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瓜果类无性结实须让消费者有充分知情权
蒋高明
最近,笔者带学生到农业一线指导生态农业,亲自参加了授粉的农活,才了解到目前一些农业模式种,一些瓜果甚至是不需要人工授粉也可以座果的,也照样能够实现瓜果类丰收。
笔者的专业是植物学,早就知道开花结果是自然界中的有花植物特有的现象。虽然某些植物有单性结实现象,但那毕竟不是主流的,是在特殊环境下才发生的。植物不经过两性结合就能够繁殖后代,正如人类中的成熟女孩没有接触过男人也能够生孩子一样,是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我原本以为,不经授粉结果是少数植物才能够实现的,大部分水果蔬菜应当是正常生产的。近来与蔬菜种植专家闲聊,他告诉我,农学家早就实现了很多水果单性结实了,尤其反季节大棚里种植的瓜果类,已经这么干了一二十年。常见单行结实的瓜果有黄瓜、西红柿和西瓜等。
单性结实的黄瓜不形成种子,植物不需要消耗这部分养料,植株长势旺,结瓜也多,因而产量可显著提高,这样的黄瓜没有种子或者仅有一定种子的白印。
有关资料介绍:华南型品种和耐寒、耐弱光黄瓜品种的单性结实能力强.而其它华北型品种则单性结实能力差。单性结实能力除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与植株的生理状态和栽培条件有关。有利于发育的栽培条件可增强植株的单性结实能力,弱光可降低其单性结实能力。单性结实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黄瓜雌花在不经授粉的情况下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内源生长素。
单性结实差的黄瓜品种,其雌花在未经授粉的情况下生长素水平较低,因而在开花时往花上喷人工合成生长素如2,4—D、奈乙酸等均可取得良好的保果作用。现在,北方冬季大棚里很多黄瓜就是用人工合成激素来让黄瓜“受孕”膨大。
有人发明了西红柿授粉技巧。在开花初期使用2,4-D、赤霉素和防落素等来提高授粉和坐果率。2,4-D只能用于涂花或浸花,使用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番茄灵在每朵花序上有3~4朵花开放时喷洒,浓度为20~50毫克/千克,每朵花处理一次。西红柿开花时,用10~5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喷花,能提高坐果率。在开花中期,使用防落素喷洒效果好,使用浓度为25~40毫克/千克。若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铜等,对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膨大效果更佳。
西红柿虽然是雌雄同花,超过三十度或低于十五度难以自然受粉,所以要使用激素,保果宁二号或番茄灵,保果宁二号里含有速克灵,兼治灰霉病。保果宁每袋兑水3至5斤,温度高时多兑水,降低沾花浓度。
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雌花和雄花都有蜜腺,主要靠蜜蜂等昆虫传粉,是典型的虫媒花。然而,大棚里种植的西瓜少昆虫获得,且昆虫的活动受天气的影响很大,靠昆虫传份就不太现实,人们也采取使用激素办法让西瓜单性膨大。在高中教材中,无子西瓜的那个制作过程很让人疑惑,在得到三倍体种子后,直接种下去就可以结果,而父本只是起着一个生长素的作用。如今人类合成了这种激素,也取得了无籽西瓜。
植物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果实是被子植物独有的繁殖器官,一般是由受精后雌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特殊结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果皮包被着种子,具保护种子和散布种子的作用。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则由胚珠发育形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极核和卵核则分别发育成胚乳和胚。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果皮则负责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娇弱未成熟的种子,并在种子发育完全后协助其传播。
植物发育果实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繁殖需要,那些坚果能够自然开裂,靠其他动物传播;翅果则靠风力传播;而肉果则是让动物食用的,而不能消化的种子随动物迁徙而扩大地盘。肉质果的果皮柔软多汁且常具鲜艳的色彩,可吸引动物前来取食,藉此散播种子,其种子外部常具有较坚硬的结构或可抵抗强酸的化学物质,保护种子避免在通过动物的消化道时受到消化液腐蚀。人类所食用的美味水果就有很多归属肉质果之列。遗憾的是,随着技术进步,那些原本能够留种的西红柿、黄瓜、西瓜之类,干脆不能结种留后代了,需要年年到种子公司购买,由此丧失了大量栽培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内生激素,是外界环境通过影响植物体激素分泌与分布而调节的,其中两性结合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只有两性结合后,才开始产生并分泌激素。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各器官分泌,数量微少而效应很大,是内源激素,它从特定的器官形成后,原位或运输到别的部位发挥生理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人类据此过程,弄清楚了植物激素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式,用石油合成植物激素喷洒到果蔬上,其产生出来的食物就不自然了,其潜在的健康问题远没有引起人类的重视。
自然界中的植物传花授粉要么依靠动物如昆虫类(所谓害虫也有这样的功能),要么依靠风力,要么依靠水力,人也是动物的一类,人工授粉是没有问题的。但违背自然规律的瓜果蔬菜种植,反季节大棚内一没有风,二没有满足授粉的昆虫尤其蜜蜂类(农药杀死了它们),三没有授粉的水环境(大部分陆生植物是不能依靠水力授粉的),只好依靠人工。如今,新技术应用连人工授粉这样的话也省去了,直接对者植物的雌性器官进行人工合成激素出来,使其不受精也能够生“后代”,这样产生的果实内幕,普通消费者是根本不知情的。
如果有人疑问,除了口感下降之外,那样生产出来的果实有没有健康隐患?很多专家的回答都是众口一词,都是没有问题的,其依据是是植物激素是根据植物内源激素合成的,对动物尤其人类不会发生作用。但我们查到下面的文章,或许能够对人工合成激素的负作用有所了解——违背自然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南大学2005年某研究生论文《赤霉素对小鼠生长发育影响及生物损害的初步研究》旨在探讨赤霉素(gibberellins)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生初步筛选赤霉素对血液系统与器官组织毒性的生物损害敏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赤霉素能促进小鼠仔鼠生长发育,对成年小鼠个体生长发育水平没有影响。赤霉素不引起成年小鼠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改变,但可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另外,并不能排除赤霉素 对小鼠孕鼠与仔鼠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分泌的影响。长期给予小鼠赤霉素,可对小鼠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损害。
上面如此专业的种植模式改变,是应当让消费者早知道的,让他们有充足的知情权,而不能像今天这样,仅在行业小圈子内知道。潜规则十几年或几十年,出了问题才刹车,这样的现象不应当继续下去了。生产者有违背自然规律生产的权利,消费者有不购买不吃的权利,有消费健康自然食品的权利。
(图片来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