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圣路易斯 · 冒险游戏

已有 3819 次阅读 2010-12-6 20:35 |个人分类:旅途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旅途见闻(10)】
 
圣路易斯 · 冒险游戏
  
伍加,2010年12月6日,周一
 
   
开缆车的是一位年龄有二十来岁,身体十分苗条的姑娘。她告诉我们说:乘坐缆车登上拱门顶端只需要四分钟,旅客可以在上面透过玻璃窗口,眺望周围的风景,时间不限。由于我们是在下午拱门关闭之前的半小时才开始游览拱门的,在拱顶也就停留了十几分钟。这个气势恢宏的地标建筑是在 1963 年到 1965 年修建的,每年有大约一百万人登上这个拱门。我的登拱票号是 102792927,如果票号是从某一天开始按旅客数自然增加的,那么我就是第一亿二百七十九万二千九百二十七位登上拱门的游客。
 
从拱顶向下看,密西西比河从城市中蜿蜒穿过。河东的部分称为东圣路易斯,是城市的发祥地,据说这个区的暴力犯罪率很高;河西是圣路易斯城的主体,两岸之间架有许多座公路桥和铁路桥。紧挨着拱门西侧的市中心高楼林立,十六家高档旅馆和会议中心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其中有一座类似于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是“老法庭”(Old Courthouse),里面展示了许多美国黑人反抗黑奴制度、争取自由权利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早期的法庭有权评判生活中的各种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法官和陪审团拥有终极的生杀予夺权力。有一名女子控告她的男朋友移情他恋,抛弃了当初对她许下的诺言,结果在老法庭上,这名女子获得了巨额赔偿。那时候真是“一诺千金”,如果你对女孩写下情书说“我今生非你不娶”,过后你想反悔,可没有那么容易,女孩可以拿着你写的情书到法庭告你。
 
 

 
观看了地下展览馆得知,圣路易斯的弧形拱门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它的总设计师是埃罗·塞里南(Eero Saarinen ),遗憾的是在 1968 年建成竣工的时候,埃罗·塞里南已经不在人世,他没有能亲眼看看自己的作品在建成之后的壮观形象。拱门的外表是用不锈钢板贴面,远远望去,恰似一道长虹飞架在密西西比河岸。在阳光的照射下,拱门的表面就像玻璃镜面一样反射阳光,光彩夺目。在夜晚月亮升起之后,一边是弯弯的月亮,一边是弯弯的拱门,相映生辉,天地交融。正当满月之时,选取恰当的观赏角度,可以看到银盘一样的圆月挂在拱门的正中:月在门内,星在门外,令人浮想联翩。
 

 

 
 

自从这座拱门建成之后,拱门的外表就从来没有清洗过。但是,由于采用高级不锈钢板作为外表装饰材料,有效地防止了锈垢的产生,虽然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 50 多年的雨雪冰霜、严寒酷暑,拱门的外表依然光亮如初,熠熠生辉。

 

多情牛郎爱织女,

天河隔阻长分离。

有此拱桥飞天架,

相见不必待七夕。

 

这座高达 192 米的拱门不仅有诗意浪漫,也有刺激冒险。在拱门建成后的半个世纪里,这里曾经发生过几次冒险游戏。曾经有人从飞机上跳伞,试图降落在拱门的顶上。这是一名跳伞教练,他别出心裁,想用拱门作为他定点降落的目标,以此创造世界记录。为此,他准备了两幅降落伞,第一副是主伞,用于从飞机跳下降落到拱门上;第二副是低空伞,用于从拱门上跳下降落到地面。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次冒险伞降最终酿成了一出悲剧。当天,这名教练从飞机上一跃而下,他操控伞绳,调整滑行方向,准确无误地降落在拱门的正上方。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解脱主伞的伞绳,就遇到一股风,把他拽向拱桥一侧。拱桥的外表是不锈钢板,光滑如镜,抛物线形状的拱门一侧根本无法立足,又被伞绳和伞布缠绕,使他无法挣脱,更无法打开第二副低空伞。他的妻子就站在拱门下,眼睁睁地看着他从拱门上自由落体滚落于地;自然规律,回天乏术;现场肯定是不忍卒睹。

 

这场悲剧并没有打消人们试图从弧形拱门上跳伞的欲望。另一名跳伞爱好者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从拱门上乘伞飘下,全程被人用摄像机记录在案。当然,从地标拱门上跳伞是违法行为,这名成功的跳伞者很快就被警方逮捕,被判罚为社区做四个月义工。这位跳伞爱好者甘愿受罚,用做四个月义工的代价,换取了标新立异的名声,换取了一辈子吹牛的本钱,满足了成为名人的愿望。当然人们不免好奇,这个人是如何登上这 630 英尺高的拱门呢?据他本人讲,他是使用吸盘从拱桥侧面一步步攀爬上去的。但是人们怀疑他是乘坐直升飞机在夜幕的掩护下登上拱门顶端,在上面一直等到天亮后才跳下去的。

 

 
伍加,2010年12月6日,周一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350-390979.html

上一篇:圣路易斯 · 拱门生辉
下一篇:圣路易斯 · 历史博物馆
收藏 IP: .*| 热度|

1 马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