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预印本与引用: 非同行评议的资料应该添加到参考文献中吗?

已有 8920 次阅读 2018-4-16 13:55 |个人分类:STM出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

作者:David Crotty;译者:刘欣怡;校译:曹羽凤

原文链接: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8/03/14/preprints-citations-non-peer-reviewed-material-included-article-references/


尽管预印(提交期刊做正式评审前公开发表论文初稿)早已在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建立起来了,但最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普及还是引发了一些关注。特别是当文献涉及到临床治疗和公共健康时必须格外小心,以确保读者已清楚地知道这些作品未经过同行评议。目前大部分的预印服务提供者都处理得很好,比如在预印本上添加水印,并且清楚地标明该文献是初稿。但人们似乎没有考虑过如何引用这些预印的问题,我们应该像引用经正式评议和出版的材料那样来引用它们吗?


你对此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认为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你把它们看作文章论断的实证支持的话,那么引用预印本很可能会给你带来困扰。因为作者可能会在预印版中做出一些未经编辑监督和同行评议的不太可信的主张,之后发表的文章却引用这些说法作为领域公认的理论。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参考文献视为一系列提供详细信息的链接的话,那么加上非同行评议的内容并不是个大问题,读者要擦亮眼睛。

我合作的一部期刊近期被公开批判了,因为他们要求作者在终稿中删除参考文献上的预印内容。他们的参考政策是比较传统的那种,而且被很多期刊所认可,即任何写入参考文献列表的内容都必须经过同行评议。任何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内容都被视为“个人交流”,可以在文中提及,但不能像参考文献那样标记。我经常听说这样的类比,预印本就像在会议上讨论未发表的作品一样,因此,当在已发表的著作中引用预印内容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它们是有一定逻辑的。


我向来自bioRxiv(译者注:bioRxiv是一个为生命科学预印本提供在线存档和分发的平台)的理查德·谢弗咨询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这或许是“传统的”规定,但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过时了:

  我不确定是否每个人都真的赞成这种观点,因为多年来人们都很乐意在参考文献中添加论文、著作、社论,最近以来还增加了网站、数据和代码等,而这些都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我认为人们有时候也会想到这点,只是他们忘记了通常会用上述内容。然而个人交流不同,它不是任何实际存在的记录,因此将它们添加在参考列表中是没有意义的。


引用预印本的一个好处就是,很多内容(取决于研究领域,通常是大部分内容)最终都会在期刊正式发表。假设预印版本是由信誉良好的服务平台提供的,引用它们就能让读者看到更新的版本,并且该版本可以直接链接到经过同行评审和已发表的版本上。


参考文献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我们交流研究结果的方式在变化,那么交流渠道的规则也会发生改变。但是,就像学术交流领域的所有事情一样,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清晰和透明。如果打算在参考文献中引用不同的材料,就需要向读者阐明它们代表着什么。需要一套容易被认可的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简称NIH)在讨论预印本使用的文件中汇报了基金的中期研究成果,建议如下:

  引用资料时,申请者和得奖者都必须在引文中添加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和对象类型(比如预印本、协议等),也需要列出文件的版本(比如最新版),如果有需要还需标注引用日期

  例如:Bar DZ, Atkatsh K, Tavarez U, Erdos MR, Gruenbaum Y, Collins FS. Biotinylation by antibody recognition- A novel method for proximity labeling. BioRxiv 069187 [Preprint]. August 11, 2016 [cited 2017 Jan 12].  Available from: https://doi.org/10.1101/069187.

这些要求帮助评审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资料是公开的、暂时的,并且识别目前引用的特定版本。


biorxiv的出版商美国冷泉港出版社(Cold Spring Harbor Press)同意这种做法,并且补充说需要在来源后面加上“预印本”这个标签。这种方法比较灵活,任何新类型的对象都可以这样标注(比如“网址博客评论等),以便提醒读者。但让人担心的是读者可能没办法得到这些信息,除非他们细看参考文献,但普通读者都会快速略过它,并且认为这个概念和文中的其他引用同等重要。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在文中引用节点加入特定的描述符(比如: Smith et al., 2018 PREPRINT)。 


还有人建议把非同行评议的资料放在单独的参考文献列表中。但这样会产生更多的编辑成本,因为人们需要详细分类这些参考文献,并且有些资源可能会模棱两可,比如一些不清楚评议历史的书籍。也可以为预印本使用不同的DOI 类型,以使预印本在参考文献中能够自动标记出来(比如使用不同的颜色?)。但是这种方式会很难标准化(而且如果有人用黑白打印机来打印文档的话,这些标识会完全消失——是的,人们仍会这么做)。


不论最终那种标准,这对于期刊都意味着额外的工作和花费。我们不能依赖作者去实现这些改变,所以需要期刊编辑非常认真地检查底稿的参考文献列表,标记和描述任何存疑的引用,或者至少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时间和精力来构建自动化处理工具。正如Tim Vines指出的那样,提倡这种改变和新的出版方式的人都无意中增加了编辑的烦恼。


无论如何,预印都会继续发展,它不仅不会破坏金融市场,而且到目前为止,预印的优势超过了它带来的困扰。虽然会加大工作量,但对于预印资源的引用,我们需要一个广泛接受的标准,并让它为读者所知。据我所知,COPE致力于开发一套针对预印本的“最佳实务”并且很快就会问世,这必定会促进交流。


出版者的角色不是阻止改变,而是适应改变,想办法保持学术文献的质量、透明度和可信度,预印引文是我们提供负责任管理的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1109290.html

上一篇:元数据2020
下一篇:开放数据2017:学术研究与出版
收藏 IP: 117.154.5.*| 热度|

6 刘山亮 檀成龙 赵凤光 蔡宁 籍利平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7 1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