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活着

已有 2839 次阅读 2011-10-19 11: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寿命, 死亡

生命太过短暂,不过三万天左右,所以生命才显得宝贵,也成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理由(如果每个人的时间都算钱,中国无疑是世上最富裕的国家)。我算了一下,如果把一天作为一秒,那么人生大概只有8小时。如果生命能够无限长,那么,我们就可以天天玩了,就没必要重视时间。在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中,神仙就可以什么不做,天天玩(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同时,无限的寿命就用不着通过繁殖来继承,所以神仙也就不必忙于交配和生殖。在神仙界,连植物也很悠闲,可以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

 

观察神仙的外貌,大多童颜鹤发。因为脱光了体毛,人的皮肤经常容易收到伤害,所以皮肤的再生能力较强。等衰老到别的器官都不太好用了,皮肤依然能维持生命活力。所以,童颜鹤发可能还是有生物学根据的。当然,最主要的,神仙们什么也不操心,不必风吹日晒,还有仙草保护,所以总是显得年轻。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些耄耋之年的有身份的人依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就想到他们肯定过着神仙的日子。

 

被某人鄙视的秦皇汉武(事实证明鄙视别人并不是证明自己伟大的有效手段),在繁殖期过后,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用现代的标准看,中国道家追求的,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活(其实有点误会,采阴补阳是很动物的做法。如果让他们天天干坐着喝空气,或许他们会说干脆死了算了)。

 

中国式的惜命--好死不如赖活着,是因为对生命缺乏理解,只要活着,不管活得怎样,活的质量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自由,都无所谓--只要活着。这样的传统观念,也影响我们对人权的理解。你的恩情,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这是影视剧常用的台词。不管做牛、做马,都是活着。牛或马,被阉割后,只要能吃饱,就没有任何痛苦。依此来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完全错误的说法。古代的中国人,被传统观念阉割后,只要能一日三餐,就无所谓痛苦了。或者,因为对小名小利看的太重,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但更会因为毁谤了别人而高兴,或因早晨买菜比邻居省了五毛钱而窃喜。他们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值得高兴的快乐。想想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和热炕头,想想自家的大房子(不过100平方米的鸡笼)和还能再买10平方米的存款,空闲时讨论一下某某人做了尴尬的事,就感到心满意足。

 

这就是传统的知足常乐。知足,就是没有别的追求,就是满足现状,就是从微小的成绩中取得欢乐的能力。这种生存哲学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以至于听说西方某富翁冒险而死后本能地讥笑他真是吃饱了撑的。这的确是吃饱了撑的,而我们吃撑了后做什么呢,从退休人员的行为大概可见一斑。他们无非是养花、遛鸟、打太极拳,吃了晚饭,或三五成群地围着院子转,互相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谁家的女儿偷情、谁家的儿子不争气、谁家的老公连续三年愣是评不上职称,谁家老婆的锅台从来刷不干净,等等。他们能从这家长里短中取得超乎想象的快乐,因为别人的不幸、别人的尴尬就是自己的快乐。游牧民族的后裔喜欢挑战自我,挑战自身的极限,而农耕文明的传承者喜欢和别人比较,在人比人气死人的同时,也能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快乐。依此来看,我们的祖先就是很好的心理学家,就像现在的心理医生,常常使用一些让人感觉幸福的技术。

 

狭隘的利益观使我们无法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思考问题,我们的思考仅限于自己的生存哲学,而不管他人的死活,对社会和公益事业毫不关心,所以每次被强迫捐款后总是耿耿于怀抱怨不断。甚至,看到美国人热情地参加投票,也表示不屑和蔑视:瞎忙活,你那一票管屁用?这可能是我们出不了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原因,五千年的文明过后,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光在技术上在学习西方,连思想和哲学也要学习西方。

 

越是高等的动物,文化越发达,社会越复杂,生物体的痛苦越多,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当然,在文化的麻醉作用下,人的许多欲望和痛苦可能会被暂时掩盖--比如被知足常乐的教导掩盖。每天都幸福快乐的人,不一定就没有痛苦,有的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别人无从知晓,有的是自己根本就没觉察到--欺骗自己是人类的重要本能,这种本能有时是很有效的。所以,一个微小的刺激,可能突然使一个人痛不欲生,甚至解决自己。

 

这个世界就是烦恼痛苦的生物相互吞食以图苟延残喘的斗争场所,是数千种动物以及猛兽们的活坟墓,它们经由不断地残杀,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并且,它们感觉痛苦的能力是随着认识力而递增的,因此,到了人类,这种痛苦便达到高峰; 智慧愈高,痛苦愈甚......在这坚固舞台(地球)上的演员,他们的痛苦是和感受性同时表现的,感受性发达后乃形成智慧,痛苦亦随之俱增,欲望亦与之共同发展,永无止境地繁衍着折腾到提供人类生活的材料除悲剧和闹剧外,竟再也找不出其他东西了!

 

这是叔本华的语录。他可能没有多少生物学知识,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是很生物学的,或许比佛家的认识更深刻和彻底,不是当几年和尚念几年经能领悟的。从这样的痛苦观出发,屈原的自杀,老舍的自杀,是容易理解的,也是被普遍赞同和理解的。

 

生命是一种课题,一种非完成不可的惩罚,通常它是对穷困的不断斗争,因此,任何人无不盘算着尽其所能地通过这一关隘,圆满地达成对于生命所应尽的义务(叔本华)。

 

社会在发展,社会财富在积累,而生殖却成了越来越困难的事情,有的国家人口开始减少,不得不采取鼓励生殖的措施。有些事业很成功的人,甚至没有精力要孩子,当他们衰老或事业走到尽头时,就突然发现自己奋斗了一生不知道为了什么,从高层次的文化热情转而思考低级的生物学命题。人体是一个标准的生物体,有时摆脱不了生物体的宿命,而不是他的意志所能决定的,因为意志原本也是一种生物学产物--生物电。

 

如果你是医生,如果你在医院陪护过垂死的病人,你会发现死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是脏器逐渐衰竭而死,有的是被疼死的,有的是被憋死的,有的是被庸医折磨死的......突发脑溢血而瞬间死亡的毕竟是少数。此时,他们一生的幸福都荡然无存,他们可能憎恨自己为什么要被出生,为什么不在自己有能力时结束自己。在人道主义的幌子下,周围的人会以可能被谋杀为借口捍卫他苟延残喘的生命。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只要他还有心跳,只要他的大脑还有生物电活动,他就是一个生命,即使扒光他的衣服,在他的身上和头上插上无数的管子,也不能让他自然地死,更不能给他扎上致死的一针。此时,他的高贵,他的尊严,他的头衔都被抛到九霄云外。相反,越是高贵的人,可能被折腾得越厉害,人们越会用尽一切手段--高科技的手段--维持他体内即将断链的代谢途径。只要他还活着,就有被利用的价值,政客会利用它完善自己的阴谋,医生会利用它再争取一点荣誉(譬如关于××技术延长××小时寿命的探讨)和金钱,子女会利用它发扬自己的孝心,普通民众则可能利用它维护自己的信仰。

 

在地球万物中,可能只有人拥有对死亡的恐惧,这种痛苦必然是人类特有的痛苦。杀鸡给猴看,猴子可能恐惧,但依然没有死亡的恐惧。黄鼠狼给鸡拜年,鸡可能恐惧,但依然没有死亡恐惧。没有死亡恐惧,生物的痛苦会减少许多,所以家禽家畜虽然命中注定要被宰割,但它们不会比我们被推上手术台更痛苦。

 

不生,是最善的事,

至于生者,

应尽速回到原来的场所,即为第二之善。

--索福克勒斯

 

对人而言,最善之策是不要出生,

不要看到太阳神所赐予的光。

生存中人,

莫若尽早进入黄泉过度之门,

走向地下吧!

--特库里斯

 

这些,都是活着的人说的。死了的人,会怎么说?谁知道呢,见鬼去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4394-498432.html

上一篇:好死不如赖活着
下一篇:十八路人与传统文化
收藏 IP: 119.167.110.*| 热度|

5 郭桅 鲍海飞 杨月琴 张玉秀 z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