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的航天纪念币和航天纪念钞
2015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航天纪念币和航天纪念钞。在正式发行前的线上和线下预约中,航天纪念币和纪念钞引发航天爱好者、收藏爱好者以及普通公众的热烈追捧。11月10日启动预约当天,各大城市的网上预约额度几乎是一抢而空。
今年并非中国航天活动的重点年份,没有载人航天活动和“嫦娥”探月任务,为何选择这一时机发行航天纪念币和纪念钞?发行这套纪念币(钞)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逐一揭秘和分析。
两大航天工程领衔纪念币
到底有哪些航天元素登上了纪念币(钞)?我们一起来仔细辨识一下吧。
首先是纪念币。纪念币的正面和其他正式货币相似,主景图案是国徽,上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刊年号“2015”,一目了然,简单明了。背面以神舟飞船对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主景,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背景外环自右向左逆时针分别是在中国航天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五个航天器: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五号”飞船、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和我国首辆月面巡视器“玉兔”月球车。接着分别是代表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嫦娥奔月、抽象表达的地球、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功勋火箭,代表中国人从地球出发,飞向太空,飞向月球。
右下方是和平鸽,并逐渐演变成国旗上的五角星和太空中的恒星,象征着中国航天以和平利用太空为目标。纪念币上镌刻着满满当当的航天元素,既精致秀美又科技感十足,寓意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业绩和光明前景。
航天纪念币
其次是纪念钞。纪念钞的主色调为蓝色,正面主景图案是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图案,远景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背面主景图案由左向右依次为飞禽海东青、“冯如2号”双翼螺旋桨飞机、喷气式客机、中国未来的“天宫”空间站、“嫦娥一号”,象征着中国人从地面飞向空中,又从空中飞向太空甚至遥远的月球的漫漫征程。
此次发行的航天纪念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第四套纪念钞,也是首个航天题材纪念钞,无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在现阶段的重大社会影响。之前央行发行的纪念钞包括1999年发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钞、2000年发行的迎接新世纪纪念钞(又称“龙钞”)、2008年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
纵观整个纪念币和纪念钞,除象征中国航天事业起步的 “东方红”卫星之外,占据主体位置的是我国两大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体现了两大工程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发行航天纪念币(钞),标志着两大航天工程已经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并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载人航天方面,截至2013年完成神舟十号任务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已经突破了天地往返运输、航天员出舱以及交会对接三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建设空间站的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进入空间站研制建设阶段。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空间应用阶段,载人航天工程的应用效益将越来越凸显。
探月工程方面,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雨海北部的虹湾附近,并释放“玉兔”月球车驶上月球表面,成为阿波罗登月之后人类首个登陆月面的软着陆探测器和月面巡视器。至此,探月工程二期圆满完成。2017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包括“绕、落、回”三个阶段的中国探月工程将进入第三阶段。月面采样返回势必将引发全球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带来更多的月球科学新发现和创新成果。
航天纪念钞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
央行为什么要发行纪念币(钞)呢?一是由于纪念币(钞)集中展现了我国各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二是由于纪念币(钞)的发行量有限,并非人人都能兑换到,大量持有的难度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这也是纪念币(钞)深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除了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之外,本次发行的航天纪念币(钞)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科普”价值。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行过七套航天题材的纪念币,但均是贵金属制成的金银纪念币,发行数量有限,普及面较小,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本次发行的是普通版本的纪念币(钞),不仅发行数量大,而且可上市流通。1亿元的航天纪念币、3亿元的航天纪念钞,使得每个家庭都有机会拥有纪念币(钞)。
航天事业是一项高科技密集的系统工程,是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代表,往往给很多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冷艳感。但这次通过发行航天纪念币(钞),给了航天事业一个接近普通公众、走进千家万户的极好机会。很多朋友在网络抢注预订纪念币(钞)的时候说:希望用航天纪念币(钞)给孩子当压岁钱。如果我们在给孩子包压岁钱的时候,顺便了解一下纪念币(钞)上的航天元素,再给孩子们讲一讲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故事和月球、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科学进展,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科普活动。
这样的“压岁钱”既能激起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点燃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梦想和热情,又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了科学探索的价值,教育下一代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
中国航天发展前景光明
环顾世界各国的航天发展可以发现,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进入空间已不再是难事,太空旅游等商业化的载人航天时代不会太遥远。月球、火星、巨行星甚至冥王星等太阳系各类天体成为各国深空探测的热点,NASA不断发布的“头条”新闻不时刺激着中国科学家的神经,也刺激着国人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更多期待。
未来二三十年内,实现载人重返月球和建立月球基地,并从月球出发实现人类载人登陆火星,这一科学设想正在从概念、路线图一步步走向工程实践。面对遥遥领先的NASA,作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领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发展前景。
据我的判断,2015年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国商业航天元年。产业界、科技界正在涌起商业化航天和航天商业化的热潮,航天发展正在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转向凸显应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阶段。我国将在2022年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这一重量级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将为中国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实验平台。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月面采样返回,2020年前后还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这些深空探索计划,将不断更新我们对行星形成太阳系演化的认识。
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疆界,满足人类对太空、宇宙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且将极大地提升人类的技术能力,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和产业市场。未来将会涌现更多的“吉林一号”、“开拓一号”等商业化研制和运行的卫星,北斗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客户端应用也将走进千家万户,全球规模的太空互联网时代也许将成为现实。
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中国航天“推向”人民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人将投身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将不断挑战新的技术高度,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回报。
联系作者:zyc@nao.c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