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f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fen

博文

启发院士是真是“较真”么?

已有 4013 次阅读 2011-3-12 15: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张启发, 楚天都市报, geng, jing

楚天都市报刊登一篇文章,科学网也有转载,关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转基因研究专家张启发院士的关于“jing还是geng”的较真。(下段是摘录的楚天都市报文章《水稻院士张启发认为“粳”字读错了》原文)
他(张启发)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对发音的研究方法为同学们解析了gěng发音的合理之处。从研究的结果看,有geng、gang、jiang等四种读法是合理的。”相反,他认为jīng的读音是没有合理根据。另一方面,gěng这一读音延续了几千年,中国的农民也都读这个音。“综合来说,gěng的读音才是正确的。”张启发总结道。“地不分南北,水稻人没有读jīng者。”对于延续了几千年gěng的读音,张启发认为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水稻人不应读错。为了准备这次交流会,张启发收集了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新华字典》、《辞海》等多种资料进行论证。“绵延几千年的gěng不应逝于一代。”张启发认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粳”关乎中华科学文化的国际地位,为此他曾想过寻找一个人正式写篇研究文章,然后发动百名水稻学者联名要求更正《新华字典》里的读音。
 
念“jing”稻还是“geng”稻也没看到文中引用启发院士的论据,真有多重要吗,这还真不知道。
院士不是万能的,不是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就算您搬出了康熙词典之类的,也不能掩饰一个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院士在语言文字方面是个外行,在语言方面咱们没有造诣,别随便去发表观点,而且下绝对的论点。
因为本人没法验证院士怎么推出来的“从研究的结果看,有geng、gang、jiang等四种读法是合理的”,所以且说这是对。第二条,也就是说文中提到的“另一方面,gěng这一读音延续了几千年,中国的农民也都读这个音”。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有大量的形声字,所以自古就有“认字认半边,不用问先生”的说法。正巧,这个“粳”字,左边的“米”旁,就表示这是和米有关的字,右边“更”自然就把“粳”念成了“geng”就被很多人接受了。千百年来,普通农民都是文化层次相对低下的(此处绝无歧视,我祖祖辈辈也是农民),所以从农民念的音不能推出“geng”就是“粳”的正确读音,还有就是文中武汉大学万献初老师说的那样,之前没有“j”的音,本人江西人,当地的方言就没有念“j”的音,比如说“长江”都读成“tanggang”,“国家”读成“guega”等等,所以到底作为真正的音是啥还待进一步推敲
另外院士总结的“地不分南北,水稻人没有读jīng者”,不知道院士这这里提到的“水稻人”是水稻育种等科研工作者,还是指包括种地的,就算我们拿文化层次水平高一点的水稻研究专家作为讨论对象,可以说我国水稻研究者大部分原籍就是南方人,普通话自然相对不太标准,其次包括张院士在内现在是科研中坚力量的科研人员,学习拼音的年代,国家对普通话推广力度还不够,再加上当时的很多小学老师自身接受正规教育的也不多,导致学生的拼音不好是自然,因而个人觉得不能以现在大教授,牛院士的发音来代表整个水稻研究队伍或者说水稻人的发音,最后说无读“jing”者,太绝对了吧,我觉得要是在年轻的水稻研究人员中必定有不少读“jing”者。
“绵延几千年的gěng不应逝于一代。”,语言本来就是发展中前进的。以后大家普遍接受了“jing”也好“geng”也好,没必要上纲上线的,中国文化中,出现字音,字形,字义的改变,也是正常现象。现在除了中国外,还有不多的几个国家在大范围的用汉语,一个字两个字的读音改变,怎么就影响到了中华科学文化的国际地位,没听说咱们一两个字变化,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一直说汉语的人就不说汉语了,在用汉语描述科学文化的场合就摒弃了汉语了。
 
因此,个人觉得,院士是专家没错,但即使是院士,哪怕是他自己的专业,也不能说完完全全的,永远是对,更何况去谈一个非自己专业的东西,说的那样绝对,太武断了!!
 
楚天都市报文章
科学网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7725-421542.html

上一篇:对植物检疫线虫学研究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读不读博士,是个问题
收藏 IP: 218.241.233.*| 热度|

6 曾庆平 周春银 xuqingzheng zzjtcm 侯振宇 xiexmbs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