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岔路口的困惑与哲思 ——品读徐庆春哲理诗《人间太大了》

已有 3276 次阅读 2022-6-15 11:47 |个人分类: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岔路口的困惑与哲思

——品读徐庆春哲理诗《人间太大了》

篱风(南海渔翁 大漠孤烟 北雁南飞 紫园深秋 故乡北望雁南飞)

初稿:2022-06-13  14:30

修订:2022-06-15  11:36

  

题记:哲理诗人徐庆春惜墨如金,往往仅用一两个诗句,便展示了一条深邃的哲思,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他在哲理诗佳作《人间太大了》中说,“人间太大了: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读罢佳作,品读之余,回首大半个世纪自己平生所走过的人生之路,百感交集,遂有所作。

发布如下,供同好分享。

 

这个世界

太大

地面上的歧路

太多

 

古有

杨朱的

歧路之哭

痛感路口之忧

歧途之误

 

——

 

始于半步之

差池

待到醒悟时

便已是千里之

歧途

 

遍览古今多少事

歧途即

畏途

无人能外

 

当年

李白有“行路难”的

感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李白之叹

终成

不朽的

千古一叹

 

关于路

鲁迅说

“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路”

 

如今

这个世界

人更多

走出的路

也就更多

 

陆路

水路

天路

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

编织了一张

“疏而不漏”

天地一体的

道路之网

 

这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的

网路

必然有

无以数计的

路口

不可胜数的

歧路

 

面对

这无数的路口

面对

令人眼花缭乱的

歧路

 

今天

我又读到诗人徐庆春

咏叹路与迷路的

诗句

 

在我眼里

这是一个

诗句

 

在我心里

它是一条

格言

 

首先

它是一个

警句

 

它警示世人:

 

这个世界上

上下贯通

纵横交错的

道路之网

 

网路上的

每一个节点

节点上的

每一个路口

 

都是一个

具有决定意义的

选择


都是一个

生死攸关的

考验

 

——

 

或是一个人生

凤凰涅槃

走向腾飞的

起点

 

或是一个让你

误入歧途

走向沦落的

陷阱

 

——

 

迷失自我

迷失方向的

地方

 

面对

波诡云谲的

风云

 

面对

歧路纷呈的

缭乱

 

面对

徘徊在岔路口的

困惑

 

杨朱的

歧路之哭

李白的

旷世之叹

一次又一次

在耳畔

回荡

 

瞻前顾后

终有千虑之一得

 

关于“路”的

思考

还是鲁迅

更为深刻

 

不走他人走过的路

就可以远离

令你忧心忡忡的

歧途之惑

 

在没有路的地方

走出一条

属于自己的

 

这条自己走出的路

自然不会有

他人预设的

路口

更不会有

误入歧途的

疑虑

 

不过

筚路蓝缕的

艰难

披荆斩棘的

牺牲

迂回曲折

前途未卜的

迷惘

 

便是

不可回避的

代价

 

为了一路上

不至迷失自我

我不得不为自己

确立了三条

人生的

坐标

 

这个

坐标

是我终生的

警醒

永远的

追问

不可淡忘的

自省

 

究竟是谁?


来自何方?


又该去向哪里

 

——

 

究竟哪里

才是我

此生的

归宿?

 

 

我深知:

一旦失落了

自己的这一

人生的坐标

 

一旦忽略了

自己的这一

终生的警醒

 

一旦放弃了

自己的这一

永远的追问

 

一旦淡忘了

自己的这一

不可淡忘的自省

 

便势将蹈入

自我迷失

自我否定

以致

自行毁灭

不归路

 

究竟是谁?

 

来自何方?

 

又该去向哪里?

 

为了寻求

这三条人生坐标

最终答案

 

我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

求索不止的

探索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以求索”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1343081.html

上一篇:网聊札记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人的物质自我与精神自我
下一篇:诗声的应和与回响
收藏 IP: 117.126.65.*| 热度|

3 杨学祥 尤明庆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