是什么感觉。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努力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因为我们希望他们肯定我们的经历是真实的。在我们的头脑中,对我们生活经历的认可也是对我们人性的肯定。
我们还必须应对不断变化的身份认同,在这种身份认同中,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尽管事实上,我们和这个世界都在不断进化。我们通过短暂的财富、美貌、名誉、地位或认可标准来寻求自己的身份。我们认为,如果别人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足够了,那么事实上,我们必须足够了,那么,我们就把人性交给了别人。
2024-1-8于济南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文献共12篇(备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