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为什么中国科学落后于经济与体育发展? 精选

已有 10176 次阅读 2009-12-22 13:24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 经济, 体育, 评价体系, 科研浮躁

蒋高明

        笔者经常参加一些国际会议。遇见老外,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是如何介绍自己。我们的名片上赫然印着研究员,翻译成英文用的是professor。是的,如果按照国内的标准,笔者是1994年破格提副研究员,1997年底破格提研究员的,也是有十几年资格的老研究员了。我们在给国外会议主办方提供的信息中,也是这么理直气壮地填写的。但当我们到会场入座时,我们的头衔变成“打狗托”(Dr)了。

        笔者仔细观察,不光是我这样无权无职的研究员给这样的待遇,就连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四个所合并的中科院大所所长、973首席、上亿万课题主持人、杰青获得者、老资格的研究员(当然年龄上看起来还不够老成,才四十七八岁,但看起来四十出头),也是给打印一个Dr头衔。而伊朗、埃及、日本的科学家却享受了professor头衔,当然人家肯定在国内也是professor的。国际会议承认他们,为什么不承认我们?有些愤愤不平。

        我很不服气了,查查伊朗科学家发表的东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的SCI远远超过他啊,我怎么也有七八十篇SCI了,也有七八篇圈内高分过4的呢。你伊朗人发表的还都是用蝌蚪一样的伊朗文写的,俺中文的也一百多篇呢。

        我们恰恰这样的心态里被人瞧不起。中国科学家得到这样的待遇我想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出去一个年轻人,看似不过30出头的,都是professor了,他们也是靠的SCI评上来的。那些对教授非常尊重乃至崇拜的国家,欧洲、阿拉伯国家,亚洲的日韩,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澳洲的澳大利亚,都怀疑我们教授的含金量。

        “你是教授吗”?我去美国使馆签证时,签证官就问这样的问题,还得让我回去开了单位的研究员证明或者拿来研究生院的教授证才勉强承认。就为这,我得跑两趟;也因为此,前年去美国国际交流我拒绝了去美使馆签证。

        是的,我们是教授吗?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让人家尊重?教授头衔为什么在中国贬值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

        于是,我们只被保留了“打狗托”。如果按照海龟们的标准,我们是土博士,“根本不配姓赵”,连Dr也不应该有的。可洋人还算承认俺的Dr,毕竟俺也是中国科学院来的,当年千军万马考中国科学院,俺是植物所考生的第二名呢(1985年考植物所,全国100多名考生,录取19人)。

        我们轰轰烈烈SCI了20年,产生一大批一大批的院士、教授、博士,可是整体上我们的水分大大增加了。这与我们的评价标准有关,与我们引进了SCI,丧失科学文化有关。N篇SCI,N分以上,就得到研究员、教授,一把简单的尺子,看似非常公平,客观上促使了科研浮躁,职称、博士、硕士头衔的贬值。看到比自己差的人凭着几篇SCI上了教授、研究员或者院士了,还分了房子,搞到很多经费,俺也能够写出来,干嘛吃这个亏?实在写不出来,搭人家一个车也行。当然,那得给人家一点好处的。君不见,现在有双通讯作者,2-4个并列第一的SCI文章吗。一篇文章三五个人受益。于是,全体科学工作者都来赶这个“早集”,至于做出了什么,有什么贡献,甚至发表的SCI是错误的结论,全然不顾的。

        整体而论,我国这二三十年的科学是落后于经济和体育的。经济的标准很好衡量,就是钞票,一张一张数就行了,看穿的服装,开的汽车,住的房子就能够看出来。外国人观察中国的街道,年年不断涌现的高楼大厦,而我们去欧洲二三十年了没有变样。他们太寒酸了,不值得一提。在经济方面,如果不管环境破坏或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我们肯定也是成功的;体育上,从第一块奥运金牌,到全球金牌第一,一块一块地数金牌就行,日本人也不用再骂我们是东亚病夫了,尽管田径和足球上我们还有弱点。然而,科学上,似乎还难以看到这样的明显成就。除了SCI数量外,能够炫耀的成果,或者标志的成果很少,老外们并没有感觉到中国科学家对他们形成威胁。

        而中国科学家或者全体的华人,靠的是经济和体育成就,才在待遇上翻的身。

        科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与经济和体育的规律是不同的。科学研究是枯燥的,不坐十年几十年冷板凳是出不了东西的;而做经济,只要肯吃苦、有韧劲、有基本的诚信、具备商人的精明或敢干,是可以暴富的。财富是员工或农民工创造的,是资源换来的,是环境换来的。君不见许多做大的企业老总都是小学没有毕业或者干脆不识字。体育呢,靠的是体格,还有吃苦精神,目标明确,靠奋斗也能达到目标,再加上“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的物质刺激,得奖就来得容易些。

        但用经济或体育的办法就做不了科学。不识字肯定不行;物质刺激下,只能出次品。做科学,绝对的是慢工出细活。

        目前我们正在用经济或体育的办法管理科学,采用的尺子小学生都会用的。用SCI管理老九,无论是篇数还是点数,或是引用率,只要有小学水平或不识字的管理者都能做到的。按照SCI标准,中国400万个农村里的会计人人都能够胜任研究所或大学的科研处长,乃至研究所所长职务的。

        在这样农村会计就能管理科学的体制下,科学家就不可能安心做科研,出不了好成果,出不了大成果,急功近利是难免的。不信我们就走着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80550.html

上一篇:气候变化烟幕下的“丛林”法则
下一篇:为什么有审不完的稿子?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刘进平 杨顺楷 陈国文 吕喆 蔣勁松 李学宽 高建国 何红伟 geowk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