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踩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泥踩

博文

岁末随想

已有 3424 次阅读 2008-1-2 14:32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岁末随想

 

关键词:引言  兴趣  “大社会、小人生” 烦恼  降伏其心  回顾

 

20071231日早,四时半,我突然醒来,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现象。也许我的潜意识也知道今天是07年的最后一天,让我早点醒来,让我静静地看待今天如何的度过,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细数一年来、三年来、以及相关的几年里的感受,毕竟时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这个回顾中,是否能找到我为何如此存在的原因,并以此来指导我下一步的行动。

 

岁末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情绪交织在人的脑海里。一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引发的遗憾,另一种是因为一脚将踏入新的、自己曾经憧憬的年头,还没有来得及加入时,出现的“时间真空”给人带来的“空虚”。的确如此,这两种想法,这个时候表现得最为强烈。我不由得由时间的变迁中,寻求自己“如何活每一天”的理由。像那个同学所说的,人总在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涉及到人如何行事,如何生存的问题。也就是到底为什么而活,凭借什么动力而生活。我觉得:人的存在和生存是来自本源的动力,是趋利避害的。即使有时是迫不得已,但你还是行动了,因为人的行为发生总是对自己是最优化的。你觉得,你不这样行动,会有更多的损失。所以你还是权衡了的,你还是可以接受的。你若完全不接受,就不会行动。即是:你不喜欢它,但是你还是接受了它。

 

但人的内心有一个本源的兴趣,非被外界所“异化”了的兴趣。要让这种本源的兴趣来支配你的一生。我小时候,看了一本日本人写的书:《自我开发小百科》,那时我就确立了为完善自己而努力的想法。即使现在还差得远。所以我喜欢不断的反思自己。而兴趣有的是一个念头,如一张笑脸,一张图片,都会激化人的兴趣,但这是不会持久的,转瞬即逝的。有的兴趣会持续好几个月,如看到了一本的好书,久久回味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的兴趣是一生的,它成为自己的嗜好,长久而稳固的。我想想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大肆地浏览西方哲学书籍乃至释道儒的著作,但都是囫囵吞枣,没有深入发展下去。当我看了所里李萍昌师兄的论文时,才知道了兴趣是如何发展和积淀为特长的,只有这样,兴趣才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我又喜欢探究理论,看到张殷师姐针对“光学问题”的层层深入的探究时,我又自愧不如。她那里才是真的探究行动。所以,我现在觉得:兴趣还需要管理,规划,保持其连续性。只有长久的兴趣才是真的兴趣。那个同学所说的,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兴趣,其实是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状态。世界上有谁在为着自己的兴趣而生活呢?一般的人都是东奔西找,什么都想做一下,哪里能形成兴趣呢?我也是如此。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不是天生而来的,兴趣有时是含混不清的,需要发现的。但愿所有的人都能率性而为,并能生长为稳固的兴趣,让它伴随着自己的一生。

 

08年马上就到了,今天的时间之箭以平日365倍的速率前行着。因而人此时,才容易感觉到它的存在,才感觉到它的价值。其实平常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宝贵,只是由于我们没有将其赋予足够的价值。同理,每一天的每一小时也是如此。时间的滚滚车轮所带来的无形的力量,将我们拖拽到社会的洪流中。力量是如此之大,有时让我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无所适从。突然间,我蓦然感受到:一个大的社会和小的人生,就是我生存的世相。08年,中国要发生几件大事,如奥运;08年,对于我,也有几件,譬如:毕业,工作,当爸爸。哈哈!国家的大事需要许多多多的人一起来参与,我没有运动的天赋,也没有当现场观众的“资本”,所以只有默默地在赛场之外,电视之前,替运动员加油了。而我自己的事情也不渺小,它是切实,都要费我的心力和劳力的。我只有先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因而无法参与到这个社会的巨大变化中,因而我感觉茫然。时代的变革没有我参与的一份。即使我自己的事情也很有价值,也是义不容辞的。还有其它的人也是这样,为着自自的理想和工作而努力着。我这样说想表达的是: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关怀。若所有的人都在为着自己的事情而忙碌着的时候,社会就和谐了吗,那些公共的理想的构建呢?前不久,看了讲述毛主席的青年时代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当时社会的情况我都知道。看完后,我理解了: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激情,又怎么将自己发展和社会结合。真的推荐所有的同学和年青的朋友都看看。看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社会开始缺失了什么,我们如何拥有一个颗关怀社会的心,不要等社会出现危难的时候。遥想革命年代,社会矛盾之复杂,要解决这个矛盾,要有一批人来用一种精神和信念来引领人如何去做 。于是劳苦人们一起来革命。前几天,我在优酷网上看到了浙大的郑强教授的激情演讲,确实是振人发奋。社会需要一些人来表达这个社会的缺失,正如他所言:教育是要培养人的一种精神。但他不是引领人的人,他太偏激,太自我,总是以自己的孩子来说事,以自己为浙大募捐了多少钱来说法,以浙大学子如何与北大清华竞争来说,让不免感觉太狭隘了一点。而不是应该如何如何,而是你往那个方向去,需要一种什么精神。但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人来激化我的热情。我们一直倡导稳定和平和,但社会因而缺少了一种激情和渴望变革的力量。任何社会里都需要这种变革的创造性。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变化的事情太多了。就拿教育来说吧。先问一下,中国最大的公司是什么公司?是中石油,是中移动,还是中国银行。我说是中国教育集团,它是有23亿中小学,大学生的产业,其CEO是周济部长 。在这里不讨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集团是中国“惯性”最大,满足“顾客”需求最慢的公司,“形而上学”的使命,束缚了教育主体的热情。这个公司里,里面的员工是没有价值感和归宿感的,行政的科层体系没有激化其热情。即使现在正在改革。但变革的力量并非只来自上层,也并非只来自少数专家。每个员工应该是创新的主体,让他们积极思维。我就喜欢Google的文化。它有自己20%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由工程师来集体决定开发什么产品。科层教育体系没有做好一点,并与这个逐渐“扁平化”的世界渐不相容。教育里面呼唤者变革,应该是来自底层的声音,非仅仅来自上部。不要怀疑“员工”的力量,中国农村的改革来自于几个农民“秘密协议”的启发。现在要找到一条:从教育体制内部跳出来,再迂回攻入内部的方法和思路

 

其实许多教师在积极尝试和努力着,实实在在地行动着。如云南丽江的张桂梅教师,默默自动地到农村里去从事教育,养了340个孩子,身体还患有癌症。当她在县政协做完报告后,下面的委员们集体站起来,向她鞠躬,并说:我们不要再拿着您的骨灰盒来颂扬您!当时我看了报道之后,我内心充满敬意和感动,眼泪也为她流。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精神了。还有西安翻译学院的院长,丁祖诒先生,我读大学时就看过他的报道,为了“落榜考生”开辟的第二希望工程,毅然从公立学校辞职,创办了这所学校,现在在校学生已达到了几万人。我觉得他从事的事情,是教育事业的“破坏性力量”即革新的力量。他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的行动者。在这里,我仅举出两例只是说明,还有很多的真正行动的人,也许还有更好的人的代表。他们两位所做的事情能简单地归结为“趋利行为”吗?

 

   前段时间,我一直因为思考论文和今后发展的事情而寝食难安(也没有这么严重),于是我尝试着在傍晚、天微暗的时候,通过慢跑来平衡自己心绪的压力。跑步的节奏正好和我思想的节奏一致,这样也激化了我的思考。我开始喜欢这种运动了。一天晚上跑步时,我突然领悟到我烦恼的根源了,于是得出了这个结论:你的烦恼不是因为你的过去或者未来,而是因为你此刻的心念!正是由于你此刻的心念造出了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才出现了此时的烦恼。好象是很唯心的东西,但是对我十分的有用。记得这么一句话:心可造就出天堂,也可造就出地狱。的确如此,有好多的烦恼是自己找出来的,主要是妄念太多,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要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要了表面想要的东西。还有一个是太执着。所以,有时转换一下心灵透镜的焦距和位置,又会形成不同的世相。佛家里常说人最难的就是降伏其心,此言不假!于是这样一转念后,我就可以保持此刻的心念是清晰的,透明的,不带灰尘的,不带偏见的。世界旋即就不是你开始烦恼时所“见”的世界了!即使就算领悟到了这点,也不能保证今后不烦恼。但是时时警励自己,是否为了一个妄念而烦恼了,这样快乐的日子会更多一些。也许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烦恼也是常常光顾。而当我们在时刻、及时地做一个转换,就变成快乐了!关键是在转换过程中,你所感受的那一刹拉!这就是香港、台湾人所强调的“活在当下”!这又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人常讲的“因缘”。某个“时空单元”里,我遇到了你,可能由于是一本书,一次活动,就让彼此相识,所以两者都为这本书,这次活动而庆幸,但不知还有更大的“因缘”。你能到此地,你能买那本,你能去那个地方,是有更大的条件在背后促成。但许多的人,执着于“小因缘”,局限于这个狭小的“时空单元”,因而加强了这份“因缘”的浓度,把假的当成了真的,把虚的当成了实的,不知不觉忘了更大的“因缘”,其实还有更多的给你支持和力量的人和事情。

 

   最后,我又回想起自己2002年在东莞的日子,那天登山所领悟的感觉是常新的。也许人一辈子就只那么几次能找到感觉的日子,其它时候都是茫茫然。所以,文章最后,我又拿出那种感觉来回味、来分享。那天是九夕重阳节,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登那里的观音山。峰回路转,展现到眼前的都是一卷卷不同的图画,并且在九百九级台阶上的时候,我们满脸大汗,突然一阵风吹过,随之而来了悠扬的乐曲,乐曲的轻柔直至人的心田。到山顶的时候,我四周是静谧的山峰,向下看时,车来车往,我就臆想到车里的人,路上的行人,都为着一个“理由”而忙碌着。而在此之前,我也置身于其中。突然,我感觉自己的心念是那么渺小,每天的紧张的生活应该更轻松自如。山下的“时间单元”里,我所关注的时那么切实;而现在,在更大的“时空单元”里却是那么的细微。我感受着这种转换带给我的愉悦!于是写下了以下的几句话:九九登山心向佛,山高近天境幽远。回看世间尘与事,万事化为一念间。

 

  总之,我喜欢我的念头。念头是思想,是智慧,是创新的力量,是一切!

 

 

 

写完此文,我并不想表达什么,也没有什么期求,只想清晰的表达自己此刻的心理状态,即使它没有完全。我只是希望能真实的、真诚的、透明的表达自己,在这个时候,岁末的时候。还有元旦之日,想登独秀,谁与同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57-13745.html

上一篇:请科学工作者指导科学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