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5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分享领导力、管理、科技教育、生活相关的文章。

博文

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什么? 精选

已有 26816 次阅读 2014-1-26 23: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中国许多教授眼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只是一所二流水平的学校,但不得不承认该校机械专业在世界上的名气和地位。因工作关系,本人仅对该校机械系流体技术传动和控制研究所(简称流技所)较为熟悉,该所的目标是:在流体技术领域进行创造性的研发及授课,使青年工程师通过攻博达到产业界的要求,培养工业机械技师、电子技师和专业信息技师,不仅开拓和发展流体技术,也为充实他们的职业生涯作出贡献。中科院前院长路甬祥院士曾在该所所长巴克教授的指导下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下面介绍该所的师资,教材和授课,论文研究,经费与产学研等方面情况,看我们工科类高校是否有借鉴的价值。

一、师资。该所由世界流体技术泰斗(该行业的人较为清楚)巴克教授于1968年创建,巴克教授1994年卸任,同年穆任霍夫教授接任至今。巴克教授1959年获博士学位,19591964年任一机床研究所总工,1964年至1968年在一机床制造厂任研发部主任,1968年回到亚琛工业大学创办流技所。穆任霍夫教授于1983年在该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先在美国一航空公司任工程和营销副总裁,接着在德国一电子机械公司任技术总裁,1994年回到该所接代巴克教授。该所有两个规定,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成文规定:获得博士学位后还需完成一篇教授资格论文才能申请教授职位,不成文的规定:至少有五年的产业实践经验才有资格任教授。

二、教材和授课。该所现开设六门专业课程:《流体技术原理》,《伺服液压》,《流体技术的可移动应用》,《流体技术中的控制技术与微机应用》,《流体技术机械与仪器的设计》,《润滑与压力传递介质》。多数专业课程由该所教授和企业工程师合讲,如《流体技术机械与仪器的设计》由穆任霍夫教授和德国力士乐公司(全球流体动力传动寡头)G.Jacobs博士合讲,《润滑与压力传递介质》由福克斯公司的Mang教授主讲。

三、论文研究。该所指导思想是实验先于仿真,没有实验手段就不做仿真,每个博士生至少有一台实验台,仿真不和实验对比就不能成为一篇论文,即使硕士论文都通不过。路甬祥在该所做博士论文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某一产品做了详细的测试研究解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指出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在国内许多教授眼里,路甬祥当年的论文或许只是技术工人的水平。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到了21世纪,我国液压教材在路甬祥研究过的这个问题上还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而且还大谈用流体力学理论进行推导计算。


四、经费与产学研。该所2012年研究经费约2700万人民币,其中40%来自企业,29%来自政府拨款,31%来自各类公共部门和基金会,现与134个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一个多月之前,去广东肇庆鼎湖山旅游,半路上休息,听到有两陌生人在谈论产品研发,其中一年轻人(约30岁)说他们企业研发实力如何,和多所高校合作,另一中年人(约40出头)马上说:“教授懂个屁,问问你们公司总工,教授有没有给你们解决过什么问题?”,听了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得不承认,我也和高校教授有过合作,我只能说教授没有为我公司解决过问题,一点点都没有。

在国内有些教授看来,亚琛工大流技所更像一家高级职业培训机构,不像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地方,但有个事实得承认,德国是流体传动技术最牛的国家,亚琛工大流技所培养的学生为德国该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像国内许多研究者写论文那样,既无理论意义,又无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路甬祥,《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张海平,《德国亚琛工大流技所科研状况简介2013》,未公开发表。

3、 张海平,德国亚琛工大流体传动与控制教材简介[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3

4、 张海平,测试是液压的灵魂[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

5、 张海平,纠正一些关于稳态液动力的错误认识[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5553-762552.html

上一篇:这样的研究能成为博士论文吗?
下一篇:如果你的研究很先进,不妨另找出路
收藏 IP: 120.83.128.*| 热度|

18 李健 张德元 文克玲 强涛 曹贺贺 吴浩宇 贺建辉 徐军 张骥 何宏 王永林 汪晓军 陈冬生 陈奕涛 nm rosejump wgq3867 Hallo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