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纯林问题出在那里?
蒋高明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持续20多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森林面积增加到了159万平方公里,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16%左右。在这个造林运动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三北防护林”, 该工程从1978年上马,计划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8期工程,涉及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规划总造林面积35万平方公里(据称已完成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目前有林面积的22%。
经历了几十年的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虽然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提高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的起因是所使用的物种单一:在北方基本以杨树为主,南方则以杉木为主。最近到山东农村考察,原来老百姓喜欢种的榆树、国槐、洋槐、白蜡树、楸树、泡桐、梧桐、枫杨、柳树、柏树、松树等几乎被清一色的杨树所取代,大半个天下的树木都几乎姓了“杨”。而南方山地,近来有被来自澳大利亚的桉树“占山为王”的趋势,如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省正在实施一种2641万亩桉树工程,准备发展造纸业,而实施这一工程的是来自海外的一家造纸企业。2004年笔者去云南考察,在山上看不出植物王国的痕迹,其景观类似于北方的山地,多为秃山。即使有森林,多种了桉树,桉树郁闭后,本地种很快丧失了地盘。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工纯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天敌不喜欢纯林,容易诱发病虫害。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食物链”或者“食物网”关系。由于纯林只是考虑了“人”这个单一物种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到益鸟、益兽、益虫对食物和生境的需求,因此天敌不喜欢光顾,极易爆发病虫害。目前,全国松毛虫发生面积每年高达5000万亩以上,损失木材量达100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由于大面积营造单一杨树林,出现对天牛等虫害防治困难,很多人工林被害虫啃食得千疮百孔,甚至全军覆灭。2002年9月,在“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县之一的甘肃永登县,农民们不得不将生长了15年的13万株杨树忍痛砍伐,是年甘肃全省受灾面积达50万亩,有1.2亿株杨树受灾,祸起于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据统计,“三北”地区遭受天牛危害面积每年达250万亩。虫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我们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三北”防护林受到了来自小小天牛的严重挑战。
第二,元素正常循环中断,地力衰退严重。天然森林不需要人类打药和施肥,就能够生机勃勃地存在下去,其机理是生态系统具有元素循环的重要功能,物种越丰富,元素循环就越彻底。在这些物种中,有的专门制造肥料,如具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等;有些专门负责将动植物的碎屑或尸体还原成肥料,如各种微生物和线虫等等;更丰富大量的植物则将更多的太阳能固定下来,合成其他生物需要的食物。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对土壤具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而一旦种植纯林,上述功能就不能正常实现了,而使地力逐步衰退。人工纯林造成地力下降明显,已在杉木、桉树、柳杉及落叶松人工林里表现出来。杉木人工林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一代不如一代,二代和三代20年内每公顷人工林损失蓄积量就30-45立方米。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营造人工纯林造成的地力衰退情况更为严重。
第三、生物多样性下降,易受外界环境波动的影响。天然森林的植被是复杂而多样化的,一个山坡上可能分布多种森林植被类型,无论出现干旱天气或者阴湿天气,甚至虫灾或者火灾,物种之间具备的相互补偿、相互依存的巨大作用能够抵挡这些不良环境压力。任何一片森林都是多树种混交,如南方山地的栲树林,乔木层的就有180多种,仅林冠就由至少4个层次构成,下面还有灌木和草本层,维管束植物多达400多种;北方的栎类油松混交林也有乔木20多种,群落分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4个层次。这种环境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使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但单一树种或少数几个树种的大面积人工林,由于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林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森林各种功能与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森林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就大大降低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