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z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lcomezp

博文

人类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吗?(图)

已有 15428 次阅读 2012-4-7 20:12 |个人分类:灵长类学原创|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动物, 灵长类, 人类, 使用工具

中小学课本上曾定义 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我们日常使用这很多复杂工具(电话、电脑、自行车等),不过这些都是最近出现。在200-150万年前,人类处于能人[1]阶段时,只会使用石片、石锤等简单的工具。这种状况延续了100多万年,基本上没有发明新式工具(Relethford, 2000)。在更早一些的南方古猿[2]阶段,仍然没有可以证明人类曾使用过工具的考古发现(Freeman and Herron, 2001)。

很多动物类群都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包括昆虫(例如织巢蚁用树叶编制巢穴)、鸟类(例如乌鸦、白兀鹰、缝叶莺等会使用自然物件)、哺乳类(例如海獭仰躺在水面上,用石头敲砸取食放在腹部的贝类)等。尤其以灵长类(本文中代指非人灵长类)使用工具的形式最为多样。1960年珍妮古道尔(Goodall J)首先发现黑猩猩会用小树枝钓白蚁的行为以后,学者们陆续发现其他大型类人猿(倭大猩猩、猩猩等)、旧世界猴类(食蟹猴等)、新世界猴类(卷尾猴等)都会使用工具(如前言图1 )。灵长类主要使用三种类型的工具:延长手臂的工具,例如猕猴狒狒等用树枝将食物拉近;增加力量的工具,例如卷尾猴用石头砸坚果(如图11.6),叶猴用木棒打开树中昆虫的穴洞。可以用于展示和威胁的工具,例如黑猩猩会向入侵者扔树枝、石头和沙子 (Beck, 1975)

 

野生黑猩猩可以使用60种以上的工具,包括使用组合工具 (Matsuzawa, 2001)。例如西非野生黑猩猩在砸坚果的时候,会找一个平坦的大石头做案板,将坚果放在石头案板上,再用另一个石头锤砸坚果(如图11.5),这一工具使用行为不仅需要组合三个物品(两块合适的石头和一些坚果)、还需要正确的顺序和熟练的配合动作。黑猩猩幼仔常常坐在母亲或其他成年个体身边仔细观察,不时地学着大人的动作。1岁半的幼仔学会将坚果放在石台和敲砸,但是常常将动作顺序搞错,无法敲开坚果。3.5-4岁左右,第一次用石头成功砸开坚果,而直到7-8岁以后才能熟练掌握与其他成年人一样的敲砸坚果的技术。

野生黑猩猩还有很多其他工具使用行为,例如用草杆钓昆虫、用木棒敲扣、用树叶做海绵、制作杠杆、石锤、木钻、杵等工具、制作垫子坐在湿地上等(Yamakoshi, 2001)。大多数这些使用工具行为都与取食有关,在食物不丰富的季节,可以通过使用工具扩大食物的品种和质量,提高生存和适应能力。人类与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可能也继承了类似的制作简单工具能力。最初人类在离开森林适应草原等严酷生息环境的过程中,为了获得食物和保证自身安全,逐渐锻炼并提高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行为与类人猿的没有本质差别,所以使用工具也不能成为定义人类的标志。


[1] 能人:即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生活于200-150万年前。能人脑形态以及上面的沟回与现代人相似,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牙齿尺寸介于大多数南方古猿和现代人之间,平均体重约为37.1公斤。与南方古猿相比,能人的脑容量较大、后牙尺寸较小、精确抓握能力较高。例如南方古猿的平均脑容量为469毫升,能人的脑容量为610毫升。

[2] 南方古猿:目前被确认的最早的人类,能够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到420多万年前之间。目前比较确定的南方古猿有纤细型南方古猿和粗壮型南方古猿两个类型的共七个种类。纤细型南方古猿身高在1.2米左右,颅骨比较光滑,没有矢状突起,眉弓明显突出,面骨比较小,可能是杂食性的。粗壮型南方古猿身体约1.5米,颅骨有明显的矢状脊,面骨相对较大,可能是素食性的。一般认为,粗壮型则在距今大约100万年前灭绝了,而纤细型进一步演化成了能人。

 

 

张鹏著《猴、猿、人--思考人性的起源》节选

<插入前言图1 卷尾猴举起石头敲砸坚果> 卷尾猴举起石头敲砸坚果(敲砸过程中,可能出现砸飞坚果的情况,所以卷尾猴需要选择合适的石头和有凹陷的石板,才可以顺利砸开坚果;图片依Nichols M, Goodall J. 2000.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506-556503.html

上一篇:人类是脑袋最大的动物吗?
下一篇:黑猩猩可以进化成人吗?
收藏 IP: 113.108.133.*| 热度|

4 吴吉良 杨正瓴 王修慧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