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管理学专业是否应从本科目录中剔除

已有 3908 次阅读 2013-2-5 12:16 |个人分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科生, 教育部, 开放性, 稳定性

   这次在2012年发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之前, 教育部在调整大学专业目录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大学的校长建议,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前任校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表示,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不能和研究生目录完全一致。“有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列出,但在本科阶段设置该专业,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商榷。”他继而指出,对于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本科新生入校时都只有十八、九岁,根本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也没有相关阅历,不适合在本科毕业后从事这些专业相关工作。有教育专家说得直接,本科生年纪小,有的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企业怎么可能起用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做人事管理?
    关于管理学专业是否应在本科阶段设立的问题,我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本科学的是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拿的就是管理学士学位。出来之后,总看现实的管理活动不对劲,总是想去改变什么,但又总是发现很难改变,直到去听了北京大学黄铁鹰老师讲“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人性化管理智慧”时,他强调,管理是一门需要实践的科学。那时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我一直对现实管理现象非常纠结的原因,主要是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学了太多知识,但不知道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难以把理论真正吃透,学以致用。
     于是,从2010年开始,我就特别关注实践,不仅经常到企业去做调研,还尽可能找各种机会跟企业人士交流,同时还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的自传或者经典管理论著。还自己凭着兴趣结合历史特点分析了一些特定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之后醒悟到,其实很多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不是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吃透,因为教材上给的都是一些知识碎片,要想吃透,必须要以此为线索把这些理论碎片放回它所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中,结合历史特点理解它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那么做,行动的现实效果如何,有没有出现什么新问题,后来又是如何完善的?经历了这样的分析过程,才能把理论本身弄清楚。
     理论弄清楚了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一定要学会观察和倾听,也就是你一定要注意观察现实社会现象与当时发生的历史环境是否相似,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否与该理论当时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这样才可以借鉴,但一定是借鉴,千万不能照搬,因为每一个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PSO项目,需要根据其人、组织、系统等综合条件来灵活应对,需要把这个过程当成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一次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必须要摸着石头过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但遗憾的是,在大学本科阶段,管理学教师们在有限的学时内大多数时间都是灌输的有什么样的管理理论,但这些理论是怎么来的,具体该怎么用,却真的讲得太少,所以导致管理专业的学生一出来就碰壁,其实不是知识本身没有用,而是那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本科毕业生不知道该怎么用这些知识,他们中大多数都不明白,管理实践不同于管理试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本科专业目录是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此次新颁布的新规定,给予了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权力。今后,教育部将只对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进行审批,其余专业都可由高校自主设置,无须再进行审批。这预示着,部分专业的设置,很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减. 总之,《目录》中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实行两种管理方式。其中,基本专业每五年调整一次,相对稳定;特设专业处于动态,每年向社会公布,实现了本科专业目录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结合,既保证了专业系统的完整统一,又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为高校根据办学需要适时调整专业提供了机制保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659679.html

上一篇:什么是战略?
下一篇:[信管故事汇]听福特讲最初的岁月1
收藏 IP: 118.113.40.*| 热度|

3 罗帆 董志刚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